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后面一句,为什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及长安的灯火辉煌?

为什么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 不及长安灯火辉煌百闻不如一见后面一句?

百闻不如一见后面一句,为什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及长安的灯火辉煌?

文章插图
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 谁说的 。但是既然有人这样说了 , 自有他说的道理 。每个人看待生活 , 看待风景 , 看待世界都带有各自浓重的喜好 , 都有偏执与取舍 。
眼里的苏杭 , 长安分不出仲伯 。如果一点要分出胜负 , 也要看从哪个方面角度去衡量 。如果从气候环境山水景观来说 , 本人认为苏杭温润的气候条件形成的自然山水风光 , 环境 , 更胜一筹 , 苏杭还因为气候环境有鱼米之乡的称谓 。如果从历史的文化积淀与厚重感来说 , 当然数十三朝古都长安 。上下五千年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都汇聚渗透在长安街的大街小巷里 , 灯火辉煌间 。
可能因为是十三朝古都 , 掩不住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也可能因为是十三朝古都 , 无人能及的思想根深蒂固地流淌在古长安街人的血液里;还可能因为十三朝古都 , 确确实实掩埋着许许多多风云往事 , 令无数英雄人物倾城相恋 。
古都的长安辉煌灿烂 , 西安的今天一样灿烂辉煌 , 甚至比大唐盛世更令人流连忘返 。
生活在西安的人说西安好 , 生活在苏杭的人说苏杭好 。南方人更推崇苏杭 , 西北人推崇西安 , 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人之常情!
西汉宣帝年间 , 汉朝西北部边境经常受到羌人的 侵扰 , 多座城池失陷 , 许多地方的官吏被害 。由于形 势危急 , 宣帝紧急举行朝会与大臣们商讨应对策略 。所有人都支持皇帝派军远征 , 以武力扫除边患 。老将赵充国时年七十六岁 , 主动请命去巡查边 境 。宣帝问他:“老将军可知羌人的底细?若是将军 领兵出征 , 需要多少将士?另外 , 要准备多少军械和 粮草? ”赵充国回答:“在没有得到可靠的情报之 前 , 我不敢轻易下结论 , 所以不能直接回答您 。
俗语 说:‘百闻不如一见 。’我想动身亲自去边境一趟 ,  根据实际情形 , 制定出合理的应对之策 , 之后再给您 确切的回复 。”随后 , 赵充国就千里迢迢地赶往西北边境 。到达 边境处的金城郡后 , 他详细地研究了当地的情形 , 并 渡过黄河 , 到羌人地区实地考察 。他还亲自审问宪人俘 虏 , 掌握了羌人各部的具体情况 。
然后他在这些信息的 基础上 , 提出了在当地屯兵防御的方案 。一开始 , 朝 臣们依然坚持使用武力 , 宣帝受他们影响 , 命令赵充 国率军出击 。赵充国拒不受命 , 抵住压力 , 再三陈述 利害 , 劝阻宣帝 。最后 , 宣帝终于同意了赵充国的方 案 。很快 , 这套方案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汉朝和羌 人的矛盾慢慢得以化解 , 边境终于恢复了宁静 。
赵充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之一 。他是陕 西陇上(今甘肃天水)人 , 从军时为骑士 , 后补为羽 林郎 。赵充国为人深沉勇毅 , 喜欢研究将帅的用 兵之道 , 尤其熟悉周边少数民族的情况 。
汉武帝时 , 他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北击匈 奴 , 不幸被匈奴重兵包围 。汉兵因缺乏粮食 , 死 伤惨重 。
赵充国亲率百余精壮骑士当先突围 ,  李广利紧随其后 。突出重围后 , 赵充国受伤二 十余处 。返回长安时 , 汉武帝看了他的伤口 , 大 为惊讶 , 当即封他为中郎 , 不久又升为车骑将军 长史 。
宣帝本始四年(前74年) , 匈奴集结十万骑 兵 , 准备再犯中原 。得知消息后 , 赵充国率军四万 沿五原、朔方、云中、代郡等地布防 。
匈奴见汉军 有备 , 不战自退 。
元康三年(前62年) , 羌族等数百个部落联合 起来 , 准备袭取中原 。边境局势十分紧张 , 引起了 宣帝的不安 。御史大夫丙吉奉皇帝的命令 , 前去 征求赵充国的意见 , 并请他推荐守备边防的人选 。
当时 , 赵充国已七十六岁 。他自告奋勇 , 说自己愿 意担当抗羌重任 。
宣帝又派人问赵充国:“你估计 羌兵的形势如何?我方应派多少人马迎战?”赵充 国说:“听别人说百遍 , 不如亲眼看一看 。打仗的 事情不能在远离战场的地方猜测 。我要亲临前 沿 , 根据具体形势 , 才能提出作战方案 , 请皇帝放 心好了!”(百闻不如一见 , 兵难腧度 , 臣愿驰至金 城 , 图上方略) 。
宣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 于是赵充国统兵出发 。大军抵达金城后 , 准备渡河 。为防备在河中遭到 伏击 , 赵充国趁夜幕笼罩 , 先派三名校尉过河 , 大 军随后依次进发 。天明后 , 汉军刚安好营寨 , 羌兵 便前来挑战 , 只有几百人马,赵充国却禁止手下出 击 。他说:“与羌兵作战 , 务求全歼 , 不能贪一时小 胜 , 贻误整体部署 。
现敌情不明 , 不能出击 。”赵充 国一贯用兵谨慎 , 非常重视军事情报 , 从不打无把 握之仗 。他先派侦察人员深入敌后侦察 , 摸清了 敌方的虚实以及兵力部署 , 然后制定出一套屯兵 把守、整饬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作战方略 , 上报 宣帝 。不久 , 大败羌军 。

汉朝的时候 , 在西边湟水一带 , 聚居着羌族人 , 称为西羌 。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 , 西羌
比较安定 。汉宣帝时 , 朝廷派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 。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 , 但 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
过了不久 , 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 , 并派人与匈奴联系 。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
再去西羌 , 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
再派谁去呢?宣帝派人向老将军赵充国请教 。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 。”宣帝又派人问 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 , 他们的实力如何 , 该派去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 闻不如一见 。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 , 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 , 还是让我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 制定策略吧! ”赵充国到了西羌 , 先认真了解情况 , 又采取了分化瓦解的办法 , 团结了大多数西羌 人 , 终于使西羌安定下来 。
而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 , 后来就成了谚语 。它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 , 也不如亲自去
【百闻不如一见后面一句,为什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及长安的灯火辉煌?】看一次 , 耳听为虚 , 眼见为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