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概况 杭州西湖在哪个省

西湖 ,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 , 杭州市区西部 , 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 , 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 , 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 , 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 。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 , 湖底部较为平坦 。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 。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 , 年均太阳总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 , 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 。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 , 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 , 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 , 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
2007年 ,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6月24日 ,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山水西湖
一山
主条目:孤山
中山公园原为清朝行宫御花园 , 1927年 ,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 , 公园命名“中山公园” 。公园进门迎面石级上书有“孤山”两大字 , 其中孤字没有一点 , 人们猜测其意为“孤山不孤” 。放鹤亭在孤山东北角 , 为纪念宋朝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而建 。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南麓 , 现有各类文物藏
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 , 海拔35米 , 面积约0.22平方公里 , 为栖霞岭的支脉 , 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 , 旁无联附 , 为湖山胜绝处 。”今山上林木葱蔚 , 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 。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 , 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 , 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 , 与“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并称西湖三怪 。
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 。品10余万件 , 2004年1月1日起 , 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 。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西北角 , 清乾隆年间 , 为存放《四库全书》 , 仿北京故宫文渊阁格式改建 。西泠印社创办于1904年 , 因地近西泠桥而命名 , 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团体 。岛内还有杭城老字号饭店“楼外楼” , 以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闻名 。
二塔
主条目:雷峰塔和保俶塔
雷峰塔原名皇(黄)妃塔 , 又名西关砖塔 , 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顶上 , 为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 。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 , 后遇火只留下了砖体塔身 。由于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用来驱病强身或安胎 , 长期有人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 。1924年9月25日下午 , 几乎挖空的塔基再也不堪重负 , 突然全部崩塌 。2002年10月25日 , 重建的雷峰塔落成 , 建在旧雷峰塔的原址之上 , 旧塔座部分成为遗址的展示厅 , 并有许多的文献资料供人参观 。
保俶塔位于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 , 由元至明、清 , 保俶塔六次毁坏六次重建 。现存的砖塔 , 为六面七级 , 是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的 , 并在1996年更换了朽坏的塔刹构件 。是西湖宝石流霞景观所在 , 与雷峰塔隔西湖相对 , 素有“雷峰似老衲 , 保俶如美人”、“一湖映双塔”之说 。
三岛
主条目:三潭印月
小瀛洲(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区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 , 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 , 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 。全岛面积约7公顷 , 水面占60% 。

风景区概况 杭州西湖在哪个省

文章插图

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 , 也称湖心寺 , 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 , 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 , 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 。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 , 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 , 绕滩筑埂 , 成湖中之湖 , 以为放生之所 。三十九年 , 令杨万里继筑外埂 , 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 。”从空中俯瞰 , 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 , 构成了“湖中有岛 , 岛中有湖”的奇景 。岛上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 , 所在位置与当今不同 。据清初文献记载 , 今三塔系清朝康熙年间所建 。三石塔顶为葫芦状 , 塔身呈球状 , 高出水面2米 , 中空 , 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 , 塔基为扁圆石座 。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 每边长62米 。
湖心亭
主条目: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 。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 , 旧有湖心寺 , 寺外三塔 , 明孝宗时 , 寺与塔俱毁 。”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 , 其中塔、南 塔并废 , 乃即北塔基建亭 , 名湖心亭 。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 , 以放生之所 。据此 , 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 , 而今之湖心亭 , 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 。”《湖山便览》 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 , 额曰‘太虚一点’ , 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 , 广其址 , 建喜清阁 , 但统称曰‘湖心亭’ 。国朝重加葺治 , 左右翼以雕阑 , 上 为层楼…… 。”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 。抗日战争后 , 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 。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 , 意指“风月无边” 。
阮公墩
主条目: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 , 位于湖心亭西 。清嘉庆五年(1800年) , 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 , 俗称“阮滩” 。岛南北长34米 , 东西宽33米 , 面积0.57公顷 , 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 , 杂树荒草丛生 , 成为候鸟栖息地 。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 , 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 , 面积稍有拓宽 。1977年 , 岛四周驳墈 , 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 。1981年 , 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 , 建“环碧小筑” 。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 。1982年 , 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 , 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 。1984年起 , 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 , 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叫生态岛 。
三堤
白堤
主条目:白堤
白堤东起断桥 , 经锦带桥向西 , 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 , 长约1公里 。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 , 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 。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 , 后改为柏油路面 , 两侧广种碧桃翠柳 , 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
断桥[3](详见“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首 , 民间故事《白蛇传》中 , 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 , 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 。锦带桥位于断桥西 , 又称涵碧桥 。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 , 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 , 御舟由此转入里湖 。”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 。1921年 , 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 。为了保护断桥和锦带桥不受来往车辆重压和撞击 , 现自断桥至平湖秋月一段路面禁止机动车通行 。所有来往孤山的车辆必须通过西泠桥出入 。
苏堤
主条目:苏堤
苏堤旧称苏公堤 , 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 , 北至岳王庙东 , 横贯湖中 , 堤长2797米 , 宽30—40米 。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 , 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 , 疑为“束浦”之讹)、 跨虹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 , 东坡既奏开浚湖水 , 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 , 起南讫北 , 横跨湖面 , 绵亘数里 , 夹道杂植花柳 , 中为六桥 , 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 。咸淳五年 , 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 。……高二丈 , 袤七百五十丈 , 广皆六十尺 , 堤旧有亭九 , 亦治新之 , 仍补植花木数百本 。” 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 , 五年同植花木 。”《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 , 斫伐都尽 。”1950年 , 有关部 门加高加宽堤身 , 并修筑沿湖游步道 , 设置座椅 。现苏堤禁止机动车(电动旅游车除外)通行 。
杨公堤
主条目:杨公堤
杨公堤又称“西山路” , 其走向基本平行于苏堤 , 从栖霞岭西侧起 , 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 。杨公堤在西湖西进工程中 , 恢复了相对于苏堤的“里六桥”: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和浚源 。现杨公堤路面较宽 , 设有双向单车道 , 中间加以绿化隔离带 , 沿路主要为宾馆及疗养院等设施 。主要景致有曲园风荷、郭庄、刘庄、杭州花圃、金沙港、浴鹄湾、三台梦迹、乌龟潭、茅家埠等 。[4]
西湖十景
南宋.西湖十景
主条目: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5]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 , 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 , 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苑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至清朝 , 康熙帝南巡至杭 , 为西湖十景题字 , 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 。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 , 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 。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 , 刻石立碑 , 建亭恭护 , 至此 , 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 。乾隆帝南巡杭州 , 就十景各赋诗一首 , 镌刻于碑石阴面 , 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

风景区概况 杭州西湖在哪个省

文章插图

十景名称不仅用词贴切 , 亦对偶整齐(严格上并非对仗 , 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 。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苑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 , 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 。“花港观鱼”、“柳浪闻莺” , 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 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 , 非常工整 。
1984年.新西湖十景
主条目:新西湖十景
1984年 , 《杭州日报》等五家单位发起了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 , 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 , 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 。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 , 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 。譬如 , “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 , 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
2007年.三评西湖十景
主条目:三评西湖十景
2007年 , 杭州市政府进行“三评西湖十景”和名称征集 , 灵隐寺等一批景点入围 , 成为三评西湖十景 。确定为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
环湖街道
西湖周边的街道马路是将西湖与杭州市区紧密连接的纽带 , 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和名胜古迹也极大地丰富了西湖景区的景色内涵 。环湖一周 , 按顺时针方向 , 道路分别为:北山街、湖滨路、南山路、杨公堤(又称西山路) 。
【风景区概况 杭州西湖在哪个省】北山街:东至昭庆寺少年宫和环城西路 , 西至灵隐寺 , 因路沿西湖北山之麓得名 。旧名为岳王路、北山街、静江路、环湖北路等 。北山路蜿蜒于葛岭和栖霞岭山麓 , 并在西湖沿岸种植大片绿地公园 , 是西湖周边车辆密度最大的道路之一 。北山路北侧自古建有大批私人别墅和宾馆 , 建筑风格多样 , 是杭州名人旧居建筑较为集中的街区 。自东向西 , 著名的建筑有:望湖楼、蒋经国旧居、省庐(别名竹隐别墅)、静逸别墅(张静江建)、坚匏别墅、新新饭店、秋水山庄(史量才建)、春润庐(宋春舫建)、抱青别墅、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杭州香格里拉酒店、赵无极祖居、黄宾虹故居、林风眠旧宅等 。北山路也是著名的赏荷胜地 , 每逢夏季 , 断桥附近和放鹤亭对面的水面荷香阵阵 , 吸引了大批游人的到来 。
湖滨路:南起解放路西端 , 北至北山路 。其址原为杭州西城墙 , 民国初城墙被拆 , 改为马路 。湖滨路沿湖一侧为湖滨公园 , 从南之北分别为一公园到六公园 。湖滨路东侧为繁华的商业区 , 建有大量饭店酒肆 , 如知味观、太子楼、杭州酒家等 。每逢旅游旺季 , 湖滨一带游人如织 , 摩肩接踵 。2003年 , 在湖滨路和西湖湖底建成湖底隧道 , 直接连通环城西路和南山路、解放路 , 极大地缓解了湖滨地区的交通压力 。而湖滨路面也进行大规模改造 , 沿湖一带变为步行街 , 附近建有高档宾馆和品牌服装街等 。
南山路:北起解放路西端 , 在长桥公园南折 , 于杨公堤处西接虎跑路 , 约长2500米 。旧名涌金路、膺白路、南屏路、环湖南路等 。南山路路面宽阔 , 沿湖一侧有涌金公园、柳浪闻莺、长桥公园、雷峰塔、净慈寺、钱王祠、花港观鱼、太子湾等景点 。另外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故居、杭州碑林、浙江美术馆、勾山樵舍(陈端生祖居)、茅以升旧居、澄庐、西湖天地等建筑为南山路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街道两侧也集中了大量咖啡馆、酒吧、茶屋 。
杨公堤:南起南山路西端 , 北至北山路西端 。因位于西湖以西 , 又称西山路 。今存流金、卧龙诸桥 。参见上文“杨公堤”一节[6] 。

风景区概况 杭州西湖在哪个省

文章插图


风景区概况 杭州西湖在哪个省

文章插图


风景区概况 杭州西湖在哪个省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