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粮食 为什么蝗虫集体出动

蝗虫离我们并不远 , 几只蝗虫聚集在一起并不能称之为灾难 。灾害的界定往往存在一个发生面积上的阈值 , 只有达到相应的阈值才能称之为灾害 。
现在整个东非都被沙漠蝗虫的阴影所笼罩 , 现在已经影响到了七个东非国家 , 已经早早达到了蝗灾的级别 。对于埃塞尔比亚来说 , 这是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蝗灾 , 而对于肯尼亚来说 , 这是70年来的最糟糕的一次 。

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粮食 为什么蝗虫集体出动

文章插图

东非蝗灾 图源:vatican news
蝗灾泛滥之所以那么恐怖 , 一是因为蝗虫太能吃 , 二是它们的数量太庞大 。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的粮食 , 大约两克左右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 , 因为蝗虫是成群结队的 , 数量庞大 , 一平方公里的蝗虫一天大约能吃掉35000人的粮食 。

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粮食 为什么蝗虫集体出动

文章插图

【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粮食 为什么蝗虫集体出动】图片来源:bbc.co.uk
因此 , 了解蝗虫群体是如何形成的 , 以及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群体分崩离析 , 就变得尤为重要 。
那你知道多少只蝗虫会使它们从无序趋于走向有序吗?科学家告诉你3只足矣 。
想要了解一个群体是如何运行的 , 必须得观察它们的行为特征 。
科学家Jerome Buhl对昆虫的集体行为颇有研究 。他曾做过一个实验 , 把一些蝗虫放到了一个环形盘状物上 , 观察蝗虫的行为路径 。
刚开始如果只放置几只蝗虫 , 那么它们在盘中的行径是无序的 , 到处乱爬 。

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粮食 为什么蝗虫集体出动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https://youtu.be/DOAtAKTJhTY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放置的蝗虫数量逐渐增多 , 群体的行进变得越来越稳定 , 爬行的方向变得慢慢统一 , 虽然依旧有少数个体处在无序的状态 。

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粮食 为什么蝗虫集体出动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https://youtu.be/DOAtAKTJhTY
然而随着数量的增多 , 密度逐渐变大 , 蝗虫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有集体性 , 运动的方向也逐渐完全统一了起来 。
根据这一现象 , Louise Dyson和他的团队于2015年提出了一个最小模型进行描述 , 只需要3只蝗虫聚集在一起就可以让它们的行为趋向于统一 。换言之 , 只要有一只蝗虫发现它身边有另外两只蝗虫 , 那么它的行为就会和其他两只趋于一致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随着蝗虫数量的增多 , 它们的行动变得越来越统一呢?
科学家从摩门蟋蟀(Anabrus simplex)那得到了灵感 。
不要以为这种蟋蟀是什么善茬 , 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蝗虫没什么区别 。它们也有成群结队行进的行为 , 一边行进一边吃 , 种子、花朵、其它昆虫的尸体、粪便都成为了它们的食物 。摩门蟋蟀能毁掉它们所经过地方40%至50%的植物 , 2003年 , 在内华达州有将近一千二百万亩土地被它们所侵蚀 。
如果行进的过程中 , 这些食物吃没了怎么办 , 它们靠什么存活下来呢?答案是靠吃掉对方 。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行进中的盐和蛋白质的包裹” 。因为担心被吃掉 , 所以它们的行进速度会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变快 。

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粮食 为什么蝗虫集体出动

文章插图

相食的摩门蟋蟀 图片来源:nature
因为摩门蟋蟀和蝗虫的行为相似 , 所以Jerome Buhl就开始检验 , 相食行为是否也会影响蝗虫的行动 , 让它们从无序活动变为有序活动 。
同样的 , Jerome Buhl用沙漠蝗虫在环形圆盘中做高密度的行进实验 , 只不过这次 , 他把其中一些蝗虫的腹部神经给去除了 。去除了腹部神经的蝗虫 , 活动能力减弱 , 移动的速度变慢 , 行动效率变低 。而行动效率低下的蝗虫 , 在群体行进中容易暴露它们的侧翼 , 侧翼又是它们最脆弱的地方 。

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粮食 为什么蝗虫集体出动

文章插图

蝗虫的形态结构 图片来源:初中生物插图
实验发现 , 侧身对着蝗群的蝗虫相比那些头部或后腿朝向蝗群的 , 更容易被吃掉 。由此可见 , 在高密度的情况下 , 一个群体中任何一只蝗虫如果不与邻居保持队形 , 就会暴露其脆弱的侧翼 , 从而更容易被同类吃掉 。通过保持队形 , 行动效率更高 , 它们就会更安全 。所以你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蝗虫会集结 , 继而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 。
在密度较低的时候 , 每平方米只有几只蝗虫 , 它们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开彼此 , 可以作为独居生物各自四处活动 , 也不用担心被吃掉 。但随着蝗虫繁衍数量的增多 , 群体数量变大 , 在同一块地盘上不可避免地拉近了蝗虫间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 , 统一协作的运动是避免被吃掉的最佳选择 。
统一协作的运动过程也体现在蝗虫生理上的变化 。
因为是一种高密度的运动 , 蝗虫与蝗虫之间难免会发生触碰 , 而后腿的触碰 , 引起了蝗虫血清素水平的升高 。有动物实验表明 , 当提高血清素在动物体内含量时 , 动物的互相攻击行为明显减少 。这也是蝗虫在群居过程中 , 会避免同类相食 , 并且行动趋于统一的原因 。
血清素水平的升高也体现在外形的变化 , 蝗虫体表颜色从独居的绿色变成了群居的黄色 。它们的大脑也变得更大 , 腿变得更短 , 但耐力更强 。

一只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粮食 为什么蝗虫集体出动

文章插图

蝗虫形态的变化 图片来源:Wikipedia
除此之外 , 科学家还发现 , 一旦蝗虫的密度降低 , 它们就会回到了独居时候的模样 , 彼此之间保持距离 , 独自行动开来 。然而 , 群体离散行为的阈值远远低于群体形成的阈值 。也就是说 , 蝗群形成容易 , 但散开则很困难 。
按照国家的防蝗灾防治标准 , 当蝗虫发生密度高于10头/平方米 , 需要采取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 。如果上升到15头/平方米 , 那就得开展应急防治 , 可以上飞机撒药了 。所以 , 千万不要等蝗灾的时候才想着消灭 , 在独居的蝗虫开始聚集成群的初始就该有所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