苏州藏着一座婚纱城 苏州虎丘婚纱一条街( 三 )


尹万起
但他的天猫店,可以四通八达 。客单价六七百元一件的婚纱,平均每月销量60万元 。其中80%是自己店里的货,20%采购自婚纱城内的其他商家 。
相较于专一的电商公司,婚纱城里更多的是边做实体边做电商的商家 。双管齐下,既是为婚纱城的实体店打名气,又能在众口夺食的线下门店之外开拓另一收入渠道 。
这也构成了苏州婚纱城直接触达各地消费者的神经末梢 。
“本来消费者就只能去当地的影楼或者礼服馆,那都是从婚纱城进货的,肯定我们自己的便宜 。”
消费者的偏好,都能通过互联网这个神经末梢传递 。
尹万起说,自己的市场嗅觉就直接来源于网络:“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喜欢旅行结婚,所以短婚纱特殊受欢迎,我们就会根据这个来调整产品的比例 。”
在尹万起这些人的影响下,互联网慢慢渗入了婚纱店主的思维 。一位做了二十年婚纱店的老板最近也学起了上网:“时代总要变的,要害看自己能不能跟得上 。”
“买婚纱,到虎丘”每到六点,婚纱城闭门,空空荡荡 。一部分人怀念起了老街,说起了它最初的故事 。
上世纪八十年代,商潮涌动 。苏州一家国营照相馆的摄影师李连鹤萌生经营之念,退休后在虎丘山脚下的茶花村开了一家婚纱摄影店,名为“迎宾婚纱” 。店如其名,宾客不断 。金钱的带动效应极为强烈,不久,婚纱店充斥了虎丘的各条街巷 。
短短十年,一家变千家 。又十年,翻了近三倍 。
一楼开店,二楼生产,三楼生活,这一延续多年的模式,因脏、乱、差且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在2015年宣告结束 。
新的婚纱城整齐干净,高端大气,但租金高企 。门店没有品牌护城河,电商又面临着“只穿一次,退货率高”的难题 。
别人一辈子穿一次的婚纱,他们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如今却好像到了一个新的关口 。
有人放弃了,退了门店改了行;有人靠着早年构建的客户关系所构筑的壁垒,活得滋润;更多的人在匍匐前行 。
一位新入行的商家想起,有一对情侣定了婚纱,钱都交了,却致电说这婚不结了,但那件婚纱还保留在店里 。
三年了,最近他又打电话询问女孩是否需要寄出 。
她说,还是放着吧 。
大概她对结婚还存着一些念想,就像这些商家对婚纱业的未来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