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乐歌舞大曲的形成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是哪个

引言:
《霓裳羽衣曲》,属于盛唐时期大曲中的法曲经典之作,在众多的唐歌舞中拥有极高的艺术地位,时至今日《霓裳羽衣曲》依然是我国音乐舞蹈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创作词曲的传奇人物唐玄宗李隆基为其付诸了大量的心血,一经演出立刻引起了轰动 。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其作品《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将其评价为:“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霓裳羽衣曲》本所反映出的盛唐艺术成就和特色有哪些 。

唐燕乐歌舞大曲的形成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是哪个

文章插图

_
我国自古就拥有着丰富的音乐传统和追求,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的精彩演奏后便曾经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音乐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和音乐演奏技艺的不断提高,中国汉民族的音乐已经逐步与西域音乐融合、借鉴,到了唐代,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便由此诞生了,在演奏过程中不仅仅拥有中原特色的旧乐,同时展示着异域风情的西域之音成为盛唐时期歌舞音乐的重要代表 。有唐一代在宫廷宴会时表演的音乐,通常被称为“燕乐” 。
隋朝以及初唐,知名的音乐有七部乐、到了唐代中后期,中原九部乐逐步成型,九部乐便隶属于燕乐体系中,除此之外燕乐还可以归为坐部伎以及立部伎演奏两大部分 。通过参考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作《立部伎》,可以得知坐部伎的演奏者在演奏技艺上要比立部伎高出一截 。在唐代歌舞大曲中独领风骚的燕乐,是经过长期民族融合出现的一大经典 。
在演奏效果上,它不仅拥有着传统的相和大曲粗犷的特色,还囊括了九部乐中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精华,充满了异域风情 。在结构上,唐燕乐由散序一中序或拍序——破或舞犏构成 。依照演出的场合不同,唐代歌舞大曲基本上可以分为雅乐以及俗乐两大类 。俗乐指的是除了祭祀享庙朝会以外一般场合所表演的音乐,唐代俗乐的主体便是燕乐的歌舞大曲 。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沈括在其作品《梦溪笔谈》中,记载道:“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 。
用今天的翻译,意思就是唐代皇宫中音乐表演的“燕乐”并不属于雅乐,其以汉族音乐为主体的“清乐”和融合西域民族特色的“胡部音乐”属于汉民族的俗乐体系,在这段话中,可以得出在演奏上,唐燕乐是综合多方音乐特色的集大成者,同时兼备多种音乐特色 。

唐燕乐歌舞大曲的形成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是哪个

文章插图

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的特色
01中原本土音乐与西域音乐融合的《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通常又被称之为《霓裳羽衣舞》,隶属于唐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歌舞大曲 。关于词曲创作,学界经过了长期的探讨和争论,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本曲极有可能是出自西凉的音乐作品,本名颇有佛家意味,被称为:《婆罗门》 。最初是由河西节度使杨敬述依照惯例向朝廷进贡的贡品,白居易对其最终被认定为《霓裳羽衣曲》的原型作了考究,认为多才多艺、在艺术创作上拥有极高天赋的唐玄宗在接受进贡后,便下令乐师进行演奏,对作品的音效大加赞赏,然而依然坚信对于该部作品可以进一步完善,因此他便对音乐进行了进一步的润色和修改,并将其更名为“霓裳羽衣曲” 。
一向秉承公正、客观精神的白居易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在最后强调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主人,《霓裳羽衣曲》最终的创造应当属于杨氏,曲谱属于玄宗创造 。因此在音乐归类上,《霓裳羽衣曲》属于结合中原音乐特点与融合异域民族音乐风情的唐燕乐,归属于俗乐体系,无论是在音乐构成还是在不同部分之间的创作效果上,均拥有着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创作来源和表现魅力使其一经演出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不仅音乐演奏者对其赞赏不已,对音乐研究并不深入的外行人也深深地痴迷于此,一时竟成为盛唐时期宫廷演奏的主体,一时独领风骚,竞无有能出其右者 。

唐燕乐歌舞大曲的形成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是哪个

文章插图

02无尽浪漫主义色彩的《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整体来讲拥有着无尽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这样的一部歌舞套曲中,演奏者演奏出的音乐声音淡雅清幽,令人浮想联翩,恍若置身妙不可言的翩然仙境 。作舞者的装扮更是不落俗套,一袭仙女装打扮,她们的头上戴着传说中只有仙女才能戴的步摇冠,上身穿着象征自由飞翔的羽衣,下身穿的彩裙更是如霓虹般惊艳 。在唯美的音乐下自由、飘逸的表演舞蹈,恍若出世的仙子,拥有着无限的魅力和不着尘世的神秘 。
杜牧作品《华清宫》中对于舞者的唯美舞姿盛赞为:“月闻仙曲调,霓作舞衣裳”,今人只通过想象便能无限陶醉 。依照《旧唐书·杨贵妃传》的记录,杨玉环不仅仅貌美如花,而且在歌舞创作上拥有着十分高的天赋,这使得她与唐玄宗拥有着诸多的共同语言,因此玄宗对她格外宠爱,史料记载,杨贵妃舞艺超群,尤其在表演《霓裳羽衣曲》上更是出类拔萃,她对自己表演《霓裳羽衣曲》的水平十分自信,曾经说,单凭《霓裳羽衣曲》这一曲表演,便能够在史上留名 。
由此可以不仅能够窥得到杨贵妃的高超技艺,更能从侧面了解到本部作品的极高表演难度 。在舞曲表演中,要求舞者必须快速旋转,因此许多宫女在身穿七宝璎珞进行该舞蹈的表演时,常常会因为过快的旋转速度,从而出现曲子结束时,满身珠玉全部掉在地上的情况,大量的落地数量有时候甚至能达到“珠翠可扫”的地步 。《霓裳羽衣曲》在几个世纪的演出中,曾经轰动一时,仅仅唐朝一代,玄宗、文宗、宣宗都曾经在宫中动用数百人表演该部作品 。
【唐燕乐歌舞大曲的形成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是哪个】
唐燕乐歌舞大曲的形成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是哪个

文章插图

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体现出的盛唐艺术成就
盛唐时期一直被公认为我国数千年封建统治过程中的一个高峰,在这一时期内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创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霓裳羽衣曲》的巨大成功体现出盛唐艺术成就以及特色的以下特点:
01艺术创作者拥有着无限广阔的胸怀,音乐创作磅礴大气
经济实力尤其是综合国力强大的前提保障下,唐代艺术创作者们拥有着十分开放的心态,他们并不抵制西方外来的文化与艺术,而是积极地引用和接纳.这样的创作心境下,使得盛唐时期的艺术创作涌现出丰富多彩,磅礴大气富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囊括了无限的异域风情,为艺术创作达到更高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
02艺术表演中寄托了表演者无限的情感,艺术表演者的表现风格华贵宏伟,表演服装色彩绚丽
盛唐时期,在具体的艺术表演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艺术表现效果,演出者通常穿着华丽的服饰,渲染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演出氛围,除此之外,演出的队伍也是十分庞大 。举例来说,《霓裳羽衣舞》中,单次的表演就要有超过三十个人参与,舞者们华丽的衣服、装扮以及庞大的演出队伍使得整个场面拥有着前朝无法比拟的恢弘与震撼力,尤其是统治者们大规模组织的演出,数百个人的出场,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和震撼.盛唐时期的艺术表演和综合国力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
03宗教特色明显的音乐开始逐步融入到俗乐创作中
兼容并蓄的统治政策为促进艺术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盛唐时期,统治者并没有单纯使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策略,而是大力的实施佛、道、儒“三教并用”的方针,统治者提倡佛教的前提下,使得佛教音乐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正因为这样的背景,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才有机会将富有佛教特点的音乐作品《婆罗门》,递呈给当朝统治者李隆基,因此可以得出,以《霓裳羽衣舞》为代表的盛唐艺术创作另外一个鲜明的特点与成就便是宗教特色明显的音乐开始逐步融入到俗乐创作中,艺术创作来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与丰富 。

唐燕乐歌舞大曲的形成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是哪个

文章插图

总结:
《霓裳羽衣曲》代表了盛唐时期最高的艺术创作水平,然而花无百日红,随着安禄山为首的安史之乱的浩劫,《霓裳羽衣曲》也随着开元盛世的不在而逐渐淹没在历史潮流中 。到了南唐时期,同样热衷于音乐创作的南唐后主李煜和大周后将仅存的作品,在不断努力下绝大部分都补齐了,然而随着赵匡』乱的举兵南下,金陵城破时,李煜下令将自己投以大量心血的作品付之一炬 。
《霓裳羽衣曲》从此难觅踪迹,南宋年间,著名诗人姜夔在无意之间找到了商调霓裳曲的十八段乐谱,将其视为珍宝保存在自己的著作《白石道人歌曲》里,《霓裳羽衣曲》尽管经过了诸多磨难,然而毕竟因因缘际逢,没有完全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然而遗憾的是,《霓裳羽衣曲》的舞曲已经尽失,今人已经无法再次目睹这曲曾经轰动一时的舞蹈作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