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外文名
Huaicheng Town
别名
怀城
行政类别
镇(已撤销)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肇庆市怀集县
下辖地区
横洞 、龙湾
方言
粤语
中文名
怀城镇
怀城镇原为怀集县下辖镇,2020年3月9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怀集县怀城镇、闸岗镇,分别设立怀集县怀城街道、幸福街道,并作相应行政区划调整 。
撤销怀集县怀城镇,设立怀集县怀城街道 。以原怀城镇的石龙、车头、扬名、三斗、顺岗、黄岗、眉田、龙西、谭勒、大象、罗龙、庙咀、富扬、谭舍、龙湾、共和、谭云、利凤等18个村委会和上郭、文化、永红、永安、永光、育秀、山城、兴贤等8个居委会为怀城街道的行政管辖范围,面积171.74平方公里 。怀城街道办事处驻工业大道二路150号(原怀城镇人民政府驻地) 。截至2020年11月1日,怀城镇常住人口为137187人 。[2]
撤销怀集县闸岗镇,设立怀集县幸福街道 。以原怀城镇的怀高、盘寨、盘凤、高凤、苍龙、梅石、木兰、大梨、大龙、平南、升平、永平、珠洞、高龙等14个村委会和幸福、河南、高第等3个居委会及原闸岗镇的行政区域为幸福街道的行政管辖范围,面积246.54平方公里 。幸福街道办事处驻闸岗大道六路2号(原闸岗镇人民政府驻地);同时,为方便群众办事,另在县城河南片区新洲广场(新洲国际博览城)一楼设立幸福街道办事点 。
行政区域调整后,怀城街道的行政区划代码为441224001000,幸福街道的行政区划代码为441224002000 。
目录
1自然气候2自然资源3基础设施
4怀集县体育馆5经济发展农业
乡镇企业第三产业6人口数据
7工作内容8民生事业
自然气候
编辑
怀城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无霜期310天,降雨量1785毫米,平均日照1780小时,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天数为279天,大于12℃的有效积温为3500℃ 。
自然资源
编辑
怀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拥有矿产资源铁、钨、铋、黄金、水晶等30多种,生长在柑洞一带的茶杆竹(厘竹)人称钢竹,驰名中外 。怀城镇自古就有“飞云帽,云罗柴,上郭蔗,下郭鞋、罗龙米罗,谭舍筛,柑洞竹,利凤木,三斗米,黄石腐竹,扬名地,盘寨谷”的谚言 。
基础设施
编辑
怀城城市化建设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




怀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交通方面:公路东经“怀阳线”上湖南,南沿“四连线”到广州,西北“水谷线”经梁村、岗坪至广西,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讯方面:全镇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图文传真,在广大农村都能接收到有线电视转播;能源方面:水力资源丰富,建设有大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500KW 。
怀集县体育馆
编辑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
怀集县体育馆位于县城新城区,是该县体育中心的的大型体育设施,也是该县新城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据该县体育局负责人介绍:怀集体育馆馆建筑十分时尚现代,设计形态为人与天穹融为一体,取“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了时尚与实用相结合的现代体育建筑风格 。全馆占地达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350多平方米,设有高级别篮球馆、综合训练馆、羽毛球馆和其它功能室,拥有观众座位近3000个,可满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国内单项体育比赛需求,也可以为开展文娱活动等提供优质场所 。
经济发展
编辑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城市化建设
怀城镇改革开放以来,怀城镇乘东风,抓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走“以公路为主翼,主攻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带动“三高”农业 。使工业成堆头有龙头,农业成规模上效益,第三产业有广度呈深度”的发展路子,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2000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93085万元,增长5.3%,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460万元,增长8.93% 。
2017年,全镇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1亿元,其中完成增值税865.2万元,地方税收入1.036亿元,“两税”收入同比增长6%;完成工业总产值42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争取资金支持542.38万元 。[1]
农业
确立“山上山下一齐抓,区域布局,突出重点,梯次发展”的思路,进一步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的调整,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先后发展了蔬菜基地3000亩、优质谷基地20000亩、茶杯竹基地4500亩、杂竹基地2800亩、笋竹基地5000亩,松脂基地13000亩,丰产林基地3000亩 。使全镇逐步形成蔬菜、松脂、厘竹、优质谷、鱼塘五大商品基地 。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908万元,增长5.3%,实现农村人均收入3751万元 。
乡镇企业
积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加大“双引进”力度,借助外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引进外商兴办了德福制衣厂,年产值500万元;引进外资兴建了一个铸钢厂,年产值300万元;大力开发水力资源,建设了大象电站,并完成了二期技改扩建工程,装机容量达1500KW,利用丰富的红土资源和水力资源,在黄石线和柑洞线分别创办了“红砖走廊”和“竹子走廊”,分别年创产值6000万元和5000万元 。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5552万元,增长10% 。
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实行以流通服务为重点,以交通运输业、商业、旅业、饮食业为支柱,因地制宜,明确重点,放开搞活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成行成业成特色 。2000年,全镇发展个体工商户1734家,买现第三产业产值11355万元,增长21% 。坚持开源节流,强化征管,确保了财政税收稳定增长 。2000年,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00万元,创了历史的新高 。
人口数据
编辑
2021年6月25日,怀集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怀城镇常住人口为137187人 。[2]
工作内容
编辑
怀城镇2009年重点工作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城市化建设
怀城镇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明确定位,先行先试,以争创实施《规划纲要》先行镇的思想谋划怀城新发展,把实施《规划纲要》的措施结合到科学决策上来,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实际行动 。要围绕县委提出的“经济要上去,人口要下降,社会要稳定,民生要确保”的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和整合全镇30多万亩山地的优势,在抓好原有1.5万亩沙糖桔种植和年出栏3.5万头温氏肉猪养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以高效厘竹产业基地为主的农林五大产业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品牌建设,以品牌效应带动规模建设,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努力促使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提高到5万元 。切实抓好农村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使贫困户脱贫致富 。
二、实施“双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抓住地处县城、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区位优势,以规划建设的“三高一铁”贯穿境内为契机,以县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依托,积极实施“双转移”战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大西南的广阔市场资源,着力推进资源型、技术与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着重抓好依靠我镇闲置厂房引进南海客商投资800万元兴建的竹木加工厂和引进顺德客商投资500万元兴建的绿色食品厂等大项目的落实 。我镇还规划在广贺高速公路出口处至贵广铁路怀集火车站旁,建设占地面积3000多亩,前期投入资金5000万元,可发展物流、制造、加工、商贸、服务等多种产业的镇工业园 。
三、抓好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以省批准我镇为全省首批10个宜居城镇创建指导点之一为切入口,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创建氛围,着力加 强对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贵广铁路、二广高速公路、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 。充分利用新城区建设、碧桂园进驻、怀高地块开发、广贺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的有利时机,抓好以物流、商贸、酒店、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打造城市经济,增加地方财政税收,不断壮大镇级经济实力 。
四、抓好计生工作,确保实现升类目标 。大力抓好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明确镇、村干部人口计生工作的任务和责任,严格计生工作奖惩和责任追究,做到了每月一考核、一奖惩,促计生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 。着力开展创建“两无”活动,全面扫清理“四术”库存,加大查环查孕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努力争取市计生帮扶工作组的支持,确保实现2009年度全镇人口计生工作达到省二类地区水平的目标 。
五、抓好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围绕“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的目标,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大力推进维稳信访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明确做到领导、责任、人员三个到位,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调联动的局面 。抽调有关镇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成立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完善各村、社区维稳调解机构,强化全镇维稳工作队伍建设 。维稳工作做到经常化,始终保持工作不回避矛盾,不激化矛盾,不上交矛盾,同时做到了逢会必讲,逢访必接,逢事必到,落实领导包案责任,逐个击破信访案 。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

文章插图

怀城镇
六、创建省卫生村,着力建设“三个”家园 。成立以镇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省卫生村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创建点安排1个镇领导、两个镇干部和本村干部负责跟踪落实,同时每个创建点都成立村民创建理事小组,做到从镇到村到创建点逐级加强领导,层级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大力发动村民踊跃筹集资金和投工投劳 。抓好资金的筹措和创建技术的指导,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创建任务 。
民生事业
编辑
【自然气候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怀城是哪个城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一是抓好弱势群体保障工作,全镇低保对象1591人,五保254人,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28人,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做好2158人申报高龄老人补贴工作 。二是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经县民政局审核认定的3户全倒户,新居已竣工,可搬迁入住;办理大病救助172人,共发放救助款80.9958万元;发放临时救助款18次,共42880元 。三是做好“双百”社工试点工作,为社区弱势群体融入社会提供各方面社会工作服务 。四是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惠民工程 。全镇城镇新增就业394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745人,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班5次、培训494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1人 。五是加强环境整治 。落实镇、村两级“河长制”,加强水源环境保护,对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11家生猪养殖企业进行了关停处理;积极开展秸秆禁烧行动,成立19个禁烧巡查组,大力整治焚烧秸秆违法行为,发放《县政府禁烧通告》《致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共1.8万份,累计回收秸秆650多吨,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