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文大藏经的形成过程 巴利文是什么

【巴利文大藏经的形成过程 巴利文是什么】历史上称用古印度一种土著语——巴利语记载的佛教典籍系统为巴利文《大藏经》 。
一、什么是巴利文《大藏经》
巴利文,是古印度一种土著语言,巴利就是经典的意思 。巴利语是佛祖释迦牟尼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通俗语 。据说释迦牟尼说法时就是使用这种语言的,所以后来他的弟子也是用这种文字记录他的经典的 。印度史上佛经的四次结集都是巴利文三藏的结集 。用这种语言记载的佛教典籍系统被称为巴利文《大藏经》 。虽然巴利语早已不通用了,但是因为佛经的流传而保存了下来 。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巴利文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保存下来的佛经看到它曾经的风貌 。
二、巴利文《大藏经》的形成过程
古印度人民流行一种传统的习惯,就是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把佛教典籍背诵下来,因为在当时并不重视书写 。据《锡兰岛史》一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时候,佛经才在锡兰开始文字版的传写 。公元1世纪时,斯里兰卡的佛教僧侣们在该国玛多勒地区的阿卢寺召开佛教大会,史称佛教史上的第四次集结 。在这次会议上,用当地的僧迦罗文对之前传入的佛教典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这就为后来巴利文《大藏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公元5世纪,印度摩揭陀国三藏法师(对通达三藏学者的一种尊称)觉音来到锡兰,他对这里的文献进一步系统地做了整理,把巴利文三藏经文重新用锡兰的僧迦罗文字母全部记录下来 。此外,觉音法师在锡兰时也做了大量翻译工作,他将当时保存很多的用僧迦罗文写的注疏翻译成巴利文 。从此,巴利文的《大藏经》才逐渐完善成形 。
三、巴利文现状
原来的巴利文字母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地的巴利文三藏也都是用他们本国通用的字母记录的 。除此以外,印度也用其本地字母记录并印行巴利文三藏 。

巴利文大藏经的形成过程 巴利文是什么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