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首先声明氦闪,根据目前宇宙学理论,太阳这种质量的恒星一生没有大爆炸的机会 。恒星大爆炸就是超新星了,超新星大爆炸的条件就是质量要达到至少8倍太阳以上 。只有这么大的恒星,中心压力才有可能达到促使碳核聚变的条件,并使核聚变的链条一直到铁结束 。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当恒星核聚变使中心变成一个铁球后,核聚变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中心核聚变停止,没有聚变张力抵御恒星巨大的引力压力,恒星以惊人的速度坍塌收缩,物质以接近光速冲击那个铁核 。这个铁核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头陀,把撞向自己的物质以同样的速度反弹回去,恒星那虚胖的庞大身躯怎么能承受这种冲击?只有靠爆炸释放能量了,一个超新星大爆炸就发生了 。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除了大质量恒星演化后期会发生超新星大爆发,还有几种方式的超新星爆发,如白矮星吸积超过了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之间相撞、中子星相撞、中子星与黑洞相撞、黑洞相撞等等 。现在没有数据说明超新星爆发会摧毁多远的天体,一般认为超新星大爆炸那一刻,在几百公里范围内会再现宇宙大爆炸第一秒的致密致热状态,其外围物质以1/10光速向外抛散,亮度达到几亿到几千亿个太阳光芒,比一个星系总亮度还要亮 。
最令人恐怖的是超超新星大爆炸,会释放出巨大的伽马射线暴,那是大质量恒星或者大质量天体相撞变成死亡变成黑洞前迸发出的最后一丝力气,惊天动地的伽马射线暴像闪电一样扫射太空,科学界认为,就是这种能量清除了空间90%的生命和文明 。
我们地球4.5亿年前的首次生态大毁灭罪魁祸首就是伽马射线暴 。那束伽马射线暴来自6000光年远,是一颗中子星与一个黑洞万二人转相撞的结果,碰撞出的若干束伽马射线暴有一束恰恰被地球中了奖 。
那束伽马射线暴摧毁了地球大气,破坏了地球生物链,生态灾难持续了40多万年,导致了60%地球物种的灭绝 。
由此可见,超新星大爆发不一定会摧毁多远的星球,但对生态的打击才是最大的,因为生态远远比一颗星球要脆弱的多 。
太阳晚年不会发生超新星大爆炸,只会变成一个红巨星,即便如此,地球也将被膨胀的红巨星吞噬或烤焦,太阳系将不复存在 。如果一定要设想太阳发生超新星大爆炸的话,有研究认为,这个爆炸将摧毁水星、金星、地球、火星4颗类地行星,木星的外围将被冲击波剥离,留下一个核心 。不过即使没被摧毁的行星,也由于没有了恒星依托,变成了黑暗中的流浪星球,不知所终 。
太阳的寿命还有50亿年 。
地球生态当然等不到那个时候,太阳亮度的增加使地球在10亿年内就不宜居了,水将被全部蒸发,地球会成为一个干枯的星球,生态将全部被高温摧毁,人类如果不在这个时间段前早早寻求地外移民的话,必死无疑 。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 。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所有文章均属原创,请尊重作者版权 。如喜欢请关注和支持,谢谢 。
太阳是什么物质组成的?为什么会自发的发生核聚变反应呢?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太阳主要是由氢和氦元素组成 。不光是太阳,宇宙中所有的恒星都主要由这两种元素组成,就是大一点的气态行星也主要由这两种元素组成 。我们整个宇宙主要物质组成就是氢和氦,如果按原子总量计算,氢和氦占有整个宇宙原子数的99%以上,其余各种元素加起来还不到1% 。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这是因为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最早出现的元素就是氢和氦,还有少量的锂 。这几种元素是我们宇宙最纯洁最原始的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 。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现在我们宇宙中已经有118种元素,那些比氢和氦重的元素都是后来宇宙在演化中逐步生成出来的,主要是透过恒星演化和超新星大爆炸,在高温高压下聚变出来的,因此也可以说,这些较重的元素是宇宙的残渣垃圾 。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

文章插图
而我们地球就是由这样的垃圾组成,人类本身也是由60余种元素组成,因此也可以说是宇宙的垃圾 。所以,人类社会对金钱充满了渴求,还有很多肮脏的欲望 。哈哈,这些都是随意发挥,如果你很清高,不必当真 。
我们地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主要一员,从我们身上可以看出太阳并不是宇宙的第一代恒星,而是在多少代老恒星死亡后留下的渣滓上脱胎出来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杂质 。
但不管怎样,杂质还是很少很少的,太阳主要还是由氢和氦组成的,如果按原子数计算,还是和宇宙元素丰度差不多,其中氢占据了90%,氦占了约9%,其余元素1%多一点 。如果按照密度比重来分析,太阳主要元素占比约:氢73.46%、氦24.85%、氧0.77%、碳0.29%、铁0.16%、氖0.12%、氮0.09%等 。
别看除了氢和氦,其余元素比重只占太阳质量的1.69%,也相当5633个地球呢 。因为地球质量只占太阳质量的0.0003%,是太阳质量的33万分之一 。所有恒星发生的核聚变都是由于恒星自身引力导致核心的高温和高压激发的 。
太阳中心温度1500万度,压力相当3000亿个大气压,在这种温度和压力下,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被剥离成自由电子,核子被挤压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4个氢核融合为1个氦核的聚变 。
太阳中心每秒钟有6亿吨的氢参与核聚变反应,融合成5.957亿吨的氦,并释放出430万吨质量转化的能量,这相当于每秒钟向太空释放3.8 ×10^26 焦耳的电磁辐射,我们地球能够接受并享受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 。
太阳就是核心区源源不断发生核聚变的巨大张力,与太阳巨大体积的引力压力相抗衡,在这种平衡中一直保持着核聚变的不断进行 。这就是太阳的主序星阶段,像太阳这样的黄矮星主序星阶段要进行100亿年 。现在太阳主序星阶段已经过了约50亿年了,再过50亿年,太阳核心的氢就会燃烧殆尽,满足不了太阳核聚变燃料的持续供应,太阳就会变得不稳定,终于中心核聚变熄灭,巨大的引力压力会导致物质向中心坍缩 。
这种更为巨大的引力压力会激发太阳中心聚集了100亿年的氦发生氦闪,就是氦核聚变,更高的温度和核聚变张力会使太阳外围气体急剧膨胀,这就是太阳的末日前红巨星阶段 。这个阶段太阳半径可以扩大200到300倍,其表面外沿将到达金星甚至火星轨道,沿途的行星都将被吞噬化为气态,所以我们地球在那个恐怖的时代会不会被吞噬还很难预料 。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地球即使不被吞噬,也将被烤焦,成了一个埋在火堆里的土豆 。值得庆幸的是,那个时代地球已经早就没有了生命,人类要么早已移民外星球,要么早已灭亡了,不会受到那种煎熬 。
氦核聚变比轻核聚变来的更猛烈更快,很快氦就消耗殆尽,全部被聚变成碳,太阳经过红巨星阶段,再也没有能力激发碳核聚变,聚变之火就渐渐熄灭 。
经历了百亿年红红火火的太阳,这时已经行将就木,外围的气体外壳越扩越大,最后渐渐消散到太空,留下中心物质坍缩成一个致密的碳核,这就是太阳的尸骸~白矮星 。这就是太阳发生核聚变的原因和结局,也是所有恒星发生核聚变的原因,不过不同的恒星结局就不一样了,这个问题时空通讯过去有过不少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查看 。
【氦闪:如果太阳发生大爆炸,其毁灭半径会有多大,会有一光年吗?】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原创版权,请勿侵权,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