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参与情况获奖记录 京沪高铁全长多少公里


创新成果参与情况获奖记录 京沪高铁全长多少公里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路线长度
1318公里
设计时速
350公里
类型
【创新成果参与情况获奖记录 京沪高铁全长多少公里】高速铁路
依托单位
中国铁路总公司等
获奖情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完成人
何华武等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编辑
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面临着世界长大距离高速铁路持续高速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其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史无前例 。全体科研人员和建设者经过近20年的科技攻关与自主创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建成了高水平和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了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构建了先进的建设管理和安全运营保障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目录
1创新成果2参与情况获奖记录
创新成果
编辑
主要创新成果有:
1.突破了复杂工程环境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 。创立了高速、深水、大跨、六线长江大桥等复杂结构桥梁建造技术;创新了超长高架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建造技术和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构建了多种交通方式高效协调运行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技术;建立了大张力接触网体系,研制了高强高导接触线;形成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建造标准体系和成套技术 。
2.研制了新一代时速350公里系列高速动车组 。提出了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理论;突破了整车气动性能、转向架、长编组双弓受流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整车设计-制造-验证-评估-优化成套技术,大幅提升了重大装备创新能力,形成了高速列车技术标准 。
3.研制了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 。攻克了高速列车动态控制曲线模型、多条并线铁路无线冗余覆盖、与其它等级线路互联互通等重大技术难题;研制了列控系统核心装备;建立了设计-制造-集成及评估技术体系 。
4.创新了高速铁路系统检测验证及系统集成技术 。实现了全线持续时速350公里等级的系统检测验证,形成了高速铁路完备的动态验收技术标准及系统集成方法;首次开展了时速380公里等级的综合试验,研究与探索了更高速度车-线-桥-网系统耦合作用规律及各系统的适应性 。
5.形成了149项建设标准、22项技术规范、768项产品技术标准和运营维护标准的高铁标准体系 。建立了以管理制度、人员配备、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管理、作业三大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 。实现了我国高铁技术、产业发展和建设管理的重大创新,构建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引领我国大规模、高标准高铁网的建设 。
通过技术创新,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体系成熟完备,旅行速度国际领先得以实现,时速380公里的高铁技术首次验证 。京沪高铁2013年2月通过了国家验收,认为“全线运营安全稳定,各项检测指标稳定地保持在相关规定指标的最优水平,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
本项目获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16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8项,国家级工法9项,专著14部,论文235篇 。
至2014年底,京沪高铁运送旅客2.79亿人次,收入762.8亿元,新增税收12.77亿元 。项目开通三年即实现盈利 。
京沪高铁提供了安全正点、快捷舒适的交通方式,大幅改善了中国东部地区投资环境,对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助推城镇化进程、发挥经济聚集效应、提升应急交通能力以及创新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绿色、低碳运力支撑 。同时,以京沪高铁为代表,打造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中国高铁品牌,为推动我国高铁“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中国高铁已成为“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抢手货”,是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 。[1]
参与情况
编辑
主要完成人:何华武,卢春房,蔡庆华,赵国堂,郑健,李志义,刘学文,孙树礼,王玉泽,康 熊,高宗余,江 明,程先东,徐海锋,尤忠涛,马云双,赵明花,姜春林,李树德,郭志勇,王澜,张志辉,易伦雄,文武松,高治双,杨 忠,李海鉴,李昌宁,杜嘉俊,安爱军,韦国,郝又猛,孙福洋,王 峰,李光林,刘 波,孙帮成,宁 滨,张卫华,田红旗,赵维刚,杨国伟,荣智林,张 涵,靖仕元,姚建伟,宋晓风,梁建英,李军,王悦明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铁路局,济南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2]
获奖记录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