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当又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古代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又当又立,遵循的继承原则就是立“贵”、“长”,先贵后长,但这仅仅是一种需要遵守的制度,真正实行的时候也是遵守这种制度的,只是最终的结果却不一定就真的是嫡长子继承 。毕竟在古代的大家族甚至皇室中,斗争是极为残酷的 。能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
【又当又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又当又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文章插图
没有嫡子的情况下,继承的顺序自然是优先考虑庶长子,但是倘若在立了这个庶长子之后,突然有嫡子出生会怎样呢?庶长子是不是就会被废黜,改立嫡子为继承人呢?这确实是合理的一种操作 。如果庶长子的生母身份卑微的话,改立嫡子基本不会掀起什么风浪 。倘若庶长子的生母身份不一般的话,这改立的过程多半是伴随着斗争和流血的 。
又当又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文章插图
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王皇后没有生子,因此在652年立的太子就是庶长子李忠,李忠的生母只是一个宫人,身份很低微 。在李忠被立为太子的这一年,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出生,虽然当时武则天还不是皇后,而李弘也不是嫡子,但很快就是了 。
又当又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文章插图
655年,李治和武则天并肩作战,终于实现了废王立武 。武则天成为李治的皇后,而李弘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李治的嫡长子 。第二年的正月,许敬宗就上书李治废庶立嫡,然后李弘就成了太子,李忠被降为梁王,惊恐不安的李忠并没有活太久,在664年被武则天陷害致死 。
所以即便是这样看起来庶长子没什么势力的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倘若要是有点势力的话,一定会有很多的斗争和流血的,毕竟权力是个好东西,几乎没有人会不喜欢 。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春秋时期的鲁隐公和鲁桓公兄弟俩 。鲁隐公息姑是鲁惠公的庶长子,而鲁桓公允是鲁惠公的嫡子,兄弟俩年龄相差很大 。允的生母仲子原本是鲁惠公为息姑准备的妻子,结果因为仲子的美丽而将其占为己有 。原本的王子应该是息姑,允出生后就变了 。但是鲁惠公在允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让息姑继位暂代国政,等允长大后再将国君之位还给允 。
自然的,后期的交接并不是很顺利,还没等鲁隐公将国君之位还给允,允就在有心人的挑拨下迫不及待了 。命人将鲁隐公杀死,然后允继位,即鲁桓公 。
易储是大事,轻易动不得,一动轻则引起兄弟残杀,重则导致国家动乱,所以历来立太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不过周朝至清代之前这一时间段实行的基本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只是制度是制度,还是会有人不服气,想要争一争 。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杨广取代杨勇为太子和李世民取代李建成为太子了 。
隋朝二世而亡我们就不多说了,但只说李世民的这一举动就造成了大唐很长时间内的皇权动荡,李世民的嫡子们就有样学样,最后便宜了嫡三子李治 。唐朝在很长时间内坚持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嫡长子真正继承皇位的却没有几个 。这也说明了即便定下了规矩还是会有斗争 。
当然,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也还有本来立的太子是嫡长子,后来改立庶子的情况 。李隆基的上位就是最好的例子,李隆基只是李旦的庶次子,原本按照继承制是不可能轮到他做太子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在李旦第一次登基的时候,太子就是嫡长子李成器 。
但是后来李旦让位于母亲武则天而做了皇嗣,再后来是相王 。唐中宗去世后,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称帝,结果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李旦扶立为皇帝 。可以说李旦的这个皇位是李隆基争来的,所以李隆基是太子的最佳人选,即便他不是嫡长子也不是庶长子,但是他是最有资格做太子的人 。李成器也赶紧表示应该立贤,因此原本属于嫡长子的太子之位就被李隆基这个庶子所得 。
为什么是“黄天当立”,而不是“皇天当立”?都是颜色意,苍与黄对应 。
又当又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文章插图
如果想用皇天,皇反而指的是旧有势力,那就应该说:皇天已死,道天当立 。(太平道)
或者当时皇帝姓刘,张角姓张,可以说,刘天已死,张天当立 。
怎么样,都没这个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听起来牛吧 。
事实上,苍黄这个典故出自东周末年《墨子所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后来“苍黄”这个词大多用来形容事情的变化反复 。而这个苍色,又暗喻汉崇尚的深灰黑色,权威的象征 。黄色,又暗合太平道人所扎黄巾,民众的力量 。
苍黄这个口号,还是很有寓意和讲究的,又朗朗上口,好记好念,八个字,已经把啥事都包括进去了 。所以才会经典几千年流传下来,一提黄巾起义,必然想起这两句来 。
窥一斑而知全豹,张家张角,的确道教历史上的大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