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

古之成大事者细品 , 不惟有超世之才 , 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 , 歌永言 , 声依永 , 律和声 。”意思就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 。

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

文章插图
在我们广博的中华大地上 , 从古至今出现了无数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 不但建立了造福千秋的丰功伟绩 , 还留下了流芳千古墨韵诗情 。他们用诗的语言喊出豪情壮志 , 并且用一生的时间 , 去践行自己年轻诗许下的誓言 。
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

文章插图

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

文章插图
埋骨何须桑梓地 ,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一生 , 诗词无数 , 虽有哀婉情长 , 但更多的作品 , 都抒发了伟人磅礴的情怀 。其中的一首《呈父亲》 , 便是少年毛泽东的明志之作 , 对其一生的伟业得以印证 。
1910年秋 , 不满17岁的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 。临行前 , 根据日本的西乡窿盛青年时代的诗略加修改 , 便有了这首诗意昂然的《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 学不成名誓不还 。
埋骨何须桑梓地 , 人生无处不青山 。字透纸背的四行小诗 , 书写了少年的豪情 , 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
面壁十年图破壁 , 难酬蹈海亦英雄 。与伟人比起来 , 我们敬爱的总理的诗名就不那么明显了 。可能是他太过辛劳 , 在人们眼中 , 全是他日夜劳碌的身影 , 在他高洁的形象下 , 那些瑰丽的诗篇也有些黯然失色了 。
其实诗也是总理的最爱 。1917年夏天 , 19岁周恩来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 , 准备东渡日本求学 , 寻求革命真理 , 临行前 , 他挥毫写下了一首经典的《无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 , 邃密群科济世穷 。
面壁十年图破壁 , 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壮怀激烈、催人奋进 。看其气势、品其韵味 , 和伟人的诗也是不分伯仲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 这是总理年轻时的名言 。
“我今年十九岁了 , 想起从小儿到今 , 真是一无所成 , 光阴白过 , 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 , 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 , 什么国家、社会 , 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 。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 , 我如今按着这句话 , 立个报恩的志气 , 做一番事业 。”这是总理年少时的日记 , 联系起来回味 , 这就是他写作这首诗的心绪吧 , 读起来是满满的理想、澎湃的激情 。
 《毛诗序》说:“诗者 , 志之所之也 ,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伟人从懂事时起就立下了救国之志 。君子风范、儒雅谦逊的总理 , 其实内心里也同伟人一样 , 有奔涌的激流、有升腾的烈焰 。他们一生的伟大的光辉 , 本身就是一首瑰丽的诗章 , 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吟咏 , 此情绵绵 , 直至永远 。
如何细品茶汤?需要分几步?品茶汤有哪些流程?谢谢邀请 , 欢迎关注【懂茶帝】
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

文章插图
尝滋味一般在看完汤色及温嗅后进行 , 茶汤温度在45-55℃之间比较适宜 。如果温度太高 , 易使味觉受烫后麻木;而如果温度太低 , 味觉的灵敏度也会变差 。
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

文章插图

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

文章插图
当然 , 我们日常喝茶时 , 不可能拿个温度计去测量茶汤温度 , 大概把握一下就可以了 , 45-55℃的茶汤大概就是比较温热又不烫嘴的阶段 。
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

文章插图

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

文章插图
▲专业审评一般用汤匙取一匙约10ml左右茶汤 , 吸入口中 。
怎么品尝呢?将茶汤吸入口中后 , 用舌头在口腔中循环打转 , 或用舌尖抵住上腭 , 上下齿咬住 , 从齿缝中吸气使茶汤在口中回转翻滚 。这两种做法 , 就是为了使茶汤接触到舌头的前后左右各个部分 , 全面地辨别茶汤的滋味 。然后 , 吐出茶汤 , 体会口中留有的余味 。如果品尝不同的茶汤 , 在间隙阶段 , 最好用白开水漱一下口 。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 , 从舌头的味觉规律来聊聊该如何品茶 。
舌头可分为:靠近咽喉的舌根 , 中部的舌体 , 前方空离的舌尖 。而具有味觉功能的部位大多是在舌的上面 , 散布其间的是丝状乳头、菌状乳头 。舌后面有一条呈V形的分界沟 , 分界沟前方有轮廓乳头8-15个;在舌缘部分有垂直排列的纹状凸起 , 就是叶状乳头5-8个 。除了丝状乳头外 , 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 都有味觉神经 。
▲舌的味觉器官
舌头上不同味觉细胞对不同物质的感受强度不一样 , 其反应的敏锐性有固定的区域 , 但界限不是很明显 。例如:甜味在舌尖部 , 苦味在舌根部 , 酸味在舌缘两侧后部 , 咸味在舌尖与舌缘两侧前部 , 舌心对鲜味及涩味最敏感 , 辛辣味几乎在舌的全面 。其实 , 涩味、辛辣味就是一种触觉 。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 就很直观啦!
台湾著名茶学专家范增平老师曾经教过大家 , 品尝茶汤滋味时 , 舌头的正确姿势是这样的:茶汤入口后 , 舌尖顶住上层齿根 , 嘴唇微微张开 , 舌头稍微向上抬 , 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部 , 在用腹部呼吸从口慢慢吸入空气 , 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 , 连吸两次气后 , 辨出滋味 , 即闭上嘴 , 舌的姿势不变 , 在鼻孔中排出肺内废气 , 吐出茶汤 。
看文字是不是有点复杂?根据介绍反复演练 , 纯熟后其实是一气呵成的事 , 熟能生巧嘛!当然 , 这也不是唯一的标准 ,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 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来!
如果是有烟味嫌疑的茶汤 , 入口后 , 嘴巴闭合 , 舌尖顶住上颚板 , 用鼻孔吸气 , 把口腔鼓大 , 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 , 再由鼻孔把气放出 。这样来回2-3次 , 对烟味的判别就比较准确了 。
品味茶汤还有三点需要注意:
1关于温度
品尝茶汤滋味的温度以40-50℃最为合适 , 当然我们平时喝茶时可能会比这个温度略高 , 但也不要太烫哦!一般来说 , 高于70℃ , 味觉器官容易烫伤;而低于40℃ , 味觉品评茶汤的灵敏度变差 。而且 , 溶解于茶汤中的物质 , 在温度下降时会逐渐被析出 , 茶汤滋味会变得不协调哦!
2关于茶量
品尝茶汤滋味 , 一般每口茶汤的量以5毫升左右最适宜 , 过多时 , 感觉满嘴是汤 , 在口中难于回旋辨味;过少时 , 会觉得嘴空 , 不利于辨别 。
每次在3-4秒内将5毫升茶汤在舌中回旋2次 , 品味3次就可以啦 。也就是说 , 一杯15毫升的茶汤分三口喝 , 就是所谓的“品” 。
3关于节奏
品尝茶汤滋味 , 不能太快 , 也不宜大力吸 , 以免茶汤从齿间隙进入口腔 , 使齿间的食物残渣被吸入口腔与茶汤混合 , 增加异味 。
此外 , 在品茶前最好不要吃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 , 如辣椒、葱蒜等 , 也不宜吸烟 。
以上就是前辈们总结的一些品茶方法和注意事项 , 希望对大家提升品鉴水平有一定的帮助哦!当然 , 要炼就一身品茶的真本事 , 仅靠看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滴 , 关键还是得多喝 , 多品 。喝起来吧 , 少年!
【细品:震撼人心的诗词】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 , 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 , 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 , 欢迎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