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玛卡亚神庙 , 凯撒如往常一样来到了元老院参加会议 , 这一天没有什么特别的 , 但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一天 , 发生了一件改变历史走向的事情——凯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 。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文章插图
元老院一共有几百名议员 , 真正参与刺杀凯撒的后来经证实有14人 , 他们在会议召开之前在会场上刺杀了凯撒 , 显然他们并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展行刺活动 , 因为那样太过于显眼 , 会给行刺造成阻碍 。凯撒身中23刀 , 其中有一刀是致命的 。临死之前 , 凯撒不愿将自己的惨状展示于人 , 便用披风裹住全身 , 最后倒在了庞培立像的脚下 。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文章插图
刺杀凯撒的主要成员有:马库斯·布鲁图、卡西乌斯、托雷波尼乌斯、金布罗、德奇姆斯·布鲁图、加尔巴、巴基尔斯等七人 。其中马库斯·布鲁图和卡西乌斯属于强硬的元老院派人物 , 其余五人原先都是凯撒派人物 , 他们中不少人曾经在凯撒麾下担任过军团长职务 , 具体刺杀凯撒的原因不详 , 后来的研究者推测很有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被凯撒骗了 。他们认为自己为凯撒战斗是为了恢复罗马的秩序(共和国体制) , 而不是为了凯撒称帝(独裁体制) , 这五人后世研究者将他们纳入了“担忧的凯撒派” 。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 , 无论是强硬的元老院派还是“担忧的凯撒派” , 他们刺杀凯撒的目的都是为了推翻凯撒的独裁统治 , 重新恢复罗马的共和国秩序 。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文章插图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在凯撒遇刺之前 , 他已经通过罗马内战掌握了罗马的大权 , 成为了整个罗马的终生独裁官 , 或许凯撒在执掌罗马大权之前并没有称帝的野心 , 但是在他逐步获得权力的过程中 , 他也慢慢有了称帝的想法 。这个想法与罗马数百年来形成的共和体制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 当时罗马维护共和体制的还大有人在 , 可以说是凯撒的个人野心与罗马共和体制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 最终才导致了凯撒的遇刺 , 这是凯撒遇刺的直接原因 。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文章插图
要说明凯撒为何会遇刺的问题 , 就要说明一下凯撒所处时代的背景 。凯撒所处的时代 , 是罗马共和体制逐步解体 , 帝国体制逐渐形成的时代 , 其根本原因在于原先的共和体制已经无法维持罗马的统治 , 如果再追根溯源 , 在于罗马失去了公平 。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文章插图
▲很长一段时期里 , 元老院集结了罗马最为睿智的人 , 为罗马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文章插图
罗马的共和体制始建于公元前509年 , 在此之前罗马人推翻了国王的统治 , 建立了一个由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组成的三权分立体制 。元老院类似于今天西方国家的议会 , 由贵族精英阶层组成 , 负责制定国家大政方针 , 并对执政官形成制约 。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文章插图
执政官有两名 , 任期一年 , 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 , 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军队统帅 。两名执政官权力对等 , 在平时各统领国家一半兵马 。在罗马遇到危机的时候 , 两名执政官可以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 , 独裁官任期半年 , 拥有除改变法律以外的一切权力 。其实在整个共和国时代的近500年时间里 , 罗马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 , 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 , 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的独裁官 , 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 , 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 , 苏拉和凯撒 。
玛卡亚神庙: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死前被捅了23刀,为何结局如此窝囊?

文章插图
只要有罗马公民权的人都能参与公民大会 , 每年都会有各种选举 , 如执政官、财务官、法务官等职务 , 这些官职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 , 类似于现在西方的选举 , 只不过在古罗马时代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 选举活动只限于罗马 。外地的罗马公民要参与选举就只能长途跋涉在选举日来到罗马参与选举 , 没有在选举日来到罗马就等于是放弃了选举权 。
这样的体制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遭遇过危机 , 原因在于贵族掌握的元老院形成了一个利益既得阶层 , 这个阶层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 , 与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激烈的冲突 。其实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 富人越来越富 , 穷人越来越穷 , 由此产生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
后来罗马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 在元老院向平民做出了巨大的妥协后 , 共和国体制才得以完善 , 罗马共和国才得以继续发展 。元老院向平民做出的妥协 , 具体表现为一是设立了保民官 , 保民官只能由平民担任 , 在元老院拥有一票否决权 , 即元老院的任何决议只要保民官不同意就不能实行;二是在执政官的人选上也做出了妥协 ,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 罗马的两名执政官中总有一个会由平民担任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改革 , 改革的措施总的来说就是既得利益层出让了大量的利益给平民 , 缩小了罗马社会的贫富差距 , 让更多的罗马公民能够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状况 , 从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 使罗马的社会公平得到了维护 , 此后罗马就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
▲罗马帝国的疆域基本形成于共和国时期
从公元前390年到公元前146年 , 罗马逐步发展壮大 , 尤其是在获得布匿战争的胜利后 , 罗马成为了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 其疆域也由原先的亚平宁半岛一隅扩张到了几乎整个地中海 。
但是在布匿战争之后 , 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这场危机的起因还是社会公平被打破 , 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问题 , 直接冲击的是罗马的公民兵体制 。罗马的军队由公民组成 , 整个罗马分成了35个区 , 每年随机抽取4个区承担出兵义务 , 每个区出兵1个军团(1个罗马军团人数在4500-6000人) , 罗马军团的士兵由每个区具有罗马公民资格的人担任 , 属于义务兵 。公民在参军期间 , 就意味着他所在的家庭会在一年时间里没有劳动力 , 在罗马的出于上升期的时候 , 公民是能够承担这样的义务的 , 因为当时每个罗马家庭都有不少的积蓄 , 能够在家庭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维持很长时间的生活 。
▲罗马人能征服地中海世界 , 根本在于罗马军团的强悍战斗力
但是在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后 , 这个体系开始崩溃了 。由于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海外领地 , 罗马的粮食可以从海外大量进口到本土 , 这些从海外进口的粮食价格低廉而且质量好于罗马本土种植的粮食 , 这就使得罗马本土农民种植出来的粮食失去了市场 , 平民因此纷纷破产 。罗马的扩张也为罗马贵族们带来了大量的奴隶 , 由于在罗马本土种植粮食没有多少利润 , 他们就种植如葡萄、橄榄油之类的经济作物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 经济作物使他们大发横财 , 贵族们便有了资本去兼并破产农民的土地 , 于是土地就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了 。当然贵族们使用奴隶从事农业生产 , 他们的生产成本也远低于平民 , 这也成为了他们的竞争优势 。即便平民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 , 也竞争不过那些使用奴隶的贵族 。在这些冲击下 , 大量的罗马公民因为破产而失去了土地 , 也失去了生活来源 , 这就直接冲击了罗马的公民兵体系 。
布匿战争之后的一段时间 , 原本战斗力强悍的罗马军团突然变得不堪一击了 。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罗马公民很多人都不愿意承担为国家出兵的义务了 ,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一旦离开了家庭承担兵役 , 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他们的家人往往会因为失去生活来源而饿死 , 这样的悲剧在当时经常发生 , 这也严重动摇了共和国的义务兵体制 , 造成了罗马军团战斗力的急剧下降 。
对于罗马来说 , 布匿战争后罗马的疆域从意大利半岛扩张到了西班牙和北非地区 , 罗马人拥有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土 , 如果没有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 这些领土迟早也会守不住 , 罗马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些领土的 , 所以要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
▲如果格拉古兄弟的改革能够成功 , 那么罗马共和国体制就能继续维持下去 , 只可惜失败了
要加强军队战斗力的一个思路就是让平民拥有更多的利益 , 平民得到了利益 , 家庭富有了就能够承担兵役 , 为此罗马曾经出现过格拉古兄弟的改革 , 但是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因为触犯了太多贵族的利益 , 最终两兄弟都被贵族害死 , 改革最终归于失败 。
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就意味着让利平民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 于是为了解决军队战斗力的问题 , 罗马就走了另一条路子:马略的军事改革 。马略的军事改革 , 简单来说就是取消了公民兵制度 , 改为了募兵制 , 即国家出钱让罗马公民参军 , 士兵参军后可以拿工资 , 将参军变成了一种职业 , 拿到工资的士兵可以养活家人 , 从而解决了士兵们的后顾之忧 , 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也因此恢复到了以前的水平——变得强悍了起来 。
但是马略的军事改革却逐渐瓦解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 , 因为改革打破了军队的所属 , 共和国时代军队归罗马国家所有 , 而马略改革后 , 许多大贵族就可以自己出钱组建军队 , 许多军队就不再是国家所有 , 而是私人所有了 。比如庞培就是大贵族出身 ,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曾自己出钱招募过军队 。
▲马略
虽然军队改革解决了军队战斗力的问题 , 但并没有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 , 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 尤其是贫富差距的矛盾始终没有消除 。从政治立场上来说 , 马略属于平民派 , 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当时罗马的另一大势力是以苏拉为首的元老院派 , 代表的是贵族的利益 。两派政治势力彼此也水火不容 ,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 , 马略对苏拉派进行了疯狂的打压 , 后来苏拉就找了个时机 , 自己带着军队打进了罗马(当时苏拉也得到了庞培等人的支持 , 庞培自己招募了军队加入到了苏拉阵营) 。在苏拉率军打进罗马之前 , 按照罗马的法律任何将领不能带兵进入罗马城 , 否则就是叛乱 。苏拉虽然为了维护罗马的共和体制而打破了这一惯例 , 但也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 , 在苏拉之后就经常有人率军打进罗马城 , 一次又一次地对罗马共和体制造成了冲击 。
凯撒就出生在马略和苏拉争权的时代 , 也是罗马共和国体制逐渐走向崩溃的时代 。对于罗马的平民来说 , 既然贵族不愿意将利益分给他们 , 他们就寄望于一个有着非凡领导力的人成为整个国家的元首 , 通过元首的强权来实现公平 。但是这样的寄望却打破了罗马原先的分权体制 , 将权力集中了起来 , 形成了集权制 。
▲凯撒实际上处在了一个大变局的时代
从政治立场来说 , 凯撒属于平民派 , 他在苏拉死后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 , 通过超强的政治能力成为了罗马政治三巨头之一(凯撒、庞培和克拉苏) 。公元前60年 , 凯撒成为了罗马的执政官 , 之后出任了高卢总督(一般来说 , 罗马的执政官卸任后会出任地方总督) , 在高卢的8年期间他战功卓著 , 前后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 , 征服了整个高卢地区 , 成为了一位军事强权人物 。
在高卢战争结束后 , 由于克拉苏的死去(克拉苏死于远征帕提亚) , 他与庞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 从政治立场来说 , 庞培在克拉苏死后转向了元老院派(克拉苏死前庞培的政治立场是不定的) 。于是代表平民派的凯撒与代表元老院派(贵族)的庞培之间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摄于凯撒卓著的功绩 , 以元老院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希望能削弱凯撒的权力 , 尤其是凯撒的军权 , 凯撒自然是不会放弃已获得的权力 , 便率军攻入了罗马 , 赶走了庞培 , 罗马内战由此爆发 。从公元前49年到公元前45年 , 经过4年的罗马内战 , 凯撒最终战胜了庞培 , 成为了罗马最有权势的人物 , 也几乎彻底打破了罗马的共和国体系 , 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 , 将更多的权力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
▲凯撒可以说是西方史上最为伟大的军事家 , 一生几乎从无败绩
在凯撒遇刺之前 , 他已经把元老院变成了摆设 , 任何事情都由他一人决定 。当然 , 权力越大引起的仇恨就会越多 , 最终导致了公元前44年3月15日的谋杀事件 , 凯撒被维护元老院体系(共和国体系)的人刺杀 。对于元老院派的人来说 , 军事和政治上的失败已不可挽回 , 只有通过刺杀凯撒才能挽救元老院体系 , 使罗马重新回到共和国的体制上来 。
但是这些人的努力随着屋大维的上位而最终化为了泡影 , 罗马最终不可避免地结束了共和国时代 , 走入了帝国时代 , 皇帝代替了执政官 , 元老院的权力被极大地削弱 , 共和国体系的崩溃并没有随着凯撒的死亡而结束 , 独裁取代共和成为了当时不可逆转的潮流 。
▲凯撒死后 , 罗马进入到了帝国时代
总结:凯撒时代罗马的社会政治矛盾其实就是社会公平被打破 ,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财富分配日益不公的矛盾 。格拉古兄弟的改良失败后 , 罗马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内部的撕裂 , 形成了平民派和元老院派(贵族)两大政治势力 。最终凯撒所代表的平民派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 在凯撒派胜利后 , 不甘于失败的元老院派展开了一场绝望的反击 , 刺杀了凯撒 。但元老院派的刺杀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 , 罗马最终还是走到了帝国时代 , 共和国体制最终崩溃 。
总的来说其实凯撒死的并不窝囊 , 在他生前他已经获得了能够获得的所有的荣誉 , 在他死后也是后继有人 , 屋大维继承了将他的事业 , 并将他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