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耄耋怎么读音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耄耋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有朋友问: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这些都是古人对年龄阶段的别称 , 有一些因为常用 , 就保留了下来 , 如“豆蔻年华” , “知天命” , “花甲”、“古稀”等等 , 另外一些因为字形复杂 , 或者使用次数很少 , 就逐渐荒废 , 随着字成为生僻字 , 也就成为生僻词 , 少有人用 , 像“耄耋”、“期颐”、“及笄”等等 。
前段时间不是有位风行网络的人生导师因为“耄耋之年”而翻车了吗?
耄耋
其实呢 , 生僻字念错并不是什么大事 , 只要思想深邃 , 偶有发错音是正常的 , 有谁还能把从古到今的汉字都读对了?网络上不过是因为其散布鸡汤太多 , 早就有人看不顺眼了 , 出现这种老师不应该犯的错误 , 顺便讥讽一番罢了 。
“耄耋”这两个字的发音应该是“mào dié” , 其实这两个字不认识是可以理解的 , 但是不能因为不认识就读半边 , 读成“毛至之年” , 并且想当然地以为正确 , 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大声宣读——翻车的是没有承认不认识的勇气、虚心向学的心态和自以为是的莫名骄傲 , 而不仅仅是对汉字的认知贫乏 。
耄(mào) , 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 。耋(dié) , 年纪为八十岁 。“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 出自曹操的《对酒》: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 , 冬节不断 。
人耄耋 , 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路不拾遗 , 监狱里没人 , 冬天也不用杀头治罪 , 人人得以高寿善终 , 这是一个美好和谐社会 , 所以得喝酒 。
因为“耄耋”这个词成就了“毛至”这个笑话 , 所以我们先把这个词讲清楚 , 再看其它年龄阶段的指代称呼 。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耄耋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豆蔻
相对于比较官方的“总角”(八到十四岁)、“弱冠”(二十岁)之类的称呼 , “豆蔻”这个称呼并不常用 , 主要原因呢 , 是因为它虽然十分美好 , 却出自文学范畴 , 带有一些艳色 。
“豆蔻年华”是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年纪 , 出自杜牧的《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 。
春风十里扬州路 , 卷上珠帘总不如 。
这首诗不但红了“豆蔻”二字 , 其名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还红了当代某位文学工作者——十里春风 , 不如你 。文艺作品当然美好 , 但实际上杜牧是写给青楼女子的 , 用“豆蔻”来比喻少年歌姬情窦初开的模样 。美则美矣 , 在老古董眼中 , 终归是无法入流 。不像如今的人对这些都看得挺开的 , 即便是抄袭了“春风十里” , 当代人依旧觉得只是化用 , 只要享受感觉就好 。
总之呢 , “豆蔻”就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 随着成百上千年的沉淀 , 这个称呼已经洗去欢场铅华 , 可以用来形容所有女孩子这个年龄阶段 。当然你一定要用她来称呼超过二十岁的女子 , 也是没有关系的——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来处和定义 , 就好像新时代女性立志成为“扬州瘦马”一样 。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耄耋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及笄
这个在以前一篇讲字号的文章里面解释过 , 古代当小孩子成年了 , 会有对应的成年礼 。男子二十就可以戴帽子了 , 并得到表字 , 即“冠而字之” , 又因为刚成年 , 所以称之为“弱冠”;女子到了十五岁 , 可以谈婚论嫁了 , 就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 “笄”就是拢头发的簪子 , 就是“笄而字之” 。
所以“及笄”就是女孩子成年了 , 即得到表字 , 把头发簪起来 , 开始谈论嫁娶的年龄阶段 , 一般就是十五岁 。
知天命
这个词其实算不上一个称呼 , 而是一种状态的形容词 。没有谁会使用“知天命”这三个字在一篇文章中来指代年龄 , 一般用这三个字 , 是委婉地诉说自己的年纪 。就好像孔老夫子说“三十而立” , 我们都知道“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岁 , 但是没有人会仅仅说“而立” , 因为这两个字也不是单独称呼 。“知天命”这个词组和“而立”一样 , 都是孔老夫子说的 ,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所以我们说“三十而立” , 而立之年为三十岁 , “四十不惑” , 不惑之年为四十岁 , “五十而知天命” , 知天命之年就是五十岁 。
何况“知天命”这个动宾词组 , 代表了对天道的领悟 , 也不见得非得五十岁才行 , 很多人七老八十也不见得能参透人生 , 所以只有在“知天命之年”、“五十而知天命”这种有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 , 我们才能认为这是表达五十岁这个概念 。
因为这种特殊化 , “知天命”三个字是不能视为一种通用的年龄别称的 。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耄耋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花甲
花甲是个流传下来的老词 , 不过可以肯定 , 咱们现在用得最多的是出去吃宵夜时的“花甲” , 一种海鲜贝类 。实际上“花甲之年”是指六十岁 , 为什么用“花甲”来指六十岁呢?
因为中国古老的天干地支纪年系统 , 是天干十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位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搭配用来标记年份 , 比如闹瘟疫这年就是“甲子”年 , 然后一路配下去 , “乙丑”年、“丙寅”年、“丁卯”年……因为十配十二 , 所以刚好到六十年完成一个轮回 , 重新从“甲子”年开始 。因此一个轮回六十年 , 被称作“一甲子” , 比较官方的称呼是“周甲” , 而将这些年份纪录标出来 , 繁乱花人眼 , 所以又称为“花甲” 。
因此“花甲”就代表六十年 , 引申到人的六十岁 。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耄耋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古稀
“古稀”这个称呼和“豆蔻”一样 , 也是出自诗歌文艺创作 。杜甫《曲江》:
朝回日日典春衣 , 每日江头尽醉归 。
酒债寻常行处有 , 人生七十古来稀 。
穿花蛱蝶深深见 , 点水蜻蜓款款飞 。
传语风光共流转 , 暂时相赏莫相违 。
在杜甫的年代 , 能够活到七十岁 , 确实是“古来稀”的 , 这和生活质量、卫生条件等各方面原因都有关系 。所以“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就和我们今天说的“百岁老人最难得”一样 , 是一个平常说法 。杜甫借当时人都很难达到的年纪 , 来感叹春光易逝 , 人生需珍惜眼前时光 。
在我们今天来说 , 七十岁老人算是平常了 , 但是“古稀”这种说法已经固定下来 , 用来指称人达到七十岁的年龄阶段 。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耄耋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期颐
“耄耋”前面讲过了 , 是八九十岁 , 而“期颐”就更加长寿 , 是更难得的百岁之寿(男) , 百岁之福(女) 。其实“期颐”和“耄耋” , 以及“幼学”、“弱冠”这些比较正式的年龄别称 , 都是出自《礼记》 , 而不像“豆蔻”、“古稀”是出自文艺作品 , 众人传颂 。
《礼记·曲礼篇》:
人生十年曰幼 , 学 。二十曰弱 , 冠 。三十曰壮 , 有室 。四十曰强 , 而仕 。五十曰艾 , 服官政 。六十曰耆 , 指使 。七十曰耋 , 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 , 七年曰悼 , 悼与耄 , 虽有罪 , 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 , 颐 。
“百年曰期 , 颐”——“颐” , 就是颐养天年的意思 。人生百年(一世纪) , 所以活到百岁就像到有效期了 , 需要好生颐养了 。
因此就用“期颐”来代指百岁 。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耄耋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中国古人对数字不是不敏感 , 而是思维方式不同 。就好像纪年一样 , 都是用天干地支纪年 , 或者是换个朝代 , 换个年号就重新纪年 。和西方公元纪年的区别就在于 , 缺乏一个原点 , 所以中国历史会在不同的朝代、年号当中切换 , 我们如果需要知道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节点 , 就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参照坐标——现在就是用西方的公元制 。这只是个时间标准 , 就好像咱们计时都是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参照一样 , 并不涉及到所谓民族尊严、传统文化重要性之类的争论 。
其实要改变这一点也容易 , 就在历史上选取一个关键时间点作为参照时间标准即可 , 比如如果将秦始皇称帝(前220年)那年算作元年 , 那我们今年就是“秦元2241年”——不过所有的历史资料就都要推倒重新来过 , 这种工作极其巨量——不是没有意义 , 而是暂时没有必要去做 。
就好像我们现在都说三十岁、四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一样 , 没有人愿意在日常中使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耄耋之年” , 因为生活总是走向简单实用化的 , 文化的推进演变也是如此 。
当然 , 也许有一天 , 中华文化真正引领全球了 , 那么这些历史中的称呼 , 也有可能重新成为时尚 , 也未可知 。
外国人咱们管不了 , 中国人还是要稍微熟悉一下传统文化才好 。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耄耋怎么读音】即便不知道 , 也不要不懂装懂 , 读成“毛至之年” , 否则就难免被笑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