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年代:杨二郎和杨戬是一个人吗

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都说法不一 。如《灌县志》 载:“二郎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年代,李冰仲子也 。史料佚,无所考” 。实际上,说二郎 是李冰的儿子一直是川西民间的传说,在宋代以前的史料中没有 发现有类似的记载 。肯定二郎是李冰的儿子是元朝皇帝的一纸诏 书定的,并没有可靠的历史依据 。
都江堰离堆顶上的《伏龙观》 是根据李二郎与孽龙搏斗,最后征服孽龙的传说故事修建的 。但 乐山的《嘉定府志》等资料却把二郎与孽龙搏斗的故事附会在隋 朝时曾任嘉州太守的赵昱身上 。志书称,隋末天下大乱,“赵昱 弃官去,不知所终 。会嘉州水涨,蜀人见昱雾中骑白马越流而 过,因立庙灌口,呼曰灌口二郎神 。
”而《封神演义》、《西游 记》等神话小说又说二郎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名叫杨戬,也是住 在灌口 。可见三个二郎都是从灌口二郎神演化而来 。是否真有二 郎其人,近代有学者提出一种大胆设想:二郎是一个虚构的人 物,是对当时参与治水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一种爱称 。
不过川西劳动人民只承认祖祖辈辈的传说,肯定二郎是李冰的儿 子,是李冰建造都江堰的得力助手和身体力行者,因此对二郎的 尊敬不亚于李冰,传说中的二郎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灌口 镇附近的农民都要到二王庙来赶庙会 。20世纪70年代初,在一次都江堰岁修工程施工时从岷江江 心河床底下出土了两尊东汉时期的圆石雕像,其中一尊明白无误 地注明是“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上有东汉年号 。
而另一尊手持 铁锸的年轻人雕像,按说应该是李二郎,可惜的是他身上不见任 何字迹,所以,有关二郎身世之谜仍然无法解开 。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年代:杨二郎和杨戬是一个人吗

文章插图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其修建年代是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其修建年代是战国时期,指的是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年代:杨二郎和杨戬是一个人吗

文章插图
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地位?【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年代:杨二郎和杨戬是一个人吗】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 。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
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
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 。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 。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
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 。
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 。
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