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哥是什么意思:“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齐大非偶尼哥是什么意思 , 这典故的背后还真是有一段孽缘 。

尼哥是什么意思:“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尼哥是什么意思:“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尼哥是什么意思:“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周王朝礼制森严 , 社会生活都被安排管理的妥妥帖帖 , 连宗庙祭祀的昭穆制度都被安排好了 。周礼和宗法制度联系在一起 , 就形成了周天下的国际社会的《联合国宪章》 , 周天子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维护这套礼法制度 。后来经济发展了 , 发动战争的成本越来越高 , 而且人心也开始不再古朴 , 不愿意再打仗 , 周王室维护这套国际秩序越来越吃力(跟现在的美国相似) , 所以周王室渐渐不大方了 , 要各地索要方物和财物 。遇到一些外族攻打时 , 周王室也没有力量去攘除外夷了 。
尼哥是什么意思:“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周王朝初年的势力范围)
这样 , 周王室的威信逐渐丧失了 , 礼崩乐坏的时代就开始了 , 各个诸侯国里都发生了有悖于礼法、宗法的事 , 周王室也管不了了 。
在滨海地区的齐国的国君齐僖公有两个被诗经百般赞颂的两个女儿 , 一个叫做宣姜 , 一个叫做文姜 , 双双成为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 。关于这姐妹俩的美 , 《诗经》里有记载:“有女同车 , 颜如舜花 , 将翱将翔 , 佩玉琼踞;彼美孟姜 , 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 , 颜如舜英 , 将翱将翔 , 佩玉将将;彼美孟姜 , 德音不忘 。”这样的姐妹花 , 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掀起了一番求婚热潮 。
这姐姐宣姜本来许配的是卫宣公的儿子伋 , 但是卫宣公是个老流氓 , 听说齐宣姜艳若桃李 , 顿时垂涎三尺 , 居然来了个“掉包计” , 在黄河边上筑了一座新台 , 把新娘拦截了下来 , 自己钻进洞房当了新郎 。虽然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男女关系确实乱得够呛 , 但是卫宣公的这种行为在当时也是为世人所不齿的 , 《诗经·邶风》中有一篇叫《新台》 , 讲设网本为捕鱼 , 却事与愿违 , 得了个癞蛤蟆 , 说的是这件事 。
(宣姜入卫新郎被掉包)
这宣姜算是毁了 , 齐僖公便将希望寄托在了小女儿齐文姜身上 。为示郑重 , 齐僖公向国际上发布了外交照会:我家次女文姜已长成 , 各国诸侯、世子可前来提亲 。各国公子、世子早就垂涎文姜的美色 , 来齐国提亲的人络绎不绝 。这文姜几经比对 , 最终她看上了郑国世子姬忽 。这个郑国世子 , 长得高大威武 , 行端礼正 , 很有男子汉的气魄 。按理说 , 也是门当户对 , 郎才女貌 。
齐僖公心里的石头算是可以落下了 。可是这姬忽回到郑国后 , 竟然听信了别人说的“齐大非偶”的话 , 要毁婚 。这个进谗言的人是这么解释“齐大非偶”的 , 郑国是小国 , 娶了齐国这样大国国君的女儿 , 日后必定受欺负 , 不如不娶 。姬忽竟然也听从了 , 放着国际上盛名已久的美人不要 , 向齐国提出退婚 。
【尼哥是什么意思:“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其实 , 姬忽之所以毁婚 , 可能还跟文姜的姐姐宣姜有关 。宣姜早有艳名 , 而卫国就在郑国边上 , 郑国肯定也是知道的 。这么混乱的关系 , 让郑国人觉得这个齐国毕竟是个外姓(姜姓、吕氏)诸侯国 , 没有受过周礼熏陶 , 不会是一个好媳妇 。
春秋时 , 男女关系还是比较开放的 , 郑国、卫国的民歌都有说到野合的事 , 而且几乎在同时在蔡国、息国还发生过因为息夫人而亡国的事 , 所以公子王孙世家对于找媳妇这事还是比较慎重的 。
本来 , 这在春秋时候的开放风气下也没什么 , 姬忽不愿意抱美人 , 自然会有人上门来提亲 。可是这文姜却是生性刚强 , 从小锦衣玉食 , 从来没有被违逆过 , 一下子被拒绝婚事 , 心理上接受不了 , 就病倒了 。
(文姜也是当时的国际名媛)
她这一病下 , 他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来探望她 。这一来二去 , 兄妹感情迅速升温 , 竟然就因此如胶似漆了起来 。随着事情的发展 , 他们两的行为越来越名目张胆 。很快 , 被他们的父亲知道了 。家门不幸 , 齐僖公在气愤之余 , 很想把事情快速处理妥当 , 不然这桩丑闻流传出去 , 齐国在国际上就没法混了 。
这时 , 齐国旁边的的鲁桓公新登基 , 想攀求齐国这样的大国给自己当外援 。于是 , 便派人到齐国向齐文姜求婚 。齐僖公立即答应了这桩婚事 , 还迅速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 , 迫不及待地要把文姜嫁出去 , 为了防止再出纰漏 , 他还命人严加看管 , 不准诸儿与文姜再见面 。文姜要嫁出去了 , 姜诸儿可急了 , 让他魂牵梦饶的妹妹要去给别人当老婆 , 他心里有着一万个不愿意 , 但他却不能阻挠这场婚事 , 只能暗地里伤心着急 。
在文姜出嫁的前一天晚上 , 姜诸儿终于找到机会在一把纸扇上写了一首诗 , 传递给了齐文姜 。诗句是这样的:桃树有华 , 灿灿其霞 , 当户不折 , 飘而为直 , 吁嗟复吁嗟!齐文姜的答复是:桃树有英 , 烨烨其灵 , 今兹不折 , 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这意思再也明显不过了 , 他们还有再见的机会 。
这文姜嫁到了鲁国 , 成了嫡室夫人 , 生了一个儿子 , 就是后来的鲁庄公 。过了几年后 , 齐僖公去世 , 公子诸儿成了新的齐公 。这样一来 , 他就要求鲁国让文姜经常来齐国探亲 。由于保密工作做的好 , 鲁桓公不明所以 , 就一一安排了 。文姜到了齐国后 , 很快齐襄公与文姜就又出双入对 , 颠鸾倒凤了 。对于文姜的迟迟不归 , 鲁桓公也驾着车去接她 , 结果撞见了这段不伦之恋 。鲁桓公气愤不已 , 夺路而走 , 齐襄公就派了公子中的大力士叫做彭生的 , 跳到鲁桓公的车上 , 捏断了他的肋骨 , 鲁桓公活活痛死了 。
(鲁桓公头上有点绿)
鲁桓公去世后 , 他的嫡子 , 就是文姜的孩子做了鲁公 , 文姜也不方便久不归国 , 就说思念故土 , 希望在鲁国边境上长期看着齐国 。鲁庄公就让人在边境修了一个宫室给母亲文姜居住 。这齐襄公经常打猎来到边境 , 晚上就住在这里 。
后来齐国发生了叛乱 , 齐襄公被人杀死 , 齐国大乱 。公子小白最后做了齐君 , 就是齐桓公 。文姜见齐襄公去世了 , 就彻底收心了 , 回到鲁国都城 , 全心协助儿子治理鲁国 , 表现出了出色的军政才能 。所以 , 后世对文姜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
如果当初姬忽不悔婚 , 顺利嫁入郑国的文姜 , 是否还会有这种不伦之恋?那又是未知之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