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儿童画,教师对幼儿艺术活动的组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我这里详细的描述幼儿艺术教育保护环境儿童画 , 希望并谢谢读者能耐心阅读:

保护环境儿童画,教师对幼儿艺术活动的组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文章插图
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教育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 。在教育过程中 , 教师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 , 灵活、综合地组织与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 , 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在各大领域教育中 , 幼儿园艺术教育最需要以整体和综合的形式开展教学 。为此 , 幼儿园可以从主题要素出发 , 把握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 从幼儿发展状况人手 , 使一切教育因素形成一种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统一关系 , 最终达到运用艺术教育启迪幼儿心灵的目的 , 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 有效发挥各种艺术形式的教育价值 。在具体教学中 , 笔者以为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组织 。
一、从主题目标上寻找整合切入点 , 构建艺术活动整合的方式
实施整合的艺术教育活动的关键是确定各种艺术形式的整合切入点 。所谓整合切入点即探讨整合什么 , 在哪些环节上进行整合 。[1]找准了切入点 , 能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目标的设置是活动设计的首要环节 , 决定着过程的设计与开展 , 同时也影响着活动的结果 。主题目标是每一节活动的教学过程得以开展与实施的关键因素 , 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在目标整合上 , 幼儿园应从主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入手 , 探寻艺术活动间的共同体 , 通过整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达感受 , 进一步深化主题活动的价值 , 构建艺术整合课程 , 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
(一)从主题的知识目标切入 , 重视音乐的动态造型和美术的形体造型之间的联系
主题的知识目标体现为一个主题在知识结构上的系统性 , 包括事物的特点、外形特征、功用等 。[2]充分把握主题知识目标的各要素 , 从最容易感知的“型”入手 , 使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成为幼儿深入认知主题的途径 , 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理解与掌握知识点 。如在“斗鸡”的主题活动中 , 围绕认识“民间斗鸡”这一游戏形式 ,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身体自由地表现斗鸡的各种动态造型 , 再尝试用泥塑、绘画等形式再现各种造型的斗鸡形态 。幼儿在表演斗鸡的舞蹈和制作斗鸡的舞谱中 , 往往可以激发起勇于拼搏的精神 , 体验创造舞蹈造型和泥塑造型的乐趣 , 从而有助于发展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
(二)从主题的能力目标切入 , 在体验中理解音乐的乐曲结构和美术线条之间的联系
主题的能力目标为在主题活动中提升幼儿发展的能力水平设定了基本标准 。如在“化蝶”主题活动中 , 可以让幼儿在表现蝴蝶的姿态中理解乐曲的曲风;在用国画的方式表现 。蝴蝶中进一步感受蝴蝶共舞的美丽姿态;在理解乐曲和感受弧线的整合活动中 , 掌握蝴蝶共舞的动作 , 同时提高幼儿运用国画弧线的技能 , 进一步丰富幼儿对蝴蝶特征的认知 , 增强幼儿对蝴蝶这一主题的艺术表现力 , 实现音乐欣赏与美术创作的整合 。
(三)从主题的情感目标切入 , 在感受中体验音乐的旋律节奏和美术的色彩构图之间的联系
情感教育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 提高其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 , 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 最终指向整体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如在“世界真美妙”的活动中 , 情感目标可以是着重让幼儿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为此 , 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四组 , 第一组画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 , 第二组画小兔在草地上跳跃的情景 , 第三组画熊猫在森林里散步的情景 , 第四组画小鱼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的情景 。在幼儿创作完毕后 , 教师可以把这四幅国画作为图谱 , 进行歌曲教学 , 让幼儿在感受歌曲的节拍中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样的艺术整合形式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 , 提高幼儿的美术表征能力 , 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激发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
二、在主题活动开展中确定整合手段 , 形成艺术活动的整合模式
主题活动是在集体性活动中 , 以一个主题为线索 , 围绕主题进行的活动与交流 。主题活动内容可以有时侧重于音乐 , 有时侧重于美术 , 也可以进行两者的综合 。[3]
(一)音乐活动中融合绘画
音乐活动的课型有舞蹈、欣赏、歌曲、器乐演奏等 。在主题活动中 , 在围绕一种音乐活动形式开展时 , 教师可以巧妙地在其中整合绘画的方式 , 开展有效教学 。如在主题为“化蝶”的音乐欣赏活动中 , 教师可以运用水作颜料 , 随着乐曲的铺开 , 用国画的形式表现蝴蝶飞舞的情景 , 同时让幼儿随着乐曲用身体动作的形式表现蝴蝶共舞的音乐形象 。这一系列音乐活动的开展因为融人了绘画方式 , 有助于儿童更直观地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 , 从而有助于推动活动开展和活动目标的达成 , 体现艺术教育的多种形式 ,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二)美术活动中融合表演
美术活动的形式有绘画、泥塑、手工等 。在主题活动开展中 , 基于一种美术活动 , 加入表演的方式 , 不仅可以推动活动开展 , 而且能使幼儿多方面的能力获得发展 。如在“漂亮的发型”的美术活动中 , 可以让幼儿在制作各式各样的发型的基础上 , 组织“发型发布会”的表演活动 。幼儿在制作发型的美术活动和展示发型的表演活动中 , 不仅促进了多方面表现力的发展 , 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手工活动与表演活动的整合有利于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 , 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 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三)主题活动中融合艺术表征延伸方式
【保护环境儿童画,教师对幼儿艺术活动的组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主题活动一般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内容逐环节地深化幼儿的感知与体验 。如在“我有一双小小手”的教学活动中 , 围绕“小手”这一主题 , 教师既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小手的名称、外形特征、作用等 , 还可以让幼儿学习有关“小小手”的歌曲 , 并结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品德教育 。具体来说 , 教师可以让幼儿边唱歌曲 , 边用小手点画果子 。手指点画即是“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一主题活动的艺术表征延伸形式 , 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巩固对小手的认识 , 体验小手的功用 , 感受动手的乐趣 。
三、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发现整合的创新点
主题环境创设紧随活动主题开展的步伐 , 可以说主题开展到哪 , 环境就相应创设到哪 。[4]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包括活动室空间的布置、自制玩具等 。
(一)在自制玩具中融入舞蹈造型要素
自制玩具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 也是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布置主题环境时常用的手段之一 。在引导幼儿跟随主题 , 开展自制玩具的活动时 , 教师可以着重让幼儿在制作中学会表现玩具的造型要素 , 体会玩具的美感和趣味性 。如在“有趣的昆虫”主题活动中 , 教师就可以鼓励有的小朋友用勺子、纸皮、木棍等材料制作小提琴和蜻蜓 , 然后展示蜻蜓舞琴的主题 , 表现昆虫作乐的情景;也可以鼓励有的小朋友通过涂色、黏贴、剪裁等形式表现螳螂吹笛子的可爱形象 。这些玩具凝聚着幼儿的智慧 , 表达着幼儿的情感 , 实现了美术创作与舞蹈造型的完美结合 , 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 。
(二)在美术作品布置中融入音乐要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 。据此 , 幼儿园可以在美术作品的布置中融入音乐的要素 , 使其体现趣味性和教育性 。如在“飞舞的树叶”主题作品布置中 ,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树枝、木头块等自然物再现《树叶飘》这一歌曲的五线谱旋律 , 让幼儿在“飞舞的音符”中感受歌曲旋律的美 , 让幼儿在看一看、谈一谈、唱一唱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师还可以变化歌唱的形式 , 从独唱到小组唱再到集体齐唱 , 宏大动人的场面将展示艺术课程整合带来的良好教育效果 , 体现艺术课程整合的成功之处 。
(三)在空间布置中融入情景表演要素
情景表演指创设一定情景 , 以表演艺术为中心 , 实现文学、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综合 。如在“金色秋天”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中 , 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布置“拍胸庆丰收”的故事表演情景 , 引导幼儿通过黏贴、描画人物动作的形式 , 表现闽南人们丰收时热闹的场面 , 感受闽南艺术的精髓与文化底蕴 。在此基础上 , 幼儿还可以把创编的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在表演游戏时段表演出来 。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故事都能发挥环境整合的教育功能 。
总之 , 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 , 各种艺术形式的整合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更趋于全球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 , 女子十二乐坊这一乐队的形式就是在传统器乐合奏的基础上融入舞蹈表演 。不过 ,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艺术活动整合不是艺术知识的简单累加 , 而是为了综合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艺术能力 , 它有利于培养幼儿整合的创新能力 ,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