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代差已经很危机,《后浪》再添一把火!是否喜欢《后浪》问题,我真不愿回答,但潜心学习了六七年的心理学,不回答又有点于心不忍后浪是什么意思 。《后浪》有它的积极性,作为一种娱乐更无需指指点点 。但其缺憾在于,小看了“后浪”,委屈了“前浪”,对两代人的褒贬评论使其大打折扣 。

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人的一生实际上只有两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前者是传承问题,后者是发展问题 。但在《后浪》中描述的却是“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 。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似乎剑指前浪,桎梏了后浪,后浪发展不好全是前浪的错 。
事实并非如此,人从出生到12岁,是“三观”形成时期,这里的“观”主要是观前浪,观家长、老师的认知和行为,形成自己的观念,正当的“控制”是必要的,这里“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的定论,既是对人发展阶段认知的偏差、对童年的高估,又是对“前浪”善意的控制的委屈和以偏概全 。再如《后浪》们“学习一门手艺,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去遥远的地方旅行,欣赏一部电影”,这既是对“后浪”们的低估,又是对后浪们的错误的诱导 。在这次抗疫中我们都见证了后浪的修为,80%的00后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冲锋在前,感天动地 。这些行为不是天生的,是包含了“前浪”辛勤的浇灌 。而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去遥远的地方旅行,欣赏一部电影”,说严重一点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从洋迷外的教化 。
肯定地说,前浪和后浪的是有差异的,差异主要来自环境和视野 。首先,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浪们的大多数生活在物质短缺时期,按人发展的五个层次理论解释就是解决生存问题,取向单一,义无反顾;后浪们多是生活在物质丰富时期,选择余地多造成更难选择;其次,认知发生了变化,前浪们认为种好粮食就可以吃饱饭,后浪们认为不种粮食也可以吃上更好的饭 。主要原因是前浪们经历的是电话、BB即、手机时代,后浪们一开始就接触到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接触的信息量铺天盖地 。信息量带来了认知变化;第三,新浪们情绪变化胜过前浪 。问题出在路径选择,前浪们发展路径两三条,简单明了;后浪们海量路径选择难度很大,如同数轴正方向选择越走越宽广,负方向选择越走越狭窄,回头再来成本很大,加之香花毒草真假难辨,造成了情绪上不稳定 。
综上,前浪后浪理论上不能割裂、实践中也不能割裂 。前浪们要懂得后浪推前浪的道理,尽职尽责培育1—12岁孩童的知、情、意、行,要用正能量培育三观 。更要懂得孩子发展的阶段性,从孩子“阿姨说、老师说、同学说、网上说”的观念变化,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 。后浪们要懂得自己获得的一切是站在前浪的肩上获得的,更要懂得“母亲”的内涵,一个人的知、情、意、行带有很强的民族性,“母亲”的身体不好,就要靠“我要到哪里去”去修复、去强壮;洋为中用可取,从洋迷外不可取,乡情乡音不能忘,外国的空气是香的甜的不可取 。要以铮铮铁骨的血性、奋发图强的精神,为家乡更美、国家更强燃烧自己的青春!
当然,如果《后浪》能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更好!
从调查研究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后浪》能激起千层浪?
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诚谢邀请 。
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为什么《后浪》能激起千层浪?
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相信看过《后浪》的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感触 。
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不同的人,由于站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不尽相同 。
后浪是什么意思:你喜欢《后浪》这个视频吗?为什么?

文章插图
那么,在当下的形势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极大的现象呢?
一,《后浪》发表的时间节点属于文不对题 。
五四青年节,相信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爱国运动 。
因此,我们把五月四日定为了“青年节”,意在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让心系国家勇于担当的精神在世代年轻人中薪火相传 。
而《后浪》在五四青年节这个节点发表,不仅没有表现这些,反而都是些鼓励青年人去热爱、追求、选择出国旅游,游船,潜水,攀岩、漂流、高空跳伞、高昂的摄影器材、网游等奢华的生活 。先不说它宣扬这些东西目的何在,仅与“五四精神”也是八杆子扯不到一起 。
二、与当下的国内形势不合拍 。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之常情,我们代代人的艰苦奋斗,不就是要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么 。但是,在当下疫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国家和人民正处在最困难的时候,时至五四青年节之际,应该向青年人宣传哪些正面的东西,青年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应该做出哪些选择,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
可是,《后浪》宣扬的是什么?——明明是商业广告活动,偏偏与五四青年节扯到了一起,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
三、人为的制造对立,还不准出现不同的声音 。
《后浪》第一句话就是: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们,应该看着你们……
一下子就把贬低青年人的人们推到了对立面 。是谁在口口声声说当代青年人是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是前辈(前浪)还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赞美当代青年,也用不着先推出个对立面的人群来映衬 。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 。
内心强大的人,才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
这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有些心虚呀,太不自信了吧?于是先打个预防针——如果谁嘲讽与否定,他就是弱小的小人 。而赞美和鼓励,才是君子,才是内心强大 。
这个逻辑能成立么?
四、主要角色缺失,代之以富人才能享有的奢华 。
五四青年节,没有爬冰卧雪的青年军人,没有舍生忘死抗疫逆行年轻人的身影,没有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的青年农民工,没有顶着车贷房贷加班加点整日忙碌的年轻上班族,没有在科研教育一线作出卓越贡献的年轻教师和知识分子,更没有还在贫困线以下挣扎的贫困山区的青年们……而他们,才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绝大多数,是当代青年人的中坚力量 。
可是,在《后浪》中都看不到,看到的,只有羡慕当代青年人高消费的生活……五四青年节,说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好了,限于篇幅,就此打住 。《后浪》之所以激起千层浪,是否和以上四点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