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产生机理发生实例 厄尔尼诺是什么意思


简介产生机理发生实例 厄尔尼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厄尔尼洛
外文名
El Nino Phenomenon
别名
圣婴现象
学科
地理、物理
厄尔尼洛编辑
海水表层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厄尔尼诺(ELNINO),一般称作厄尔尼洛现象,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之意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指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在圣诞节前后异常升高的现象 。
目录
1简介2产生机理3发生实例
简介
编辑
厄尔尼诺(ELNINO),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之意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在圣诞节前后异常升高的现象,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
从我国6~8月主要雨带位置来看,在75%的厄尔尼诺年内,夏季雨带位置在江、淮流域 。形象一点说,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可比作是热带地区的心脏跳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就好象是热带地区得了一个心脏病,使得规律性的低频振荡出现了异常现象 。
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层,是由氮、氧、氩等多种气体组成,当太阳透过空气时太阳辐射能受到它们不同程度的削弱,形成了目前这种平衡状态的地球气候系统,人类也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 。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种种活动引起空气中某些成分的变化,打破了这种平衡的状态 。例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化合物、臭氧,这些气体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但对于从地面射出的长波辐射则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使地表辐射的热量留在了大气层内,起到类似暖房的玻璃罩或塑料大棚的作用,提高了地表的温度,通常称为“温室效应” 。这种温室效应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环境 。根据科学家研究:二氧化碳加倍以后将使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增加2~3℃,极地海冰融化,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降水过程也将增加,而且分布并不均匀,随之而来的全球生态系统也将发生巨大改变 。另外,氟氯烃化合物如氟里昂(冰箱制冷剂)不仅具有强烈增温效应,还破坏臭氧层造成所谓臭氧空洞,臭氧是一种可以阻止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的元素,它的减少使地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人体接受过多的紫外辐射会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增加皮肤癌和白内瘴疾病 。
产生机理
编辑
ENSO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 。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 。
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
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涌升流)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 。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
发生实例
编辑
ENSO规模显著的年份:1790-93、1828、1876-78、1891、1925-26、1982-83、1997-98
规模较小的年份:1986-1987、1991-1994、1997-1998、2002-2007、2009-2010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ENSO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
1986年至1987年的ENSO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
1990年初又发生ENSO前兆现象 。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换日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 。
1997年至1998年的ENSO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美洲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则持续干旱并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 。这次厄尔尼诺现象紧接1990-1994年发生,频密程度罕见,但规模较小 。
同时,ENSO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
特别的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容易在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形成威力强大的台风和飓风,例如:1997年太平洋台风季当年就曾出现十个威力达到等级最高的五级台风,在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也出现两个等级最高的五级飓风分别是:飓风琳达和飓风盖勒摩 。
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1)台风减少 。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中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
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 。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中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
3)秋季降水偏少;气温除内蒙古北部、东北北部偏低以外,其他地区偏高 。
【简介产生机理发生实例 厄尔尼诺是什么意思】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中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