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 关于大熊猫的资料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 关于大熊猫的资料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大熊猫属
外文名
Ailuropoda
别名
大熊猫儿、熊猫属、大熊猫科、熊猫科
拉丁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亚目
裂脚亚目

熊科
亚科
熊猫亚科

大熊猫属

只有一种,就是大熊猫 。
分布区域
四川,陕西,甘肃等
保护级别
一级保护动物
性情
除发情期外,一般独栖,昼夜兼行
体征
体型肥硕,憨态可掬,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学科
生物学
亚纲
真兽亚纲
亚门
脊椎动物
大熊猫属(Ailuropoda melanoleuca)归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熊猫亚科(Ailuropoda)下的单属,且只有一种,就是大熊猫,也称猫熊 。大熊猫属食肉目 。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
目录
1外形特征2生活习性3栖息环境
4分布范围5保护级别6简介
外形特征
编辑
体型肥硕,憨态可掬,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白色,体重60~110千克 。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以抱握竹竿 。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 关于大熊猫的资料

文章插图

大熊猫属
生活习性
编辑
除发情期外,一般独栖,昼夜兼行 。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昆虫和动物尸体 。
栖息环境
编辑
栖息于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高山深谷 。
分布范围
编辑
现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主要包括陕西、四川的秦岭、岷山等 。
保护级别
编辑
由于栖息地破坏、毛皮偷猎等原因,现存数量稀少 。根据国家林业局2011年的调查,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678只,圈养数量333只 。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
简介
编辑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 。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还存有熊猫,被称为“国宝” 。据考证,在1000多万年以前,我国南方的许多省份已经出现了大熊猫的足迹 。但后来由于地形、气候、植被等发生变化,大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野外的大熊猫只有1000余只 。所以,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我国已经把大熊猫列为濒危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 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大熊猫属食肉目,它们还保留着祖先的这一习性,在有条件的时候,它们仍然会吃肉 。不过,更多的时候,它们总是抱着嫩嫩的竹子啃个不停 。它们为什么那么爱吃竹子呢?原来,在大熊猫进化的历史中曾经历过冰川期,当时大量的物种都灭绝了,食物变得非常难找 。这时,生活在四川、甘肃一带的大熊猫发现竹子也可以吃,于是它们便开始改吃竹子 。时间一长,就慢慢成为一种习性 。由于大熊猫经常吃竹子,因而它们的臼齿变得特别大,能非常方便地咀嚼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