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活动简介作用意义 四月八是什么节日


传说活动简介作用意义 四月八是什么节日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农历四月初八
农历四月初八编辑
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 , 中国节日 , 浴佛节 , 源起 , 名思义 , 佛诞即释迦牟尼佛祖诞生之日 。公元前623年 , 农历四月初八 , 佛祖诞生在北印度 , 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 。因此典故 , 便有了庆祝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 。所以 , 浴佛节又名佛诞节 。
目录
1传说2步骤3活动简介浴佛斋会结缘
放生求子拜药王各地活动4编历史记载5各地简介沙溪浴佛节
天水浴佛节老北京浴佛节6作用7意义8来源来源一来源二
来源三9布依族牛魂节10壮族的牛魂节11牛魂节吃乌饭
传说
编辑
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就会走路 , 在走到七步的地方 , 一手指天 , 一手指地的说:“天上天下 , 唯我独尊” , 这唯我独尊的“我” , 并非指佛祖自己 , 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头顶上天 , 脚踏实地 , 尊重自己灵性的开示 , 掌握自己命运的锁钥 。正当佛祖讲话时 , 突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 , 因此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 , 也称“香汤” , 仿效这种情景为释迦像沐浴 , 因此称作“洗佛节”(国语称“浴佛节”) 。浴佛的仪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净地举行 。浴佛的方式是在庙寺前置一小浴亭 , 亭内供释迦小像 , 旁贮浴佛水 , 佛水是药草煮炼而成 , 有甘草、百香草等 , 信徒每匀水淋佛 , 即饮之 。
步骤
编辑
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还是与它的规定有所不同 , 大致说来这些寺院浴佛更侧重于法会的仪规 , 具体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 。浴佛节第一 , 恭迎佛像 。佛诞之日 , 僧众搭衣持具上殿 , 按东西序位次分班而立 。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后 , 六人出班恭迎佛像 。二引礼执引磬 , 二执事托香盘 , 主法僧居后 , 侍者随行 , 同 声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像从经楼上迎到大殿中 , 主法僧上香、展具、顶礼三拜 , 大众一起唱赞:“稽首皈依大觉尊 , 无上能仁 , 观见众生受苦辛 。下兜率天宫 , 皇宫降迹 , 雪岭修因 。鹊巢顶 , 三层垒 , 六年苦行 。若人皈依大觉尊 , 不堕沉沦 。”第二 , 安座沐浴 。大殿钟鼓齐鸣 , 主法僧将佛像安座金盆中 , 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 。大众同念《沐浴真言》 , 三称“南无香云盖菩萨” , 然后唱赞:“菩萨下云中 , 降生净饭王宫 。摩耶右胁娩金童 , 天乐奏长空 。目顾四方周七步 , 指天指地尊雄 。九龙吐水沐慈容 , 万法得正中 。”第三 , 祝圣绕佛 。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 , 恭说颂词 。大众同唱《佛宝赞》 , 接唱《赞佛偈》:“佛宝赞无穷 , 功成无量劫中 。巍巍丈六紫金容 , 觉道雪山峰 。眉际玉毫光灿烂 , 照开六道昏蒙 。龙华三会愿相逢 , 演说法真宗 。”再唱:“天上天下无如佛 ,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 一切 无有如佛者 。”唱毕开始绕佛 , 边绕佛 , 边称念:“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四 , 回向皈依 。绕佛后归本位 , 先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 , 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 , 世世常行菩萨道 。”然后唱《三皈依》:“自皈依佛 , 当愿众生 , 体解大道 ,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 当愿众生 , 深入经藏 ,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 当愿众生 , 统理大众 , 一切无碍 。”浴佛法会功德圆满 , 引磬声起 , 大众齐唱:“浴佛功德殊胜行 , 无边胜福皆回向…… 。”值得一提的是 , 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成道、涅盘都在5月的月圆日(十五)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的纪念活动 。
活动
编辑
简介
农历四月八 , 又名浴佛节、佛诞节、龙华会 , 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 宗教节日 , 但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其中的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在过去广为流行 。
浴佛
相传农历四月八日(换成阳历一般认为是5月12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 , 此日僧尼皆香花灯烛 , 置铜佛于水中 , 进行浴佛 , 一般民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 , 祈求佛祖保佑 , 出现各种庙会 。在农历四月八日 , 各地佛寺举行佛诞进香 。在北方地区则传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 , 即举行妙峰山庙会 , 南方地区龙华、九华、姑苏等地也均有盛大庙会 。庙 会期间还有堆佛塔活动 。可见中国的庙会是多元的 , 既有佛寺庙会 , 也有道教庙会 , 还有佛、道、儒结合的庙会 , 北京的妙峰山庙会既有道教内容 , 也有不少佛教成分 , 但它的花会却是各种庙会都有的 。
斋会
斋会 , 又名吃斋会、善会 , 由僧家召集 , 请善男信女在农历四月八日赴会 , 念佛经、吃斋 , 由于与会者要吃饭 , 必须交“会印钱” 。饭菜有面条、蔬菜和酒等 。在浴佛节期间 , 人们要讨浴佛水 。节日饮食有吃“不落夹” , “不落夹”为蒙古语 , 是对粽子的称呼 。还有一种乌饭 , 方法是以乌菜水泡米 , 蒸出后为乌米饭 。这种食品本为敬佛供品 , 后来演变为浴佛节的饮食 。当 时还有放船施粥的风俗 。
结缘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 。它是以施舍的形式 , 祈求结来世之缘 。民间舍豆结缘 , 寺院、宫廷也不例外 。宫中要煮青豆 , 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 , 称作“吃缘豆” 。
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 , 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 。放生来源较早 , 宋代已有记载 。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 , 民间有玳瑁放生等 。
求子
农历四月八虽为浴佛节 , 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 动中 , 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 。《吉林奇俗谈》中说:“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开庙会 , 求嗣者诣观音阁 , 于莲花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 , 归家后置褥底 , 俗谓梦能可操胜券 。”这种偷纸娃娃与抱泥娃娃性质是一样的 。山东聊城地区有观音庙 , 神案前有许多小泥娃 , 有坐者 , 有爬者 , 有舞者 , 皆男性 。四月八日这天 , 不育妇女多去拜观音和送生娘娘 , 讨一个泥娃娃 , 以红线绳套住脖子 , 号称拴娃娃 。有的还以水服下 , 认为这样能怀孕生子 。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 , 还盛行押子 , 即在树上押一石 , 拴红线 , 以求吉利得子 。陕西延安有一个清凉山庙会 , 祈求龙王降雨 。同时设铡关 , 十二岁以下孩童腰扎草绳 , 手抱公鸡 , 先从铡刀下扔过公鸡 , 接着自己爬过去 , 俗称过关 , 从此年年平安 , 标志成年 。
拜药王
此外 , 在浴佛节前后 , 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 , 如庆祝菖蒲生日 , 农历四月十 八解灾 , 以傩驱疫 , 请符治病 , 偶像治病等等 。人们也积极崇拜药王 , 祭祀华佗、孙思邈 。因受道教影响 , 也拜感应药圣真人 , 流行神捡药 , 进行采药活动 。这些活动不是偶然的 , 因为中国从远古时代起就流行巫医 , 后来中医、中药有很大发展 , 出现不少名医 , 除上述者外 , 还有扁鹊、李时珍等 。中医是解除民间疾病的重要手段 , 而拜神求佛者 , 多半是为了解除疾病 , 所以庙会上也有不少卖药、治病者 , 患疾病看不好者 , 就习惯祭拜中医的祖师爷——药王、医圣 。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也过浴佛节 , 其中的苗族就过农历四月八 。
各地活动
农历四月八不限于浴佛 , 其实它是一个古老的节日 , 各地流行有不同的节日 风俗 。山西乡宁在柏山(后改在结义庙)集会 , 祭祀晋国大夫荀息 , 后改祭关公、张飞和刘备 , 会上争食油糕 , 又称油糕会 。民间传说牛王为神 , 各地都在农历四月八为牛过生日 , 称牛王诞 。浙江丽水有一种抢牛馒头风俗 , 也是祭牛的产物 。牛是农民的宝贝 , 也是农耕文化的象征 , 因此把爱牛之心也带到节日里 。河南邓县农历四月八要祭瓜神马武 , 并展销黄瓜 。江南许多地方为了纪念孙膑、庞涓斗智 , 过乌米饭节 , 后来演变为敬佛做乌米糕 。天津过出鬼节 , 祭祀冤死亡者 。
编历史记载
编辑
我国寺院浴佛 , 唐以前的仪制已难查考 , 唐代流行的仪制 , 由于会昌法难也已失 传 。现存唐《浴像仪轨》(见《续藏》第二编第九套第四册)是唐慧琳为了改革我国传统四册浴佛仪制 , 根据古印“僧园每日浴像” , 结合偈、赞、密咒等所写出的构想 , 因与我国流行的仪制意义不同 , 没有获得推广 。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报本章》卷二的“佛降诞”条中 , 对浴佛仪制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广为奉行 , 该条称:“至日(四月八日) , 库司严设花亭 , 中置佛降生像 , 于香汤盆内 , 安二小杓 。佛前敷陈供养毕 , 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诞令辰 , 某寺住持……虔爇宝香 , 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 , 上酬慈荫 。所冀法界众生 , 念念诸佛出现于世 。’次说法竟 , ……领众同到殿上 , 向佛排立足 。住持上香三拜…住持跪炉 。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 , 影涵众水;一佛出世 , 各坐一华 。白毫舒而三界明 , 甘露洒而四生润 。’宣疏毕 , 唱浴佛偈 。”(偈见如上《浴像功德经》)一面反复唱偈 , 一面让僧众浴佛 , 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 。明清两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规》中的仪制 , 但亦有所删改 , 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规》的规则 , 寺院在浴佛的当天 , 有煎“香汤”和造“黑饭”供众的习惯 , 而到明清时则渐不通行 。然而 , 虽说《敕修百丈清规》有很大影响 。
各地简介
编辑
沙溪浴佛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就是浴佛节 , 过浴佛节当天 , 家家户户吃栾茜饼 , 然 后到街上观看万众参与的大型游街庆祝活动 。浴佛节巡游日 , 象角、圣狮、龙聚环三个村出动10条大小金龙、银龙和木龙 , l只彩凤 , 20头醒狮、50个少女花篮担 。还有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乐、锣鼓等队伍 , 共2000多人 。这些民间艺术团队 , 分成两支队伍游街 , 在周围几个村地域活动 , 当地人叫这种喜庆大游行做“出高兴” , 欢迎来自远近的客人欣赏和参与活动 。
天水浴佛节
天水的佛事活动历史悠久 , 尤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 节”最为有名 。这一天 , 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华盖寺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城区的南郭寺、北道区的净土寺迎来成千上万的游人 。各石窟、寺院在举办佛事活动的同时 ,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人 , 还开展各种文艺娱乐活动 , 举办旅游商品和书画展销等活动 , 丰富了节日的内容 , 既满足了群众的信仰需求 , 又引导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 在积极健康的气氛中进行游乐活动 。
老北京浴佛节
浴佛节——民俗四月八张心笛农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节 , 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 。逢浴佛节 , 老北京的习俗很多 , 佛教寺庙要举行纪念仪式 , 要浴佛、举行斋会 , 民间也在这一天有放生和吃结缘豆的习俗 。在浴佛节前后 , 还有民间的拜观音求子 , 以及拜药王活动 。相传佛教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所创立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后 , 北京及各地佛寺林立 , 其佛寺庙宇中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内均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像 。四月初八浴佛节这天 , 老北京的各个佛寺在这一天要进行对释迦牟尼的纪念活动——功德法会 。法会后的一项重要仪式就是用香水浴佛 。《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初八 , 诸寺各设斋 , 以五香水浴佛 , 共作龙华会 , 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 。这是我国佛教史上关于浴佛节的记载 。为什么要浴佛?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呱呱落地之时就非常聪慧 , 会走路、会说话 。他前、后、左、右各走七步 ,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 , 唯我独尊” 。大地为他的出生而感动 , 并用九龙吐水为其沐浴 。所以每到四月初八其诞生日 , 各佛寺的僧侣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汤” , 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迦牟尼佛像匀水淋佛 , 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 。浴佛时除纪念佛祖的诞辰外 , 也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 。这一天各佛教寺庙还会准备些素菜素饭 , 来招待信徒们的祭拜 , 也就是那时候的“斋会” 。赴会的信徒在吃斋前要先念佛经 , 斋会后还要讨一些洗佛水来饮用 , 或食些佛寺煮制的一种粥食——“乌米饭” , 以示对佛祖的虔诚 。老北京时大小佛寺庙宇很多 , 尤以西直门外的万寿寺最为热闹 。万寿寺坐落在高梁河北岸 , 历史上是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庙宇 , 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以柳林为特色的风景浏览区 。旧时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半个月的庙会 , 因此时正值踏青时节 , 届时一心向佛的善男信女们纷纷奔赴万寿寺去焚香拜佛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游人甚多 , 绿女红男 , 联翩道路 , 柳风麦浪 , 涤荡襟怀 , 殊有天朗气清 , 惠风和畅之致 , 诚郊西之胜地也” 。这一天 , 幡幢铙吹 , 蔽空震野 , 百戏毕集 , 有扒竿、筋斗、筋喇(弹拨说唱)、筒子(变戏法)、马弹(马戏)、解数、烟火、水嬉等节目 , 游人乘车或骑马、步行 , 四方来客 , 摩肩接踵 , 进香拜佛者 , 数以万计 。浴佛节时老北京流行放生 。一些佛庙的僧侣和平民百姓常在这一天把自己养的或买来的小龟、小鸟、小鱼带到河边或山野放生 。在浴佛节这天 , 老北京还盛行舍豆结缘的习俗 。何谓“舍豆结缘”?因佛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就已结下缘分 , 俗语就有“有缘千里来相会”之说 。又因黄豆是圆的 , 圆与缘谐音所以以圆结缘 。浴佛日就成了舍豆食豆日啦 。这个习俗起于元代 , 最盛于清代 。清宫内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 , 都要给大臣、太监以及宫女发放煮熟的五香黄豆 。这个习俗在佛寺及民间流行更甚 。四月初八开庙时 , 焚香拜佛后 , 还要将带来的熟黄豆倒在寺庙的笸箩里 , 以代表跟佛祖的结缘 。在百姓家 , 这一天妇女早早用盐水把黄豆煮好 , 然后在佛堂里虔诚盘腿而坐 , 口念“阿弥陀佛” , 手中一颗颗捻豆不止 , 每捻一次都代表对佛的虔诚 , 用此法修身养性 。在去庙会的路上 , 常有一些妇女挎着香袋 , 拿着香烛 , 挨家去索要“缘豆” , 不管认不认识 , 信佛不信佛的人家都十分愿意地给出一些黄豆 , 双方不拘多少 , 只为结缘 。那时的一些达官贵人之家 , 还常把煮好的黄豆 , 盛在器皿内放在家门口外 , 任路人取食 , 以示自己与四方邻居百姓结识好缘 , 和谐相处 , 保一方平安 。农历四月初八虽为浴佛节 , 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 , 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 。老北京也不例外 , 四月初八这天老北京的几处有名的观音庙也是香火鼎盛 。老北京的农历四月是佛教活动比较集中的月份 , 到了四月初八这天更盛 。除万寿寺外 , 届时妙峰山顶的天仙庙 , 以及玉泉山、碧云寺、香山及崇文门外等佛庙均开庙 , 届时也均有艺人表演各种节目 。清末时 , 慈禧太后还常去妙峰山进香游春 , 清宫内的由太监和侍卫组成的“杠箱会”也常在妙峰山上走会表演 。位于京西的戒台寺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至十五 , 也举行“赶秋坡”和“耍戒坛” 。《宛署杂记》载:“戒坛是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处 , 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 。天下游僧毕会 , 商贾幅辏 , 其旁有地 , 名秋坡 , 倾国妓女竞往逐焉 , 俗云赶秋坡” 。届时游僧临坛说法 , 全国的歌女舞女载歌载舞 , 比歌声比舞姿 , 人声笙歌 , 五彩缤纷 , 热闹非凡 。此外 , 在浴佛节前后 , 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 , 如拜药王风俗 。以四月初八为核心的佛教文化活动是旧时老北京的一道民俗民情的风景 。
作用
编辑
1、浴佛是藉外在的佛来洗涤我们内在的尘垢 , 让自性显发 , 同证如来的清净法身 。2、除缅怀佛陀之外 , 就是要我们净心 , 以浴佛的功德度脱七世父母及累劫怨亲眷属早离厄难 , 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 。3、今日社会人心不古 , 平常我们身体脏了可以用水洗净 , 衣服脏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污秽黑暗 , 则要用佛的法水洗涤 , 故举行浴佛法会 , 实际上是籍此来洗涤我们的心灵 。4、浴佛是提醒我们时时保有一颗清净心 , 透过浴佛节观照自己内心是否清净 。
意义
编辑
二千五百多年前 , 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 。传说佛陀降生时 , 园中百花齐放 , 天空出现九条龙 , 由龙口吐出香水为婴儿(佛陀)沐浴 。据《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记载:“生已 , 无人扶持 , 即行四方 , 面行七步 , 步步举足 , 出大莲华 。”这就是说 , 悉达多太子诞生不久 , 就面向四方各行走七步 , 每走一步 , 足下生出一朵莲花 。并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 说道:“天上天下 , 唯我独尊 。”四月八日这一天是普天同庆 , 具有纪念性的日子 。因为世间圣人在这一天降生人间 。这一天佛陀诞生了 , 他的智慧 , 他的慈悲 , 使我们从无明和黑暗中见到了光明 。我们平常人都是凡夫 , 凡夫就是跟着凡夫的心态转 , 转得乱了 , 烦恼无尽 , 苦海茫茫 。而佛陀大转 法 轮 , 他要把人生的真理 , 智慧的真理遍布给大地上颠倒而烦恼的众生 , 要把众生的思考、观念扶正 , 要指导他们有一条很正面、很光明的道路 。这就是佛的救世精神 , 关怀众生 , 救度众生的精神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这一天 , 有了这位出生在人世间的大智慧者 , 我们才会有今天的省察 , 才知道人生的生命价值 , 才知道要怎样把纷乱的心 , 轮转成清净光明的心 , 回归正觉 , 所以我们要充满感恩 。四月初八日 , 这一天在日本 , 称为“华节” , 也很隆重 , 要以各种鲜花供佛 。而在中国 , 就称为“浴佛节” , 这一天所有的佛教徒在寺庙里都举行浴佛仪式 。为甚么要浴佛呢?庆祝 , 只要到寺院拜佛就好 , 为甚么还要浴佛呢?其实 , 佛本来就是清净的 , 那里需要洗浴呢?这只不过是一番象徵 。我们回溯佛陀出生时 , 这一天是四月初八 , 圣人出生 , 觉者降临世间 , 人出生总是要沐浴 , 何况九龙吐水?这就是在纪念那一天 , 释迦牟尼出生时 , 要沐浴身体 , 所以叫庆生 , 纪念圣人的出世 。浴佛的真实意义 , 还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释迦牟尼佛的诞生为世间带来清凉的佛法 , 更为迷失的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 , 因此希望藉着浴佛仪式 , 来清净人们自身、洗涤我们的烦恼妄心 , 去妄离执 , 时时以承续佛法慧命为业 , 让佛的慈光永照人间 。浴佛的意义 , 除了缅怀佛陀之外 , 更是要我们净心 , 以浴佛的功德度脱七世父母及累劫怨亲眷属早离厄难 , 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 。浴佛是在洗涤我们的尘垢 , 让自性显发 , 同证如来的清净法身 。所以浴佛的意义 , 就不仅是洗浴太子神像 , 而是洗涤我们内在身心的浊染 , 让我们身心能得到洁净、轻安 。使我们获得无上功德 。浴佛节我们在浴佛时 , 要唱诵经偈 。其中云:“我今灌沐诸如来 , 净智庄严功德海” , 就是说我们用水灌浴佛时 , 要用虔诚的心 , 用清净香水灌浴 , 更重要的 , 是庆祝“净智庄严功德海” 。虽然我们浴佛用的水不多 , 但是我们观想 , 观想净智庄严智慧如海 , 功德如海 。清净的香水沐浴佛身 , 也沐浴了大江南北 , 沐浴了人类的自我心灵 。同时 , 这又寄托了我们一份虔诚的期待 , 就是“五浊众生离尘垢 , 同证如来净法身” 。我们在浴佛时 , 内心要有这分虔诚 , 我们是凡夫 , 凡夫在五浊恶世里 , 感恩佛陀来到人间 , 他的佛法能洗除众生的无明烦恼 , 能使众生增长智慧 , 所以说“五浊众生离尘垢” , 达到“同证如来净法身”的崇高境界 。这就是我们的期待 。能不能“同证”呢?我们在浴佛身 , 实在也是在净化我们自身 , 愿我们自身 , 也能清净如来身 。如来身就是法身 , 如来的法身 , 清净身跟我们众生原为一体 , 众生本来就有佛性 , 与佛是平等的 。只要我们把五浊不净的染污洗除了 , 自然就与佛同心 , 证到清净的法身了 。浴佛是在提醒我们时时保持一颗清净心 , 庆祝浴佛节我们应观照自心是否清净 , 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真义所在 。
来源
编辑
来源一
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传说 。桂北一带比较流行的一则故事是:很久以前 , 桂北一带牛瘟盛行 , 耕牛大量 死亡 , 人们便在四月初八这天祭神拜天 , 气球神灵保佑 , 牛王从天而降 , 保护来哦人间耕牛 。为了纪念牛王的功绩 , 人们定下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牛王节 。还有一则传说为;很久以前 , 有一对夫妇 , 男的勤劳善良 , 女的则好吃懒做 , 每当丈夫外出劳动时 , 妻子就一个人躲在家里做好东西吃 。有一年农历四月初八 , 丈夫在外犁田 , 因为早上没吃东西 , 犁着犁着便晕倒在地 。牛很同情主人 , 待他醒后 , 就说:“你老婆好逸恶劳 , 尽背着你独自在家做好吃的 。现在她正在家蒸糯米 , 准备做甜酒吃 , 你快回去吧 。”听了牛的忠告 , 善良的年轻人决定回家看个究竟 。一回到家 , 老实的男人就把牛对他说的话告诉了妻子 。妻子听后火冒三丈 , 遂将一团滚汤的糯米饭塞到牛嘴里 , 从此牛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人们为了表示对牛辛勤劳动的感激和对好吃懒做者的憎恨 , 就在四月初八这天为牛做乌饭 , 规定让牛休息一天 , 并把这一天叫做“牛王节” 。还传说古代土家人在一次战斗中溃败 , 退却时遇大河阻住去路 , 危急时只得抱着水牛尾巴踩水过河才得以脱险 。后来土家族便把这天作为牛王菩萨生日 , 让牛免耕一日 , 饲以上好草料 。凡这天病死的耕牛也要整尸掘墓而葬 , 不得食用 。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 。要给牛脱轭 , 刷洗身子 , 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 。牛栏要打扫干净 , 铺上干爽稻草 。不准役使 , 更不准鞭打 , 还要给牛唱山歌 , 喂乌米饭 。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 , 过节这天 , 要杀猪祭祀 , 村民们在庙里聚餐 。当地流行一个传说:当初陆地只有岩石、黄沙 , 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 , 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万 , 牛王记错了 , 变成跨一步撒3把 , 使得大地百草丛生 , 连庄稼都长满野草 。天帝大怒 , 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 。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 , 每当它生日 , 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 , 为它们灭病去灾 , 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 。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
来源二
浙江宁海把这天叫浴牛节、牛王诞 。民间流传着一则有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 , 盘古开天不久 , 凡间种的丝瓜藤儿一直长到天宫 , 人们常攀藤上天游玩 。玉帝得知后大怒 , 一边命令斩断瓜藤 , 把天宫升到九霄云外 , 一边命牛王星取来百草籽 , 洒在人间 。结果人间成了一片荒草世界 , 百姓挨饿 , 哭声震天 。牛王星闻声后感到内疚 , 便在四月初八那天背着天犁翻耕 。从此 , 大地又长出了庄稼 , 人们脸上又露出了欢笑 。这事后来让玉帝知道了 , 便惩罚牛王星永远留在凡间 , 吃过草耕地的清苦生活 。人们感激天牛 , 就把它下凡的那天定为牛日 , 每年定时庆贺 , 像祝贺人的生辰那样对待耕牛 。届时 , 耕牛一律放耕 。人们先是把牛牵到河边 , 用毛刷把它上上下下洗净 。牵回来后 , 人们待牛如上宾 , 用准备好的乌饭麻糍饲牛 , 灌以黄酒 , 喂以鸡蛋 , 欢度它的生辰 。这一天 , 人们也吃乌饭麻糍过节 , 名为“人牛共食” , 表示替牛分吃一半草 , 感谢牛一年到头无偿地为人们辛勤劳动 。
来源三
相传 , 很久以前 , 因人间大地光秃 , 寸草皆无、尘土飞扬 , 牛王奉天帝的旨意 , 下到人间来播种百草 。牛王脑瓜笨 , 天帝命它三步撤一把草 , 它误记为一步撤三把草 , 结果杂草遍及大地 。后来天帝罚它将功补过 , 不许再上天庭 , 在人间永远吃草 。牛王为农家干重活 , 成了农家宝 , 但在壮家心目中它毕竟还是一个天神 , 所以在农历四月初八牛王生日的这一天 , 众人共同庆贺 , 为牛脱轭 , 让它休息 , 久而久之 , 就演化为敬牛节、牛魂节 。牛魂节一到 , 人放锄、牛脱轭 , 主家酿制甜酒 , 用枫叶、紫蕃藤、黄饭花、红兰草等植物的汁液蒸五色糯饭 , 并给牛吃甜酒和五色糯饭 。这一天 , 人们牵牛到绿草丰茂的地方 , 让牛自由自在地吃个滚圆 。主妇清扫牛栏 , 放上新的干草 。小孩子则轻轻为牛刷背 , 让牛舒舒服服地过一个节日 。这一天 , 绝对不能打牛 。因为倘若打牛 , 把牛魂掠走 , 就会影响农事 。在一些地方 , 四月初八这天还将牛赶下水 , 为牛洗身于 , 河边还有人敲鼓 , 为牛儿沐浴助兴 。午间家家举行敬牛仪式 。全家人坐在摆有酒菜的桌边 , 家长牵着牛绕桌一周 , 唱起了敬牛歌:“牛吔 , 我的宝咯 , 牛吔 , 我的财咯 , 抢子花开了 , 阳雀鸟叫了 , 春水弹琴了 , 禾苗封桐了 , 四月八到了 , 脱轭节到了 。我把你来敬 , 我把牛轭脱 , ……”他边唱边喂牛吃五色糯饭 。最后 , 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 , 表示对牛的祝福 。
布依族牛魂节
编辑
贵州册亨、罗甸、贞丰、安龙、紫云等地的布依族 , 这一天要吃白、黑、黄、紫四色糯米饭 , 还用 枫香树叶泡水给牛洗澡;瑶族同胞则煮甜饭以表祝贺 , 祈求小牛块块长大;土家族于农历四月十八日这天都要做粑粑敬祖先及牛王菩萨 , 对耕牛备加关照 , 要将这一天最好的食品给牛吃;么佬族于农历十月初一过节 , 除了用饭、肉、酒敬牛王外 , 各家要用两个糍粑和嫩草喂牛 , 以示酬劳耕牛终岁劳役之苦;部分布依族地区也在十月初一过节 。这天 , 人们先将糍粑粘在牛角上 , 然后再粘野菊花;还有的地方给牛挂上红绸和其他饰物 , 把牛打扮得威风凛凛 。姜族则在农历十一月一日到牛王庙烧香、点蜡、烧纸钱 , 并宰一只羊和一只鸡 , 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耕牛平安 。
壮族的牛魂节
编辑
牛魂节又称脱轭节 , 在农历四月初八 , 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 。壮族人敬牛、爱牛的传统 , 在每年过牛魂节时更是表露无遗 。壮族人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 。牛魂节一到 , 人放犁 , 牛脱轭 , 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 。这一天 , 要清扫牛栏 , 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 , 还要敲鼓助兴 。当然罗 , 这一天是绝对不能打牛的 , 如果打了牛 , 就会把牛魂惊跑 , 对农事大为不利 。到了午间 , 家家都要举行敬牛仪式 。这时 , 全家坐在摆满酒席的桌边 , 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 , 同时唱起敬牛歌 , 喂牛吃五色饭 。最后 , 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 , 表示对牛的祝福 。
牛魂节吃乌饭
编辑
【传说活动简介作用意义 四月八是什么节日】其实 , 吃 乌饭并不仅限于少数民族 , 它广泛流行于南到两广、北到江淅一带 , 其中包括汉族在 内 。有的地方在清明 寒食节吃 , 更多的地方在四月初八吃 。农历四月初八那天 , 不仅家家户户自做乌饭 , 而且市场上也有出售 。有的地方甚至将它作为平时的早点或点心出售 , 很受欢迎 。江南的乌饭像北京的 切糕 , 不过切得更为方正 , 也更有嚼劲 , 一般都是放凉了撒上白糖或红糖吃 。吃乌饭很可能是东南沿海和江淮各族人民共同祖先之一的百越人的遗风 。南方水田若用人力耕作 , 要比北方旱地艰苦得多 。因此 , 自从使用牛耕后 , 南方人民对耕牛特别爱护甚至崇拜 , 从而产生牛王的神话 , 并专门设置一个节日来庆祝它的生日 , 以示感激之情 。据史书记载 , 汉族直至南北朝时仍规定严禁宰杀耕牛 , 违者以犯法论处 , 这再次说明牛魂节和农业民族爱惜耕牛、保护生产力有关 。牛歇节畲族自称“山哈” , “哈”为畲语 , 意为“客人” , 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畲家在古代 , 原指 刀耕火种 , 以“畲”作为民族的名称 , 始于南宋末年 , 迄今已有700多年 。瑞云是 硖门畲族乡畲族聚居地之一 , 畲族同胞在这里拓荒垦土、勇敢拼搏 , 并以歌代言 , 以歌传情 ,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 , 至今保持其特有的 民族服饰、婚嫁习俗、山歌盘唱等民俗风情 。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 , 又称“牛歇节” 。据说在春秋时期 , 楚国有两位歌王 , 一个名叫 钟子期 , 一个名叫钟仪 。楚国乐师伯乐弹琴的曲调“大喝”和“小喝” , 意在高山、志在流水 , 唯有钟子期能和其腔 。钟子期死后 , 伯乐将琴摔掉 , 从此再也不弹琴 。钟仪本是楚郧公 , 被郑国推荐献给晋国 , 晋王要他弹琴唱歌 。钟仪接过伯乐和钟子期弹唱的技艺 , “与之琴、操南音、操土风” 。晋王听了大高兴 , 重用他 , 封他为 礼部侍郎之职 。后来为了纪念畲家这两位歌王 , 畲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设坛祭祀 , 举行歌会 , 大唱“大喝”和“小喝” , 并把这一天作为畲族传统佳节“四月八”歌王节 。同时这一天又是畲家耕牛过节 , 为酬谢耕牛一年辛苦劳作 , “严禁鞭打以定牛魂” , 还专供好草料和家酿最好的牛酒给牛吃喝 , 牧童一遍一遍地 大声唱“牛歌”:牛角生来扁扁势 , 身上负着千斤犁 , 水牛做饭给人食 , 四月初八歇一时 , 由此又称“牛歇节” 。瑞云位于鼎霞交界处 , 是硖门畲族乡唯一的 民族村 , 全村辖有18个自然村 , 413户1752人 , 其中畲族人口占60%以上 。近年来 , 瑞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 , 致力发展状大村级经济 ,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 促进了全村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截止目前 , 共投资260多万元 , 辅设了通往硖门集镇6公里的水泥路;建成了 中心村自来水工程;新建了瑞云 民族寄宿制小学和村委办公大楼及敬老院;开通了程控电话 , 安装了有线电视 , 通讯信号覆盖全村;大力实施造福工程 , 建立了葫芦墩等3个人口较为集中新村 , 居住100多户600多人 , 使原有72个自然村减少到现在的18个 。该村以种植水稻、茶叶、百合为主 , 百合是瑞云的一大特产 , 几年来 , 该村不断做好百合品种的优化、引种和推广工作 , 打造瑞云百合品牌 , 带动了群众的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