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方法有两个:演绎和归纳 。所谓演绎就是根据一种理论对当前的现象进行推导 , 比如根据季节推导春夏秋冬、根据周期预测繁荣萧条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指引未来 , 但不知对否 。针对同样的现象可能有好几套理论 , 不同的演绎会推出不同的未来 , 当时当刻不知哪种为真 。即便知道哪种是对 , 也很难知道何时何地会具体发生 。这就是经济分析的难点!
而归纳更接地气 , 对当前的事实进行提炼总结 , 希望得出一个结论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很难前瞻 。即便做了充分的样本调研 , 即便掌握了全盘事实 , 未来可能截然相反 。就像2008年底和2009年初 , 大部分的企业家和一线人员都很悲观 , 看不到订单、望不到前景 。这个时候如果你不相信经济学的普遍逻辑 , 是不会去买股票 , 更不会相信需求会在几个月后神奇般地出现、然后过热!
因此 ,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结合 。根据理论和常识对未来进行预判 , 并且设置几个在过程中可被观测的推断 , 然后在现实中调研归纳 , 以验证这些推断 , 修正预判、调整仓位和结构 。就比如说2008年底 , 彼时一片悲观、股指已经反映了极其悲观的预期 , 而货币开始大量放水 。如果你相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这个时候就可以做一个乐观的预判 , 即便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任何的证据 。当然 , 做了这个判断以后 , 不是高枕祈祷 , 而应该设置各种验证点 , 比如用09年1月上旬五大行的信贷来验证放水的强度、比如用09年1月上旬南方六大电厂的发电量来验证放水的效果 。而这两个数据基本1月15日左右可得 , 这也就是当时上证综指突破2000点向上的原因 。
可是 , 在现实生活中 , 我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更喜欢归纳 , 甚至据此衍生出一些理论 , 我自己就曾经犯过这种错误 。2010年10月央行开始加息 , 按照常理 , 货币收缩、经济放缓、当时以周期为主的股市应该下跌 。可事实上 , A股在2011年1月25日就开始“躁动” , 各种周期品都开始涨价 , 挖掘机的数据也超预期 。现象和逻辑截然不同 , 该相信谁?当年初做首席的我茫然不知所措 , 发动所有周期研究员去调研 , 结果反馈良好 , 而A股也天天上涨 。既然股市上涨 , 总归有道理 , 所以最终我也编了一个逻辑《长尾效应》 。最终经济6月开始回落 , 而股市4月见顶 , 回过头看 , 常识和逻辑还是正确 。
【研究的方法演绎和归纳区别 演绎是什么意思】我在A股这么多年 , 发现股价是最好的说服力 。当年曾经有多少人质疑过康美、康得新和乐视 , 但是当股价不断上涨 , 这些人只能承认研究不够深刻 。这种故事不断重复 , 就像当前 , 很多人相信流动性宽松带来股市上涨 。我在19年8月28日《流动性之惑》分析过流动性的几个层次:其一是货币扩张和利率下行带来的流动性;其二是大类资产配置带来的流动性;其三是风险偏好提升带来场内资金活跃程度的提升 。当前降准降息低于预期 , 力度连2012年都不如 , 更谈不上2008和2015;信贷和社融的发放也很常规 , 并没有大规模扩张的迹象 , 外汇占款几近断绝;利率虽然下行不少 , 但更多反应经济下滑 , 而不是货币宽松;居民认购基金踊跃 , 但并没有出现开户暴增和储蓄搬家的迹象;海外资金流入时断时续 , 场内资金的换手率和交易量都萎缩 。所以我不明白用何指标来表征流动性宽裕和大放水 , 或许所谓的流动性只是因为股市不跌 , 而一旦股市跌了 , 流动性也就不宽松了 。
- 造句 忽略不计的意思
- 进入BIOS方法 boot设置
- 张雨婷把老公当备胎还怀了别人的孩子 张雨婷微博叫什么
- 魔兽世界的第一个副本攻略 逐风者禁锢之颅
- 两条线的叫单加档,前后都是一条线,瘦人穿的多 丝袜两条线在前面还是后面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是谁
- 国旗上的五颗星代表什么
- 无奈我何的意思是什么
- 称赞美食的成语有哪些
- 鲁迅先生童年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