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文章的祖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改造文章的祖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此诗出自曹操的《短歌行》,全诗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改造文章的祖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文章插图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作者简介: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 。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
赏析:
《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
坦白说,不行!因为您说的是文学造诣 。
改造文章的祖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文章插图
诸葛亮是:“一腔忠臣血”+“一颗玲珑心”+“一手好文章” 。
改造文章的祖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文章插图
相传,是诸葛亮发明了 孔明灯
改造文章的祖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文章插图
曹操的文学造诣在中国所有的文学家里都是数得上的,说他能跻身于古今排名前十,都不为过;而诸葛亮的美名远扬,并非由于他的文学造诣 。
一生戎马倥偬的曹操,文学造诣了得!
诸葛亮是一个志虑忠纯和饱读诗书的人 。单凭文章水平,只要一个人勤奋苦读,再加上一些外在的家庭和环境条件,就能在纯文学上,达到诸葛亮水平 。而要达到曹操文学水平,就需要一些文学天赋了,说明确点——天赋少了都不行!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龟虽寿》
… …
其实曹操文学作品里的众口皆传的名句,实在是太多了,无法一一例举 。这些句子,无论谁写出来,都能流传至今,根本不依附于曹操的名气——其原因就是——其文学造诣太高了!
应该说,以上这些世人熟知的句子,经常被人吟诵,但,有的句子,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是出自曹操 。
再看看以下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 …
以上这些也是非常著名的句子,粗略想来,是不是有很浓的“诸葛丞相”气息?任何人读诸葛亮的文章,都会发出感叹——写得好棒!但是,要说“文学造诣很高”,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想到这个方面 。
说白了,在文学造诣方面,诸葛亮和曹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
诸葛丞相是智慧的化身、志虑忠纯的代言人,辉耀万代
其实啊,根本不需要让诸葛亮和曹操比什么“文学造诣”,诸葛亮的忠贞报国、竭虑为民的精神,和他“古今罕有能与其比肩”的智慧,及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事迹,使他——无论在什么时代人们心中的形象,都绝不亚于曹操——
——甚至,有过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