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15是什么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下元节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正月15是什么节日 。起源于东汉时期或者更早,是纯粹的中华民俗,有文字记载是《典乐》中最早出现 。中国道教吸收其传统风俗而定其教中之节日 。在我国南宋时期,基本形成以“天官”之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地官”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水官”日为下元节 。这三个日子是天官,地官,水官的生日 。俗称三元 。
一般民俗在上元节以祭天神为主,同时祭拜先祖 。中元节以祭地神为主,同时祭拜先人 。下元以祭水神为主,同时祈求平安 。
在道教中主要除上述内容外,增加一个还“受身债,补阴库”的活动 。意思就是每个人在前世所有欠下的债也叫“阴债”或你欠别人债的人已经死了,可以以道教的特殊方法在阳间还给他们 。以求心安顺意,了结因果 。在风水门派“三元水法”则也取其义,即天、地、水三元 。在古时每到月中月园之时都会举行祭祀活动 。下元节主要是祭祀水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解厄顺吉 。(个人见解)谢谢!
元宵节到了,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啥意思?点击右上角关注卖柚子的小伙子,为你分享更多三农信息!农村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

正月15是什么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文章插图
农村是我国俗语的发源地,很多俗语都是我们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流传下来的俗语数不胜数 。虽然进入新世纪,很多俗语我们已经遗忘,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俗语会因为传统节日,而能够保留下来,让人们不时提起挂在嘴边!
正月15是什么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文章插图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
正月15是什么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文章插图
准确的说,这句不是俗语是谚语,而且是一句气象谚语,是我们劳动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根据天气的变化而累积下来的经验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年龄大了已经忘记了课文的名字,不知道80后们有没有印象,能够记起来的就是里面有一段话,说的就是关于我们的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也是同样的道理!
意思是说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如果月亮被云彩遮住,那么到了来年的正月十五,那天就会下大雪 。而在北方元宵节那段时间,晚上会有赏花灯的风俗 。如果刚好元宵节那天晚上下雪的话,老辈人就会高兴的说起这句: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润雪兆丰年,今年庄稼必丰收 。庄稼丰产丰收一直是农民最高兴开心的事情了 。
【正月15是什么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各地都有什么习俗?】这两个节日隔了这么久,看着两个好像没有关联,可是好像出现这样的几率还是很大的,要不然这句俗语怎么会一直流传至今呢?亲爱的条友,你们认为呢?
秋雨绵绵多日缠,万民祈福月光灿 。月饼香烛当夜摆,福禄钱财滚滚来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小伙子在这里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元宵节为什么有人过正月十四,有人过正月十五?元宵节,有称上元节,小正月,灯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放鞭炮,猜灯谜,有的地方风俗习惯从正月十四就开始,各地都有不同的传统,此外不少地方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扭秧歌,打鼓,社火 。从正月十四就开始狮子龙灯秧歌队游行街道,给父老乡亲拜年,商家在门前放鞭炮 。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全国各地庆祝的传统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