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绺怎么读


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绺怎么读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释义
量词,指一束理顺了的丝,线、须、发等;衣服因下垂而起直皱;丝缕的组合物
拼音
liǔ
同音字
柳、栁
组词
一绺
偏旁部首

笔画顺序
撇折、撇折、提、撇、横撇/横钩、捺 、竖、点、竖、横折、横
笔画数
11笔
结构
左右结构
绺,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liǔ,最早见于秦朝小篆 。“绺”字基本含义为量词,指一束理顺了的丝,线、须、发等,如:一绺青丝 。[1]
在日常用语中,“绺”还有衣服因下垂而起直皱的含义,如:打绺儿 。[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
字源演变
编辑
绺,始见于秦朝小籇 。[1]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绺怎么读

文章插图

绺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绺怎么读】例词

例句


liǔ

名词

丝缕编成的线

silk thread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唐· 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量词

一束理顺了的丝、线、须、毛发等

tuft

一绺丝线


参考资料[1]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未收录“绺”字头,请参考“綹”字
【未集中】【糸】綹·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8
《集韵》力九切,音柳 。《说文》纬十缕为绺 。《类篇》一曰丝十为纶,纶倍为绺 。《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1]
说文解字
未收录“绺”字头,请参考“綹”字
纬十缕爲绺 。从咎声 。读若柳 。力久切[1]
说文解字注
(绺)纬十缕爲绺 。此亦兼布帛言之也 。故篇、韵曰:纬十丝曰绺 。文互相足也 。许言缕不言丝者,言缕可以包丝,言丝不可以包缕也 。从纟咎声 。读若桺 。力九切 。三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