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天王星
外文名
英语:Uranus、希腊语:Ουραν??、俄语:уран
别名
赫歇尔的行星、乔治之星
拼音
tian wang xing
质量
8.6810×102?kg
直径
51118km
视星等
6.07等
赤纬
+13°07′15.82″
赤经
2时16分25秒
平均密度
1.318g/cm3
逃逸速度
21.3km/s
自转周期
17时14分24秒
公转周期
84.0205yr
距地距离
19.36A.U.
反照率
0.3(球面)|0.51(几何)
半长轴
2,876,679,082 km(19.2184 AU)
平近点角
142.955717度
轨道倾角
0.772556度
升交点经度
74.006度
平均公转速度
24607km/h
近日点幅角
96.541318°
转轴倾角
97.77°
分类
行星、远日行星、冰巨星
组成物质
氢、氦、甲烷、氘
表面温度
-216℃
发现者
威廉·赫歇尔
最早发现时间
1781年3月13日
卫星数量
27颗
远日点
3,004,419,704km
近日点
2,748,938,461km
离心率
0.044405586
赤道自转速度
2.59km/s
赤道半径
25,559±4km
自转方向
顺时针
极半径
24,973±20km
表面重力
0.886g
天王星编辑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天王星(英文:Uranus,拉丁文:Uranum,符号:?),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18.37~20.08天文单位),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质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
天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氦和甲烷 。据推测,其内部可能含有丰富的重元素 。地幔由甲烷和氨的冰组成,可能含有水 。内核由冰和岩石组成 。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温度为49K(-224℃) 。
天王星的英文名称Uranus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乌拉诺斯(Ο?ραν??),是克洛诺斯的父亲,宙斯的祖父 。与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知的五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的亮度也是肉眼可见的,但由于亮度较暗、绕行速度缓慢并且由于当时望远镜观测能力不足,未被古代的观测者认定为是一颗行星 。直到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耳爵士宣布他发现了天王星,首度扩展了太阳系已知的界限,这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 。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内部和大气构成和更巨大的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不同 。同样的,天文学家设立了冰巨星分类来安置它们 。
目录
1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2星体特性基本参数轨道参数
大气组成物质构成星体磁场季节变化周围大气层3外围组成
行星环探索卫星研究4星体运动自转轴分析节气变化5科学研究
物理性质星体可见性探测器探索6观测与探测
探索发现
编辑
探索经历
在古代人们就熟知五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与它们相比,天王星的亮度也是肉眼可见的 。但天王星亮度较暗、绕行速度缓慢,并且由于那时望远镜观测能力不足,被古代的观测者认定为是一颗恒星 。天王星在被发现是行星之前,已经被观测了很多次,但都把它当作恒星看待 。最早的纪录可以追溯至1690年约翰·佛兰斯蒂德(JohnFlamsteed),在星表中将其编为金牛座34(34Tauri),并且至少观测了6次 。法国天文学家PierreCharlesLeMonnier在1750至1769年也至少观测了12次,包括一次连续四夜的观测 。
天王星在被发现是行星之前,已经被观测了很多次,但都把它当作恒星看待 。最早的纪录可以追溯至1690年约翰·佛兰斯蒂德在星表中将他编为金牛座34,并且至少观测了6次 。法国天文学家PierreLemonnier在1750至1769年也至少观测了12次,包括一次连续四夜的观测 。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威廉·赫歇尔,天王星的发现者
威廉·赫歇尔在1781年3月13日于他位于索美塞特巴恩镇新国王街19号自宅的庭院中观察到这颗行星(赫歇尔天文博物馆),但在1781年4月26日最早的报告中他称之为彗星 。赫歇尔用他自己设计的望远镜“对这颗恒星做了一系列视差的观察” 。他在他的学报上的记录着:“在与金牛座ζ成90°的位置……有一个星云样的星或者是一颗彗星” 。在3月17日,他注记着:“我找到一颗彗星或星云状的星,并且由他的位置变化发现是一颗彗星” 。当他将发现提交给皇家学会时,虽然含蓄地认为比较像行星,但仍然声称是发现了彗星:
赫歇尔因为他的发现被通知成为皇家天文学家,并且语无伦次地回复说:“我不知该如何称呼它,它在接近圆形的轨道上移动很像一颗行星,而彗星是在很扁的椭圆轨道上移动 。我也没有看见彗发或彗尾” 。
当赫歇尔继续谨慎地以彗星描述他的新对象时,其他的天文学家已经开始做不同的怀疑 。俄国天文学家AndersJohanLexell估计它至太阳的距离是地球至太阳的18倍,而没有彗星曾在近日点四倍于地球至太阳距离之外被观测到 。柏林天文学家约翰·波得描述赫歇尔的发现像是”在土星轨道之外的圆形轨道上移动的恒星,可以被视为迄今仍未知的像行星的天体” 。波得断定这个以圆轨道运行的天体比彗星更像是一颗行星 。
这个天体很快便被接受是一颗行星 。在1783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证实赫歇尔发现的是一颗行星 。赫歇尔本人也向皇家天文学会的主席约翰·班克斯承认这个事实:“经由欧洲最杰出的天文学家观察,显示这颗新的星星我很荣誉的在1781年3月指认出的,是太阳系内主要的行星之一” 。
赫歇尔将他的发现通知皇家天文学家内维尔·马斯基林(NevilMaskelyne),4月23日收到信件的马斯基林语无伦次的回复说:“我不知该如何称呼它,它在接近圆形的轨道上移动很像一颗行星,而彗星是在很扁的椭圆轨道上移动 。我也没有看见彗发或彗尾 。“当赫歇尔继续谨慎的以彗星描述他的新对象,其他的天文学家已经开始做不同的怀疑 。芬兰-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约翰·莱克塞尔(AndersJohanLexell)估计它至太阳的距离是地球至太阳的18倍,而没有彗星曾在近日点四倍于地球至太阳距离之外被观测到 。柏林天文学家约翰·波得(JohannElertBode)描述赫歇尔的发现像是“在土星轨道之外的圆形轨道上移动的恒星,可以被视为迄今仍未知的像行星的天体” 。波得断定这个以圆轨道运行的天体比彗星更像是一颗行星 。这个天体很快便被接受是一颗行星 。在1783年,法国科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Laplace)证实赫歇尔发现的是一颗行星 。赫歇尔本人也向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约瑟夫·班克斯(JosephBanks)承认这个事实:“经由欧洲最杰出的天文学家观察,显示这颗新的星星,我很荣誉的在1781年3月指认出的,是太阳系内主要的行星之一 。”
为此,威廉·赫歇尔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章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依据他的成就,给予赫歇尔每年200英镑的年薪(相当于2019年的24000英镑),并要求他移居至温莎城堡附近,好让皇室家族成员有机会使用他的望远镜观星 。[1]
命名来源
马斯基林曾这样的问赫歇尔:”作为天文学世界的恩宠”(原文如此)”为您的行星取个名字,这也完全是为了您所爱的,并且也是我们迫切期望您为您的发现所做的 。”回应马基斯林的请求,赫歇尔决定命名为”乔治之星(GeorgiumSidus)”或”乔治三世”以纪念他的新赞助人-乔治三世 。他在给约瑟夫·贝克的信件中解释道:
天文学家Jer?meLalande建议将这颗行星称为赫歇尔以尊崇它的发现者 。但是,波得赞成用希腊神话的乌拉诺斯,译成拉丁文的意思是天空之神,中文则称为天王星 。波得的论点是农神(土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新的行星则应该取名为农神的父亲 。天王星的名称最早是在赫歇尔过世一年之后的1823年才出现于官方文件中 。乔治三世或”乔治之星”的名称在之后仍经常被使用(只在英国使用),直到1850年,HM航海公司才换用天王星的名称 。
天王星的名称是行星中唯一取自希腊神话而非罗马神话的,天王星的形容词(Uranian)被铀的发现者MartinKlaproth用来命名在1789年新发现的元素 。Uranus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因为倒数第二个音a是短音(ūr?n?s)并且是开放的音节 。这样的音节在拉丁文中从未被强调过,因此在传统上名字的正确发音是来自英语的[?j?.r?.n?s] 。传统上不正确的发音,重音落在第二音节并且将a发成长音是很普通的 。
天王星的天文学符号是AstronomicalsymbolforUranus,它是火星和太阳符号的综合,因为天王星是希腊神话的天空之神,被认为是由太阳和火星联合的力量所控制的 。他在占星学上的符号,是Lalande在1784年建议的 。在给赫歇尔的一封信中,Lalande描述他是”您的名字首次战胜地球的符号”(“aglobesurmountedbythefirstletterofyourname”) 。在东亚,也都翻译成天王星(skykingstar) 。
八大行星中仅有天王星的英文名称Uranus取自希腊神话而非罗马神话 。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乌拉诺斯(Uranus),是农神克洛诺斯(Cronus)的父亲,众神之王宙斯(Zeus)的祖父,这三代主神分别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凯路斯(Caelus,未被天体使用),萨图恩(Saturn,土星的名称),朱庇特(Jupiter,木星的名称) 。
法国天文学家杰罗姆·拉兰德(Jer?meLalande)曾建议将这颗行星称为赫歇尔以尊崇它的发现者 。但是,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得(JohannElertBode)赞成用希腊神话中的Uranus命名 。波得的观点是克洛诺斯是宙斯的父亲(萨图恩是朱庇特的父亲),新的行星则应该取名为克洛诺斯的父亲——乌拉诺斯 。Uranus的名称最早是在赫歇尔过世一年之后的1823年才出现于官方文件中 。乔治三世或“乔治之星”的名称在之后仍经常被使用(只在英国使用),直到1850年,英国航海星历局才换用Uranus的名称 。之后,Uranus便成为普遍接受的名字 。[1]
星体特性
编辑
基本参数
轨道半径(天文单位)

19.218


轨道偏心率

0.046


轨道对黄道斜角(°)

0.77


公转周期(年)

83.747


会合周期(日)

369.66


质量(相对于地球)

14.535


半径(相对于地球)

4.007


平均密度(克/厘米)

1.318


表面重力加速度(米/秒2)

8.69


逃逸速度(千米/秒)

21.3


赤道自转周期(小时)

17.24


赤道对轨道斜角(°)

97.86


发现卫星数

27(2005-3-4)


反射率

0.51


平均云层温度(℃)

12.8


大气压力(巴)

未知


大气组成

H?83%He15%CH?2%




轨道参数
(历元J2000)
?远日点距离:3,004,419,704km(20.08330526AU)
?近日点距离:2,748,938,461km(18.37551863AU)
?轨道半长轴:2,876,679,082km(19.22941195AU)
?轨道离心率:0.044405586
?公转周期:30799.095个地球日(84.323326年)
?自转周期:17时14分24秒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逃逸速度:21.3km/s
?会合周期:369.66日
?平均公转速度:6.81km/s
?平均近点角:142.955717°
?轨道倾角:0.772556°(6.48°对太阳的赤道)
?升交点赤经:73.989821°
?近日点辐角:96.541318°
?卫星数:27
物理参数
?赤道半径:25,559±4km(4.007地球)
?两极半径:24,973±20km(3.929地球)
?扁率:0.0229
?表面积:8.1156×10?km2(15.91个地球表面积)
?体积:6.833×1013km3;(63.086个地球体积)
?质量:8.6810±13×102?公斤(14.536个地球)
?GM=5,793,939±13公里3/秒2;
?平均密度:1.290g/cm3;
?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8.69m/s2;(0.886g)
?逃逸速度:21.3km/s
?行星自转周期:0.71833地球日(17时14分24秒)
?赤道旋转速率:2.59km/s(9,320km/h)
?轴倾斜:97.77°
?北极赤经:17h9min15s,257.311°
?赤纬:-15.175°
?反照率:0.300(bond),0.51(geom)
?表面温度:
?最小:49K(-224.15℃)
?平均:53K(-220.15℃)
?最高:57K(-216.15℃)
?星等:5.9~5.32
?角度尺寸:3.3″~4.1″
?形容用词:Uranian
大气组成
?83±3%氢分子(H?)
?15±3%氦
?2.3%甲烷
?0.009%(0.007-0.015%)重氢化合物(HD)
?冰:
?氨
?水
?氨硫化氢(NH?SH)
?甲烷(CH?)
物质构成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地球和天王星大小的比较
天王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5倍,是类木行星中质量最小的,他的密度是1.29公克/厘米3只比土星高一些 。直径虽然与海王星相似(大约是地球的4倍),但质量较低 。这些数值显示他主要由各种各样挥发性物质,例如水、氨和甲烷组成 。天王星内部冰的总含量还不能精确的知道,根据选择的模型不同有不同的含量,但是总在地球质量的9.3至13.5倍之间 。氢和氦在全体中只占很小的部分,大约在0.5至1.5地球质量 。剩余的质量(0.5至3.7地球质量)才是岩石物质 。
天王星的标准模型结构包括三个层面:在中心是岩石的核,中间是冰的地函,最外面是氢/氦组成的外壳 。相较之下核非常的小,只有0.55地球质量,半径不到天王星的20%;地函则是个庞然大物,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3.4倍;而最外层的大气层则相对上是不明确的,大约扩展占有剩余20%的半径,但质量大约只有地球的0.5倍 。天王星核的密度大约是9g/cm3,在核和地函交界处的压力是800万巴和大约5,000K的温度 。冰的地函实际上并不是由一般意义上所谓的冰组成,而是由水、氨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热且稠密的流体 。这些流体有高导电性,有时被称为水–氨的海洋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块结构与木星和土星相当的不同,冰的成分超越气体,因此有理由将她们分开另成一类为冰巨星 。
上面所考虑的模型或多或少都是标准的,但不是唯一的,其他的模型也能满足观测的结果 。例如,如果大量的氢和岩石混合在地函中,则冰的总量就会减少,并且相对的岩石和氢的总量就会提高;可利用的数据还不足以让我门确认哪一种模型才是正确的 。天王星内部的流体结构意味着没有固体表面,气体的大气层是逐渐转变成内部的液体层内 。但是,为便于扁球体的转动,在大气压力达到1巴之处被定义和考虑为行星的表面时,他的赤道和极的半径分别是25,559±4和24,973±20公里 。这样的表面将做为这篇文章中高度的零点 。
?内热
天王星的内热看上去明显的比其他的类木行星为低,在天文的项目中,他是低热流量 。仍不了解天王星内部的温度为何会如此低,大小和成分与天王星像是双胞胎的海王星,放出至太空中的热量是得自太阳的2.61倍;相反的,天王星几乎没有多出来的热量被放出 。
天王星在远红外(也就是热辐射)的部分释出的总能量是大气层吸收自太阳能量的1.06±0.08倍 。事实上,天王星的热流量只有0.042±0.047w/m2,远低于地球内的热流量0.075w/m2 。天王星对流层顶的温度最低温度纪录只有49K,使天王星成为太阳系温度最低的行星,比海王星还要冷 。
在天王星被超重质量的锤碎机敲击而造成转轴极度倾斜的假说中,也包含了内热的流失,因此留给天王星一个内热被耗尽的核心温度 。另一种假说认为在天王星的内部上层有阻止内热传达到表面的障碍层存在,例如,对流也许仅发生在一组不同的结构之间,也许禁止热能向上传递 。
?海洋
根据旅行者2号的探测结果,科学家推测天王星上可能有一个深度达一万公里、温度高达6650℃,由水、硅、镁、含氮分子、碳氢化合物及离子化物质组成的液态海洋 。由于天王星上巨大而沉重的大气压力,令分子紧靠在一起,使得这高温海洋未能沸腾及蒸发 。反过来,正由于海洋的高温,恰好阻挡了高压的大气将海洋压成固态 。海洋从天王星高温的内核(高达摄氏6650度)一直延伸到大气层的底部,覆盖整个天王星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海洋与我们所理解的、地球上的海洋完全不同 。然而,却有观点认为,天王星上不存在这个海洋 。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待进一步的观测,或是寄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会落实初步构想中的新视野号2号计划,派出无人探测船再度拜访天王星 。
星体磁场
在旅行者2号抵达之前,天王星的磁层从未被测量过,因此很自然的还保持着神秘 。在1986年之前,因为天王星的自转轴就躺在黄道上,天文学家盼望能根据太阳风测量到天王星的磁场 。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天王星效果图
航海家的观测显示天王星的磁场是奇特的,一是他不在行星的几何中心,再者他相对于自转轴倾斜59° 。事实上,磁极从行星的中心偏离往南极达到行星半径的1/3 。这异常的几何关系导致一个非常不对称的磁层,在南半球的表面,磁场的强度低于0.1高斯,而在北半球的强度高达1.1高斯;在表面的平均强度是0.23高斯 。与地球的磁场比较,两极的磁场强度大约是相等的,并且”磁赤道”大致上也与物理上的赤道平行,天王星的偶极矩是地球的50倍 。
海王星也有一个相似的偏移和倾斜的磁场,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冰巨星的共同特点 。一种假说认为,不同于类地行星和气体巨星的磁场是由核心内部引发的,冰巨星的磁场是由相对于表面下某一深度的运动引起的,例如水–氨的海洋 。尽管有这样奇特的准线,天王星的磁层在其他方面与一般的行星相似:在他的前方,位于23个天王星半径之处有弓形震波,磁层顶在18个天王星半径处,充分发展完整的磁尾和辐射带 。综上所论,天王星的磁层结构不同于木星的,而比较像土星的 。天王星的磁尾在天王星的后方延伸至太空中远达数百万公里,并且因为行星的自转被扭曲而斜向一侧,像是拔瓶塞的长螺旋杆 。
天王星的磁层包含带电粒子:质子和电子,还有少量的H2+离子,未曾侦测到重离子 。许多的这些微粒可能来自大气层热的晕内 。离子和电子的能量分别可以高达4和1.2百万电子伏特 。在磁层内侧的低能量(低于100电子伏特)离子的密度大约是2厘米?3 。微粒的分布受到天王星卫星强烈的影响,在卫星经过之后,磁层内会留下值得注意的空隙 。微粒流量的强度在10万年的天文学时间尺度下,足以造成卫星表面变暗或是太空风暴 。这或许就是造成卫星表面和环均匀一致暗淡的原因 。在天王星的两个磁极附近,有相对算是高度发达的极光,在磁极的附近形成明亮的弧 。但是,不同于木星的是,天王星的极光对增温层的能量平衡似乎是无足轻重的 。
20世纪80年代,“旅行者2号”开始对天王星、海王星进行考察,使得人们有可能将这两个行星的磁场绘制成图 。结果是出人意料的 。大多数行星都有南极和北极两极磁场 。地球的磁极位于极地附近,与地球的南北极存在一个偏角,称为磁偏角,二者交角为11.5° 。其他许多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和木星的卫星“伽里米德”都与地球类似 。比如木星的磁偏角是10°,与地球相近 。然而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磁场与其他行星的情况大相径庭,它们的磁场有多个极,而且磁偏角很大,分别是47°和59° 。科学家曾提出若干机制来解释这些异常的磁场,但都没有达成共识 。
科学家曾猜想这可能是两个行星的薄外壳循环流动的结果,而这个外壳是由水、甲烷、氨和硫化氢组成的带电流体 。现今,美国哈佛大学萨宾-斯坦利和杰里米-布洛克哈姆利用一个数学模型检验了这个理论,指出产生磁场的循环层是天王星、海王星的薄外壳,而不像地球那样,是位于接近地球核心的外核 。他们同时指出薄外壳的循环或对流运动实际上是行星产生怪异磁场的原因,因为这是行星中存在流动和运动的部分 。
研究学者说,磁场是由行星中导电体的复杂流动运动产生的,这个过程被称为“发电机效应” 。
澳大利亚国家大学地磁学专家特德-里雷说,这个研究结果意义非凡,但似乎并不是那么让人惊讶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的磁场两极与地球南北两极大致重合,因此我们也希望在别的行星上发现类似的情况 。”里雷说,“地球外核流体的运动产生了地磁场 。虽然我们往往将磁和铁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任何运动着的带电流体都能产生磁场 。对于行星,这首先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流体以产生‘发电机效应’ 。地球存在外核流体,这两个行星可能不存在流体,也可能存在流体 。事实上它们似乎都存在导电性良好的流体,而且还受某种力量驱策处于运动状态,这也是产生‘发电机效应’的必要条件 。由于天王星和海王星产生‘发电机效应’的部位与地球的不同,以至于它们有如此不同的磁场,这就不足为奇了 。”
季节变化
2004年3月到5月这一短暂期间,很多片大块云彩出现天王星大气层里,这让天王星有着类似海王星般的外观 。观察到229米/秒(824公里/时)的破表风速,和被称为”7月4日烟火”的雷雨风暴 。2006年8月23日,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太空科学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员观察到天王星表面有一个大黑斑,让天文学家对天王星大气层的活动有更多的了解 。虽然为何这突如其来活动暴涨的发生原因仍未被研究员所明了,但是它呈现了天王星极度倾斜的自转轴所带来的季节性的气候变化 。要确认这种季节变化的本质是很困难的,因为对天王星大气层堪用的观察数据仍少于84年,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天王星年 。虽然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发现,光度学的观测已经累积了半个天王星年(从1950年代起算),在两个光谱带上的光度变化已经呈现了规律性的变化,最大值出现在至点,最小值出现在昼夜平分点 。
从1960年开始的微波观测,深入对流层的内部,也得到相似的周期变化,最大值也在至点 。从1970年代开始对平流层进行的温度测量也显示最大值出现在1986年的至日附近 。多数的变化相信与可观察到的几何变化相关 。然而,有某些理由相信天王星物理性的季节变化也在发生 。当南极区域变得明亮时,北极相对的呈现黑暗,这与上述概要性的季节变化模型是不符合的 。在1944年抵达北半球的至点之前,天王星亮度急遽提升,显示北极不是永远黑暗的 。这个现象意味着可以看见的极区在至日之前开始变亮,并且在昼夜平分点之后开始变暗 。详细的分析可见光和微波的资料,显示亮度的变化周期在至点的附近不是完全的对称,这也显示出在子午圈上反照率变化的模式 。最后,在1990年代,在天王星离开至点的时期,哈柏太空望远镜和地基的望远镜显示南极冠出现可以察觉的变暗(南半球的”衣领”除外,它依然明亮),同时,北半球的活动也证实是增强了,例如云彩的形成和更强的风,支持期望的亮度增加应该很快就会开始 。
至点,天王星的一个半球沐浴在阳光之下,另一个半球则对向幽暗的深空 。受光半球的明亮曾被认为是对流层里来自甲烷云与阴霾层局部增厚的结果 。在纬度-45°的明亮”衣领”也与甲烷云有所关联 。在南半球极区的其他变化,也可以用低层云的变化来解释 。来自天王星微波发射谱线上的变化,或许是在对流层深处的循环变化造成的,因为厚实的极区云彩和阴霾可能会阻碍对流 。天王星春天和秋天的昼夜平分点即将来临,动力学上的改变和对流可能会再发生 。
周围大气层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天王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与其它的气体巨星,甚至是与相似的海王星比较,天王星的大气层是非常平静的 。当旅行者2号在1986年飞掠过天王星时,总共观察到了10个横跨过整个行星的云带特征 。有人提出解释认为这种特征是天王星的内热低于其他巨大行星的结果 。在天王星记录到的最低温度是49K,比海王星还要冷,使天王星成为太阳系温度最低的行星 。
虽然在天王星的内部没有明确的固体表面,天王星最外面的气体包壳,也就是被称为大气层的部分,却很容易以遥传感量 。遥传感量的能力可以从1帕之处为起点向下深入至300公里,相当于100帕的大气压力和320K的温度 。稀薄的晕从大气压力1帕的表面向外延伸扩展至半径两倍之处,天王星的大气层可以分为三层:对流层,从高度300至50公里,大气压100帕至0.1帕;平流层(同温层),高度50至4000公里,大气压力0.1帕至10?1?帕;和增温层/晕,从4000公里向上延伸至距离表面50,000公里处 。没有中气层(散逸层) 。
天王星大气层的成分和天王星整体的成分不同,主要是氢分子和氦 。氦的摩尔分数,这是每摩尔中所含有的氦原子数量,是0.15±0.03;在对流层的上层,相当于0.26±0.05质量百分比 。这个数值很接近0.275±0.01的原恒星质量百分比 。显示在气体的巨星中,氦在行星中是不稳定的 。在天王星的大气层中,含量占第三位的是甲烷(CH?) 。甲烷在可见和近红外的吸收带为天王星制造了明显的蓝绿或深蓝的颜色 。在大气压力1.3帕的甲烷云顶之下,甲烷在大气层中的摩尔分数是2.3%,这个量大约是太阳的20至30倍 。混合的比率在大气层的上层由于极端的低温,降低了饱合的水平并且造成多余的甲烷结冰 。对低挥发性物质的丰富度,像是氨、水和硫化氢,在大气层深处的含量所知有限,但是大概也会高于太阳内的含量 。除甲烷之外,在天王星的上层大气层中可以追踪到各种各样微量的碳氢化合物,被认为是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导致甲烷光解产生的 。包括乙烷(C?H?),乙炔(C?H?),甲基乙炔(CH?C?H),联乙炔(C?HC?H) 。光谱也揭露了水蒸汽的踪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大气层的上层,但可能只是来自于彗星和其他外部天体的落尘 。
?对流层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天王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对流层是大气层最低和密度最高的部分,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从有名无实的底部大约320K,300公里,降低至53K,高度50公里 。在对流层顶实际的最低温度在49至57K,依在行星上的高度来决定 。对流层顶是行星的上升暖气流辐射远红外线最主要的区域,由此处测量到的有效温度是59.1±0.3K 。
对流层应该还有高度复杂的云系结构,水云被假设在大气压力50至100帕,氨氢硫化物云在20至40帕的压力范围内,氨或氢硫化物云在3和10帕,最后是直接侦测到的甲烷云在1至2帕 。对流层是大气层内动态非常充分的部分,展现出强风、明亮的云彩和季节性的变化,将会在下面讨论 。
?平流层
天王星大气层的中层是平流层,此处的温度逐渐增加,从对流层顶的53K上升至增温层底的800至850K 。平流层的加热来自于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大气层的这种形式是甲烷的光解造成的 。来自增温层的热也许也值得注意 。碳氢化合物相对来说只是很窄的一层,高度在100至280公里,相对于气压是10微帕至0.1微帕,温度在75K和170K之间 。
含量最多的碳氢化合物是乙炔和乙烷,相对于氢的混合比率是×10?,与甲烷和一氧化碳在这个高度上的混合比率相似 。更重的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混合的比率上还要低三个数量级 。乙烷和乙炔在平流层内温度和高度较低处与对流层顶倾向于凝聚而形成数层阴霾的云层,那些也可能被视为出天王星上的云带 。然而,碳氢化合物集中在在天王星平流层阴霾之上的高度比其他类木行星的高度要低是值得注意的 。
?增温层
天王星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增温层或晕,有着均匀一致的温度,大约在800至850K 。仍不了解是何种热源支撑着如此的高温,虽然低效率的冷却作用和平流层上层的碳氢化合物也能贡献一些能源,但即使是太阳的远紫外线和超紫外线辐射,或是极光活动都不足以提供所需的能量 。除此之外,氢分子和增温层与晕拥有大比例的自由氢原子,她们的低分子量和高温可以解释为何晕可以从行星扩展至50,000公里,天王星半径的俩倍远 。这个延伸的晕是天王星的一个独特的特点 。他的作用包括阻尼环绕天王星的小颗粒,导致一些天王星环中尘粒的耗损 。
天王星的增温层和平流层的上层对应着天王星的电离层 。观测显示电离层占据2,000至10,000公里的高度 。天王星电离层的密度比土星或海王星高,这可能肇因于碳氢化合物在平流层低处的集中 。电离层是承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主要区域,它的密度也依据太阳活动而改变 。极光活动不如木星和土星的明显和重大 。
?带状结构、风和云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天王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在1986年,旅行者2号发现可见的天王星南半球可以被细分成两个区域:明亮的极区和暗淡的赤道带状区 。两这区的分界大约在纬度-45°的附近 。一条跨越在-45°至-50°之间的狭窄带状物是在行星表面上能够看见的最亮的大特征,被称为南半球的”衣领” 。极冠和衣领被认为是甲烷云密集的区域,位置在大气压力1.3至2帕的高度 。很不幸的是,旅行者2号抵达时正是盛夏,而且观察不到北半球的部分 。不过,从21世纪开始之际,北半球的”衣领”和极区就可以被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凯克望远镜观测到 。结果,天王星看起来是不对称的:靠近南极是明亮的,从南半球的”衣领”以北都是一样的黑暗 。稍后可能出现在天王星上的季节变化,将会被详细的讨论 。天王星可以观察到的纬度结构和木星与土星是不同的,他们展现出许多条狭窄但色彩丰富的带状结构 。
除了大规模的带状结构,旅行者2号观察到了10朵小块的亮云,多数都躺在”衣领”的北方数度 。在1986年看到的天王星,在其他的区域都像是毫无生气的死寂行星 。但是,在1990年代的观测,亮云彩特征的数量有着明显的增长,他们多数都出北半球开始成为可以看见的区域 。一般的解释认为是明亮的云彩在行星黑暗的部分比较容易被分辨出来,而在南半球则被明亮的”衣领”掩盖掉了 。然而,两个半球的云彩是有区别的,北半球的云彩较小、较尖锐和较明亮 。他们看上去都躺在较高的高度,直到2004年南极区使用2.2μm观测之前这些都是事实 。这是对甲烷吸收带敏感的波段,而北半球的云彩都是用这种光谱的波段来观测的 。云彩的生命期有这极大的差异,一些小的只有4小时,而南半球至少有一个从旅行者2号飞掠过后仍一直存在着 。最近的观察也发现,虽然天王星的气候较为平静,但天王星的云彩有许多特性与海王星相同 。但有一种特殊的影像,在海王星上很普通的大暗斑,在2006年之前从未在天王星上观测到 。
追踪这些有特征的云彩,可以测量出天王星对流层上方的风是如何在极区咆哮 。在赤道的风是退行的,意味着他们吹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反,他们的速度从100至50米/杪 。风速随着远离赤道的距离而增加,大约在纬度±20°静止不动,这儿也是对流层温度最低之处 。再往极区移动,风向也转成与行星自转的方向一致,风速则持续增加,在纬度±60°处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至极区减弱为0 。在纬度40°附近,风速从150到200米/杪,因为”衣领”盖过了所有平行的云彩,无法测量从哪儿到南极之间的风速 。与北半球对照,风速在纬度+50°达到最大值,速度高达240米/杪 。这些速度会导致错误的认定北半球的风速比较快,事实上,在天王星北半球的风速是随着纬度一度一度的在缓缓递减,特别是在中纬度的±20°至±40°的纬度上 。还无法认定从1986年迄今,天王星的风速是否发生了改变,而且对较慢的子午圈风依然是一无所知 。
外围组成
编辑
行星环探索
天王星有一个暗淡的行星环系统,由直径约十米的黑暗粒状物组成 。他是继土星环之后,在太阳系内发现的第二个环系统 。已知天王星环有13个圆环,其中最明亮的是ε环(Epsilon),其他的环都非常黯淡 。天王星的光环像木星的光环一样暗,但又像土星的光环那样有相当大的直径 。天王星环被认为是相当年轻的,在圆环周围的空隙和不透明部分的区别,暗示她们不是与天王星同时形成的,环中的物质可能来自被高速撞击或潮汐力粉碎的卫星 。而最外面的第5个环的成分大部分是直径为几米到几十米的冰块 。除此之外,天王星可能还存在着大量的窄环,宽度仅有50米,单环的环反射率非常低 。
环的发现日期是1977年3月10日,在JamesL.Elliot、EdwardW.Dunham、和DouglasJ.Mink使用柯伊伯机载天文台观测时 。这个发现是很意外的,他们原本的计划是观测天王星掩蔽SAO158687以研究天王星的大气层 。然而,当他们分析观测的资料时,他们发现于行星掩蔽的前后,这颗恒星都曾经短暂的消失了五次 。他们认为,必须有个环系统围绕着行星才能解释 。后来他们又侦测到四个额外的环 。旅行者2号在1986年飞掠过天王星时,直接看见了这些环 。旅行者2号也发现了两圈新的光环,使环的数量增加到11圈 。
在2005年12月,哈勃太空望远镜侦测到一对早先未曾发现的蓝色圆环 。最外围的一圈与天王星的距离比早先知道的环远了两倍,因此新发现的环被称为环系统的外环,使天王星环的数量增加到13圈 。哈柏同时也发现了两颗新的小卫星,其中的天卫二十六还与最外面的环共享轨道 。在2006年4月,凯克天文台公布的新环影像中,外环的一圈是蓝色的,另一圈则是红色的 。
关于外环颜色是蓝色的一个假说是,它由来自天卫二十六的细小冰微粒组成,因此能散射足够多的蓝光 。天王星的内环看起来是呈灰色的 。
名称

与天王星中心的距离(km)

宽度(km)


1986U2R

38,000

2,500


Ring6

41,840

1-3


Ring5

42,230

2-3


Ring4

42,580

2-3


AlphaRing

44,720

7-12


BetaRing

45,670

7-12


EtaRing

47,190

0-2


GammaRing

47,630

1-4


DeltaRing

48,290

3-9


1986U1R

50,020

1-2


EpsilonRing

51,140

20-100


R/2003U2

~66,000(nearPortia)



R/2003U1

97,734(atMab)





卫星研究
已知天王星有27颗天然的卫星,这些卫星的名称都出自莎士比亚和蒲伯的歌剧中 。五颗主要卫星的名称是米兰达、艾瑞尔、乌姆柏里厄尔、泰坦尼亚和欧贝隆 。第一颗和第二颗(泰坦尼亚和欧贝隆)是威廉·赫歇耳在1787年3月13日发现的,另外两颗艾瑞尔和乌姆柏里厄尔是在1851年被威廉·拉索尔发现的 。在1852年,威廉·赫歇耳的儿子约翰·赫歇耳才为这四颗卫星命名 。到了1948年杰勒德P.库普尔发现第五颗卫星米兰达 。
天王星卫星系统的质量是气体巨星中最少的,的确,五颗主要卫星的总质量还不到崔顿的一半 。最大的卫星,泰坦尼亚,半径788.9公里,还不到月球的一半,但是比土星第二大的卫星Rhea稍大些 。这些卫星的反照率相对也较低,乌姆柏里厄尔约为0.2,艾瑞尔约为0.35(在绿光) 。这些卫星由冰和岩石组成,大约是50%的冰和50%的岩石,冰也许包含氨和二氧化碳 。
在这些卫星中,艾瑞尔有着最年轻的表面,上面只有少许的陨石坑;乌姆柏里厄尔看起来是最老的 。米兰达拥有深达20公里的断层峡谷,梯田状的层次和混乱的变化,形成令人混淆的表面年龄和特征 。有种假说认为米兰达在过去可能遭遇过巨型的撞击而被完全的分解,然后又偶然的重组起来 。
1986年1月,旅行者2号太空船飞越过天王星,在稍后研究照片时,发现了Perdita和10颗小卫星 。后来使用地面的望远镜也证实了这些卫星的存在 。
天卫一(Ariel)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二(Umbriel英语发单”UMbreeel”)是天王星第三大卫星,已知卫星中距天王星第十三近它由WilliamLassell于1851年发现 。天卫二和天卫四很相似,但后者要比它大35% 。天王星的大卫星都是由占40~50%的冰和岩石混合而成,它所含的岩石比土卫五之类所含的要多一些 。天卫二的剧烈起伏的火山口地形可能从它形成以来就一直稳定存在 。天卫二非常暗,它反射的光大约是天王星最亮的卫星–天卫一的一半.它的表面布满陨石坑 。尽管没有地质活动的迹象,却有着离奇的特征 。它有一个明亮的陨石坑,宽约112公里,绰号”萤光杯” 。坑表面深色部分可能是有机物质,浅色部分则无人知道是什么 。
天卫三(Titania)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天卫三跟天卫四差不多大小,也复满了火山灰 。这表明曾发生过火山活动 。那儿有长达数千公里的风力强劲的大峡谷,可能是由于内部的水冻结、膨胀,撑裂了薄弱的外壳而形成的 。天卫三直径约为1000公里,是天王星最大的卫星 。它的表面也被一种黑色物质重新覆盖过,可能是甲烷或水冰 。
天卫四(Oberon)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最外层的天卫四布满了陨石坑 。陨石坑底有许多暗区,可能已经填满冰岩 。
天卫五(Miranda)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六(S/1986U7,Cordelia)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七(S/1986U8,Ophelia)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八(S/1986U9,Bianca)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天卫九(S/1986U3,Cressida)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十(S/1986U6,Desdemona)是天王星的一颗小的天然卫星 。
天卫十一(S/1986U2,Juliet)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十二(S/1986U1,Portia)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十三(S/1986U4,Rosalind)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十四(S/1986U5,Belinda)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十五(S/1985U1,Puck)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十六(S/1997U1,Caliban)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十七(S/1997U2,Sycorax)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十八(S/1999U3,Prospero)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十九(S/1999U1,Setebos)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二十(S/1999U2,Stephano)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卫二十一(S/2001U1,Trinculo)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
天王星卫星列表:
名称


GM(km/s)

平均半径(km)

平均密度(g/cm)


天卫一


90.3±8.0

578.9±0.6

1.665±0.147


天卫二


78.2±9.0

584.7±2.8

1.400±0.163


天卫三


235.3±6.0

788.9±1.8

1.715±0.044


天卫四


201.1±5.0

761.4±2.6

1.630±0.043


天卫五


4.4±0.5

235.8±0.7

1.201±0.137


天卫六

S/1986U7

0.0030±0.0013

20.1±3

1.3


天卫七

S/1986U8

0.0036±0.0020

21.4±4

1.3


天卫八

S/1986U9

0.0062±0.0014

25.7±2

1.3


天卫九

S/1986U3

0.0229±0.0034

39.8±2

1.3


天卫十

S/1986U6

0.0119±0.0045

32.0±4

1.3


天卫十一

S/1986U2

0.0372±0.0096

46.8±4

1.3


天卫十二

S/1986U1

0.1122±0.0199

67.6±4

1.3


天卫十三

S/1986U4

0.0170±0.0085

36±6

1.3


天卫十四

S/1986U5

0.0238±0.0142

40.3±8

1.3


天卫十五

S/1985U1

0.1931±0.0143

81±2

1.3


天卫十六

S/1997U1

0.049

49

1.5


天卫十七

S/1997U2

0.359

95

1.5


天卫十八

S/1999U3

0.0014

15

1.5


天卫十九

S/1999U1

0.0014

15

1.5


天卫二十

S/1999U2

0.0004

10

1.5


天卫二十一

S/2001U1

0.00005

5

1.5


天卫二十二

S/2001U3

0.00009

6

1.5


天卫二十三

S/2003U3

0.00007

5.5

1.5


天卫二十四

S/2001U2

0.00009

6

1.5


天卫二十五

S/1986U10

0.000004

4.5

1.5


天卫二十六

S/2003U1








天卫二十七

S/2003U2










星体运动
编辑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天王星影像
天王星每84个地球年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30亿公里,阳光的强度只有地球的1/400 。他的轨道元素在1783年首度被拉普拉斯计算出来,但随着时间,预测和观测的位置开始出现误差 。在1841年约翰·柯西·亚当斯首先提出误差也许可以归结于一颗尚未被看见的行星的拉扯 。在1845年,勒维耶开始独立的进行天王星轨道的研究,在1846年9月23日迦雷在勒维耶预测位置的附近发现了一颗新行星,稍后被命名为海王星 。
天王星内部的自转周期是17小时又14分,但是,和所有巨大的行星一样,他上部的大气层朝自转的方向可以体验到非常强的风 。实际上,在有些纬度,像是从赤道到南极的2/3路径上,可以看见移动得非常迅速的大气,只要14个小时就能完整的自转一周 。
自转轴分析
天王星的自转轴可以说是躺在轨道平面上的,倾斜的角度高达98°,这使他的季节变化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行星 。其它行星的自转轴相对于太阳系的轨道平面都是朝上的,天王星的转动则像倾倒而被辗压过去的球 。当天王星在至日前后时,一个极点会持续的指向太阳,另一个极点则背向太阳 。只有在赤道附近狭窄的区域内可以体会到迅速的日夜交替,但太阳的位置非常的低,有如在地球的极区;其余地区则是长昼或长夜,没有日夜交替 。运行到轨道的另一侧时,换成轴的另一极指向太阳;每一个极都会有被太阳持续的照射42年的极昼,而在另外42年则处于极夜 。在接近昼夜平分点时,太阳正对着天王星的赤道,天王星的日夜交替会和其他的行星相似,在2007年12月7日,天王星经过日夜平分点 。
粗略一点理解:如果以日出日落一天为单位来计算,那么就是地球一年,天王星一天 。
节气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冬至

1902,1986

夏至


春分

1923,2007

秋分


秋分

1965,2049

春分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天王星的内部结构
这种轴的指向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在一年之中,天王星的极区得到来自于太阳的能量多于赤道,不过,天王星的赤道依然比极区热 。导致这种结果的机制仍然未知;天王星异常的转轴倾斜原因也不知道,但是通常的猜想是在太阳系形成的时候,一颗地球大小的原行星撞击到天王星,造成的指向的歪斜 。
在1986年,旅行者2号飞掠时,天王星的南极几乎正对着太阳 。标记这个极是南极是基于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定义:行星或卫星的北极,是指向太阳系不变平面的上方(不是由自转的方向来决定) 。但是,仍然有不同的协定被使用着:一个天体依据右手定则所定义的自转方向来决定北极和南极 。根据后者的坐标系,1986年在阳光下的极则是北极 。
科学研究
编辑
物理性质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红外线下的天王星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与各种成分不同的水冰物质所组成,其组成主要元素为氢(83%),其次为氦(15%) 。在许多方面天王星(海王星也是)与大部分都是气态氢组成的木星与土星不同,其性质比较接近木星与土星的地核部分,而没有类木行星包围在外的巨大液态气体表面(主要是由金属氢化合物气体受重力液化形成) 。天王星并没有土星与木星那样的岩石内核,它的金属成分是以一种比较平均的状态分布在整个地壳之内 。直接以肉眼观察,天王星的表面呈现洋蓝色,这是因为它的甲烷大气吸收了大部分的红色光谱所导致 。
星体可见性
从1995至2006年,天王星的视星等在+5.6至+5.9等之间,勉强在肉眼可见的+6.0等之上,他的角直径在3.4至3.7弧秒;比较土星是16至20弧秒,木星则是32至45弧秒 。在冲的时候,天王星可以用肉眼在黑暗、无光污染的天空直接看见,即使在城市中也能轻易的使用双筒望远镜看见 。使用物镜的口径在15至25厘米的大型业余天文望远镜,天王星将呈现苍白的深蓝色盘状与明显的周边昏暗;口径25厘米或更大的,云的型态和一些大的卫星,像是泰坦尼亚和欧贝隆,都有可能看见 。
探测器探索
在1986年,NASA的航海家2号拜访了天王星 。这次的拜访是唯一的一次近距离的探测,并也还没有新的探测计划 。航海家2号在1977年发射 。航海家2号研究了天王星大气层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发现了10颗新卫星,还研究了天王星因为自转轴倾斜97.77°所造成的独特气候,并观察了天王星的环系统 。他也研究了天王星的磁场 。他对最大的五颗卫星做了首度的详细调查,并研究当时已知的九圈光环,也新发现了两道光环 。
观测与探测
编辑
天王星的体积约为地球的64倍,其大气中包含83%的氢气,15%的氦气,2%的甲烷气体,表面温度平均为零下215℃ 。2014年8月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在夏威夷凯克天文台(W.M.KeckObservatory),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成功的观测并记录了一场最大规模的风暴 。因为天王星具备气态行星的特质,所以经常爆发风暴,此前观测到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风暴被命名为Berg 。Berg发生在2000年,其引起的巨大影响一直持续到2009年才消失殆尽 。
1986年1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2号拜访了天王星 。这是对天王星仅有的近距离探测,之后一直没有新的探测计划 。旅行者2号在1977年发射,在继续前往海王星的旅程之前,旅行者2号在1月24日最接近天王星,距离近达81500公里 。旅行者2号研究了天王星大气层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发现了10颗新卫星,还研究了天王星因为自转轴倾斜97.77°所造成的独特气候,并观察了天王星的环系统 。它也研究了天王星的磁场 。它对最大的五颗卫星做了首度的详细调查,并研究当时已知的九圈光环,也新发现了另外两道光环 。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

文章插图

【探索发现探索经历命名来源星体特性 天王星的相关资料】天王星新月照,旅行者2号前往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