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为什么叫“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

原来由于刚才课堂上我提到了指南针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而且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指南针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的功能,而对指南针的来源及发展历史根本就是只字未提,而孩子们却对这块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啊,那是一股浓厚的学习劲头,犹如雨后春笋般,是那么美好,差点被我掩盖了,顿时一种罪恶感油然而生 。

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为什么叫“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

文章插图
于是课后我去查了一些资料:原因在于,古代中国人指北不用指南针,而用北极星 。中国是个天文学发达的国家,而且位于北半球 。从史前时代,中国人就对天上的恒星、行星、星座很感兴趣,勤于观察 。他们对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是相当熟悉的 。这7颗亮星中的4颗组成斗形,另3颗组成斗柄;而且用北斗星很容易找到位于天北极的十分耀眼的北极星 。
用北极星指北是中国人的常识、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的习惯 。有这个指北的标志物,任何事物是不能和它争锋抗衡的,也不允许与它争,就如同日出指东一样 。正因为如此,指南针的“老祖宗” 也是制成北斗7星的形状,叫司南 。
有了这些知识,我便去解除孩子们心中的疑惑,孩子们乐了,自己心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我更是收获满满!突然,感觉自己对教学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相长,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与学相辅相成,从而使师生共同成长 。
而且各学科之间的教学是相通的,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的,而具有拓展性,可以无限延伸的,数学教学更不应该局限于算理与算法的教学 。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更让我惊异,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我们教学者去发现,去挖掘!如果能够利用孩子们的兴趣特点作为我们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策略和依据,来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和提高,那一定会是一堂值得期待的课吧!。
日常生活中,一般都喊指南针,这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1、黄帝大战蚩尤,用的是指南车,是往南方走出迷雾的;
2、北半球,太阳在南方,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指向南方为方向标准;
3、最开始的指南针原型叫“司南”,影响到后来叫法 。
指北针的称呼多见于地图学、地形学等测绘类学科,这与中国的现代科学从西方引进应该有一定关系,因为西方多称为指北针 。
指南针也叫指北针,只不过是传统的叫法而已 。
1楼说的有道理 。以前的司南勺柄是指向南的 。所以说是指南,一直说到现在,现在指南针也叫指北针 。
为什么叫指南针呢?就是因为这东西用来指南的 。况且,最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一书中,就记载了现在称为指南针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并在东汉王充《论衡》中便记述了司南的具体形制,“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
且,指南针不但最早为中国发明,并随后演变成罗盘并应用于航海事业上 。
北宋朱?镀褐蘅商浮芬皇橹校钤缂窃亓撕胶V惺褂弥改险氲那榭觯爸凼κ兜乩恚乖蚬坌牵缭蚬廴眨薰壑改险搿薄F浜螅纤胃=肥胁八?当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政府机关)提举赵汝适在所著《诸蕃志》中提到,“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胜似系焉” 。
就在这一时期(北宋末南宋初,约为1180年左右),中国的指南针(或者说罗盘)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 。此后,罗盘在世界航海事业上被广泛应用,因此才有15世纪-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理大发现 。这一切,按照中国官方的历史教科书来看,由于这一渊源关系,欧洲人的指南针亦是应来“指南” 。
后来查了一下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指南针词条,才发现事情远非“指南”一说这么简单 。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两个不同的词条来解释:
第一个词条为“direction determinants”,即方向指定仪器,解释如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磁指南和机械指南两种,磁指南发明于公元前3世纪,称为‘司南’……机械指南仪器为指南车,约在3世纪发明……”
第二个词条为“compass”,译为“罗盘”,即通常意义上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
解释如下:“航海或勘测时在地球上使用的基本测向仪器,……最老、最常用的罗盘为磁罗盘,……12世纪,显然中国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各自发现,一块天然磁石,一种自然界存在的磁性矿石,漂在水中木棒上时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两个词条其实是对指南针作了区分 。
一种是在陆地上、较简单的指南仪器,源于中国司南(也应该仅仅使用于出产在中国的指南针),另一种是用于航海和勘测上、较专业的指北仪器,欧洲和中国同时出现,无先后之分 。
分歧就这么出来了,对比这两个词条,发现大英百科全书似乎把“中国是最早发明指南针”这一说法完全给推倒了,因为在欧洲历史上,罗盘才是真正的“指南针”,并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争霸海权和开拓殖民地等近现代历史的决定性事件中,与火炮和航海术一样扮演了功不可没的角色 。
对“中国古老的指南针”不但否定,而且用了两个不同的词条加以区分 。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也有指南针和罗盘(磁罗盘)两个词条,但不论是对指南针的解释,还是对罗盘的解释,都最终追溯了到战国的“司南”,这两种不同的指向仪器是同源关系,而没有像欧洲观念中区分的如此泾渭分明 。
因此,康熙的说法和佩雷菲特对其的嘲笑便有了答案——显然,康熙认同指南针和罗盘同出一源,用来指南,而作者佩雷菲特则按西方人的观念,认为指南针显然应该是罗盘;佩雷菲特则认为,罗盘是欧洲人自己发明的,与中国的“司南”没有必然联系,罗盘用来指北,而中国的司南则用来指南 。
这似乎是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上的误解 。当然,罗盘和“司南”到底什么关系,现在还是各有各的说法 。
此外,佩雷菲特对康熙固执地认为指南针用来指南作了解释 。他认为,康熙之所以认为指南针用来指南,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南是四个方位中最尊贵的方位,皇帝的御座、宫殿、陵墓,寺庙,甚至紫禁城,一切尊贵的建筑物都朝向南方 。
他继续写道,“虽然皇帝是来自北方的满人,他的论据却是始料不及的:‘在北方,一切活动在凋萎,在衰亡 。吸引磁针的力量怎么可能来自北方呢?’……‘力量、精气和繁荣都在南方’” 。
听佩雷菲特一说,似乎也不无道理 。但,中国史书上对司南的记述确实为“其柢指南”,并没有因为后来“南”变成了一种皇帝尊贵的象征才改的方向 。
这位曾先后六次访问中国的法兰西学院院士,用这种说法来解释康熙认为指南针指南是合理的这一固执的想法,到底算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是误解呢?
到现在来说,中国人认为指南针指南,欧洲人认为指南针指北,皆合理 。因为现在的指南针为棱形,指针两头均衡,并非如“司南”只有一个杓柄,指南指北之争,似乎徒费口舌 。
回答者: 乱线 – 副总裁 十级

【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为什么叫“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指的是地理北极地磁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