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城万仞山上一句,《凉州词》唐王之涣,诗人采用了什么视角眺望黄河?如何赏析?

这里不一定要眺望黄河 。如果从”黄河远上“四字看,当然是在河下游往上游看 。但另一个版本里没有黄河,而作”黄沙直上“ 。玉门关与黄河相去千里,不在同一景观内,当然我们读诗不必计较关河远近,”黄沙直上“是直观景象,”黄河远上“是望念之中的景象 。作者应该是在黄河下游望 念上游,想象风沙之中的戍卒之苦,起笔雄奇,意境开阔 。而转结处用了几个超级文字,使这首诗余韵悠长,直达唐诗颠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戍卒思念杨柳依依的故乡,不见杨柳而闻杨柳,则思念之情倍增 。为什么会这么清苦呢一片孤城万仞山上一句?不是皇恩不浩荡,是春风吹不到 。这里饮食无限巧思,如果把”春风“理解成皇恩,理解成国家优抚政策,这是牢骚 。如果理解成自然,则体现了顶级马屁技巧,意蕴无穷 。
王之涣《凉州词》哪一句表示玉门关那样孤独?

一片孤城万仞山上一句,《凉州词》唐王之涣,诗人采用了什么视角眺望黄河?如何赏析?

文章插图
(原创)王之涣《凉州词》哪一句表示玉门关那样孤独?
一片孤城万仞山上一句,《凉州词》唐王之涣,诗人采用了什么视角眺望黄河?如何赏析?

文章插图
《凉州词》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乐府曲调,传说来自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 。据《乐府诗集》引《乐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 其词多写塞外风光和征役之苦 。
一片孤城万仞山上一句,《凉州词》唐王之涣,诗人采用了什么视角眺望黄河?如何赏析?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王之焕,字季凌,原籍晋阳(今山西大原)人,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 。曾任冀州衡水主薄,因受人诬谤,拂衣辞官,优游于山水之间 。家居十余年,晚年出任文安县尉,为官清正,卒于任所 。平生有豪侠气概,常悲歌击剑,放情纵酒,不屑孜孜求取功名,好与名士交往,与高适
、王昌龄、崔国辅等相互唱和 。其诗”传乎牙章,布在人口”,名动一时 。他的诗绝句成就最高,尤以边塞诗著称 。他的诗作大都散失,《全唐诗》仅存绝句六首 。
这首巜凉州词》有”旗亭画壁”的轶事 。据传开元年间,王之焕与高适、王昌龄到酒馆饮酒,遇梨园伶人(专职以表演歌曲为生的人),三人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自诗的多少定诗名高下,唱一首于旗亭壁上(酒舘墙壁)划一笔 。商适和王昌龄二人的诗都被唱到,剩下王之涣,王指伶人中最美者说:”此女所唱,如非我诗,则终身不与诸公争衡 。” 女子发声,果然是”黄河远上白云间” 。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在当时已经是社会上传唱的名篇 。
全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词语赏析:
“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
“羌笛”,古代西域羌族的一种乐器 。
“杨柳”,巜折杨柳》曲子 。歌词大都是离愁乡思,曲调凄凉哀怨 。
”春风不度”,指边关荒凉凄寒而春迟到,这里也暗喻森廷恩泽不到边域士卒 。
”玉门关”,甘肃敦煌出西也,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
试译如下:
黄河远远地插入,
天际中的白云之间 。
一座孤零零话城堡,
被万仭的丛山包围 。
羌笛何必吹奏巜杨柳曲》,
那如泣如诉的哀怨曲调?
就连那和煦的春风,
也吹不到这蛮荒,
凄凉的玉门关来!
赏析:
作者这首诗描写了戍边士卒防守边关的艰辛和孤独 。诗中沒有直接描写戍边的苦怨,而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那羌笛吹奏的巜杨柳曲》,好象是在怨析柳,怨离别,又好象是在埋怨边关外的荒凉与苦寒,就连春风也吹不到这个蛮荒之地 。其中,隐含着朝廷的恩泽到不了边关的战士 。这些战士的乡愁,离别亲人的哀怨都在”羌笛何须怨杨柳”中表现了出来 。
这首诗前面描写的景物从黄河、白云间、孤城、万仞山着墨,在雄浑中更显露出苍凉,从远处、大处落笔 。后面抒发出戍边的哀怨,一曲巜折杨柳》将戍边士卒的辛苦与哀怨从曲中唱出,这曲子细柔而娓婉 。全诗将幽情置于景中,描写出苦但不悲哀,幽怨但不怒吼 。作者用苍硬的笔触,蕴藉的措辞描写出戍也士卒的风貌 。是一首描写边塞的杰作 。
诗的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句描写了玉门关的孤独 。就连心春风”也吹不到这个地方 。但是它是以”羌笛何须怨杨柳”作为垫铺 。
【一片孤城万仞山上一句,《凉州词》唐王之涣,诗人采用了什么视角眺望黄河?如何赏析?】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