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 一些学者在2012年的时候对一只叫“萨拉”的11岁大母猎豹进行过速度测试 , 发现它跑完100米仅需5.59秒 , 创造了世界纪录 , 因此这只母猎豹也被誉为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猎豹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在强者如林、猛兽众多的非洲稀树草原里面 , 狮子、斑鬣狗都称霸一方 , 花豹凭借爬树的本领也占有一席之地 。
面对群雄割据的局面 , 猎豹既没有狮子般的体格 , 也没有鬣狗般的团结 , 还不具备花豹的攀爬本领 , 唯有以速度见长 , 靠速度破局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文章插图

速度 , 让猎豹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享受了许多便利 , 绝大多数的有蹄类动物 , 都跑不过猎豹 。
2012年 , 一项基于塞伦盖蒂大草原的猎豹捕食行为调查 , 记录下了猎豹的192次猎杀时刻 , 其中114次成功了 , 计算得出它的狩猎成功率为58% , 仅比黑足猫少两个百分点 , 排在猫科动物里的第二位 。
这是什么概念呢?横向对比看下 ,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虎 , 在狩猎鹿类的时候 , 成功率也仅有38%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文章插图

速度是怎样炼成的?
在猫科动物里面 , 猎豹跟美洲狮的关系更近 , 研究发现 , 它们分家的时间并不长 , 只有6百多万年而已 , 在中新世期间 , 它们还有着共同的祖先 , 之后便沿着不同方向演化 , 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
我们观察猎豹的整个身体结构 , 会发现整一个就是专为速度而生的 。猎豹身材高挑、体型纤细 , 却有着结实的肌肉;脊椎又长又灵活 , 非常适合短跑 。
猎豹是猫科动物里 , 爪子最像犬科的 , 它的爪子无法缩进脚掌里面 , 这使得在奔跑的时候 , 能提供较强的抓地力 。而且猎豹有着巨大的鼻腔 , 这使得它们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下 , 能够吸入足够的氧气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 , 当你跑得速度越快 , 视线也就越模糊 , 同时大脑平衡感也变差 。但这种情况在猎豹的身上 , 似乎没有发生 , 它们在高速奔跑的状态下 , 不仅能够时时刻刻盯着猎物 , 而且头脑依旧保持平衡 , 这是为啥呢?原因就出在猎豹的内耳中 。
《科学报告》杂志有一篇研究论文 , 专门讲了这个事情 。科学家们研究了21只猫科动物的头骨 , 发现猎豹的前庭系统在内耳中的占比非常大 , 达到了38%-43.7% , 而其他多数猫科动物的平均值只有32.4% 。
大致意思就是猎豹内耳中有一个独特的构造 , 在这个构造的作用下 , 才使得它们在高速奔跑状态下 , 依然不影响视物 , 以及保持大脑平衡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文章插图

三次狩猎不成 , 猎豹岌岌可危
关于猎豹 , 坊间有“三次狩猎不成必殒命”一说 , 虽然这种说法绝对了点 , 但现实情况也确实好不到哪去 , 因为速度给猎豹带来了绝对优势的同时 , 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
猎豹全力冲刺的速度能够达到112km/h , 但大多数时候 , 它们在狩猎时所用的速度 , 通常在64km/h左右 , 尽管如此 , 猎豹也无法长时间奔跑 。
猎豹虽然速度快 , 但耐力极差 , 运动会在它体内积累大量的热量 , 一旦无法及时排出 , 它们就有生命危险 。所以猎豹往往在一阵追逐之后 , 就要停下来休息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文章插图

在一些纪录片里面 ,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鬣狗们将猎豹的辛辛苦苦捕获到的猎物给抢了 , 猎豹也丝毫没有反抗的迹象 , 这背后的原因 , 就是因为猎豹要休息 。
猎豹在完成一次捕猎之后 , 即便抓住了猎物 , 它也不会马上进食 , 而是选择先休息一阵 , 这是因为彼时的猎豹 , 已经累到没有力气进食了 。
同一生境内的鬣狗 , 往往会瞅准这个时机 , 一把将猎豹的猎物夺过去 , 而猎豹也只能干瞪眼 , 看着猎物被抢走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文章插图

研究发现 , 如果猎豹连续三次狩猎都不成功 , 那么它可能就再也没有力气去完成下一次狩猎了 , 生命变得岌岌可危 。
不过猎豹的狩猎成功率为58% , 理论上它只需要狩猎两次 , 便能成功一次 。但现实却很骨感 , 因为它必须面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压力 , 草原上的狮子、花豹、斑鬣狗、棕鬣狗等等 , 可都盯着它呢!
猎豹食物被抢的概率是10% , 也就是说十次获猎之后 , 就会有一次被抢 , 猎豹的小体格在草原上并不占优势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文章插图

合作狩猎 , 猎豹的明智之举
在以前 , 普遍认为猫科动物里面只有狮子是群居的 , 其他的都是独居动物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 发现动物的群居与独居之间 , 界限是非常模糊的 , 而且在特定的情况下 , 还会发生转换 。
比如美洲狮 , 人们不止一次发现完全陌生的几只美洲狮 , 坐下来一起进食的场景 。
高度合群的雌狮 , 也有独居的时光 , 在雌狮即将临盆的最后阶段 , 它会离开狮群 , 来到安全的场所 , 将小狮子生下 , 然后独自照料到小狮子能够外出活动时 , 才带着幼崽回到狮群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文章插图

在非洲大草原上 , 想要挣得一席之地 , 要么自身足够强大 , 要么团结合作 , 漫长的生活中 , 猎豹也逐渐产生了合作狩猎的明智之举 。
猎豹是营独居生活的猫科动物 , 幼崽在性成熟之后便会离开母亲 。但是人们观察发现 , 猎豹也有团队合作的时候 , 当它们外出寻找猎物的时候 , 如果几只猎豹相遇了 , 会短暂结盟 , 合作狩猎 , 待捕获猎物进食完毕之后 , 又迅速分开独自生活 , 下次有机会还一起合作 。
这种情况叫“短暂集群”现象 , 在很多动物身上都有发现 。合作狩猎 , 毫无疑问是一个明智之举 , 既节省了精力去捕获猎物 , 还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猎物被其他竞争者抢走 。

猎豹的猎杀时刻 为什么猎豹不能长时间奔跑

文章插图

猎豹为了追求极致的速度 , 其实牺牲的还是蛮多的 。比如在高速追逐下扑咬猎物 , 对牙齿的损伤是巨大的 ,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 猎豹将自己的犬齿演化得又小又短 , 根本无法与其他同级的猫科动物相比 。
猎豹在狩猎体型较大的猎物时 , 往往是咬住喉咙令其窒息 , 不像狮虎那般直接咬断 。这种杀死猎物的方式 , 是很容易出错的 , 有时候往往不够彻底 , 猎物晕倒或假死之后 , 待猎豹一松口 , 它们就恢复跑掉了 , 而彼时的猎豹 , 却没有力气再去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