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句中医俗语 古人云 痛则不通谁说的



一般不痛,痛则不通是中医的一句话,意思是如果气血畅通,就不会痛 。如果疼痛,说明气血穴位不通,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络不止流行,周围不止,寒气入经,稽延迟……客气不通,所以卒然而痛 。人体经络中的气血是全身循环的 。一旦寒气侵入经络,经血就会停滞不前……如果脉气不畅通,会突然疼痛 。
明代李中梓首先明确提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心腹痛说:近世治痛有以各种痛为真,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有以痛随利减的人,互相传授,认为不容易 。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句中医俗语 古人云 痛则不通谁说的】中医通的思想源于《周易》等早期经典 。《周易》64卦中有泰占卜和否占卜 。泰占卜之所以吉祥,是因为天地交,万物交 。否占卜之所以凶,是因为天地不交,万物不通 。因此,《周易》倡导穷则变,变则通,通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