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影响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汉字从一字,一个词语、成语,到一句谚语,一个寓言故事,无不包含了中华五千年璀璨文化,成为了世界上最为深奥的语言文字 。今天我要来说说“坐冷板凳”,想必大家都有听过,其实它是一个成语,比喻不受重视而担清闲的职务,或是长久等待接见的意思 。此次山东济宁曲阜之行,有幸来到《世界遗产名录》的“三孔”即孔庙、孔府、孔林,也了解了“坐冷板凳”这个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孔府,又称为“衍圣公府” 。“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止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承袭三十二代,近900余年 。孔府位于今天山东济宁曲阜市区,与孔庙一墙之隔 。孔府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由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建造 。(拍摄于山东济宁曲阜 。)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整座孔府布局严谨、气势恢宏,现存基本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布局,共九进院落,有厅、堂、楼、轩、房等建筑共480间,总占地面积7.4公项,真不愧为“天下第一人家” 。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孔府原为历代衍圣公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建筑功能区分明确,排列井然有序 。前堂为处理公务、会客等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俗称为“官衙” 。后寝为孔氏家族生活的地方,俗称“内宅” 。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孔府内的一房一瓦、一碑一树,无不体现着“天下第一家”悠久渊源的历史和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以德为政的孔氏家风熏陶 。如今当我们走进孔府,聆听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尚能感受到这其中的深刻含义 。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孔府前堂分为大堂、二堂和三堂,是世代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地方 。在大堂与二堂之间有一穿堂厅,长长的厅廊内没有多余的家具和装饰物,只是在左右两边各放着一张红色的长凳,别看这两张凳子普通,它可是大有来头哦,人称“冷板凳” 。如果你有导游讲解,她肯定会提醒你不要去坐“冷板凳” 。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冷板凳”是怎么来的?这是发生在明朝的故事,一代权臣严嵩的孙女嫁于孔子第六十四代嫡孙、衍圣公孔尚贤,与孔府结成姻亲 。然而权倾天下的严嵩贪张枉法、诬陷忠良,倒行逆施,成了朝野共讨的罪臣 。此时他想通过圣人之后衍圣公的特殊身份,到嘉靖皇帝那为自己求情 。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严嵩到了孔府后,经仆人禀告多时不见回音,就坐在了穿堂厅内的红色长凳上,急躁不安 。严嵩在此坐等了一天,衍圣公始终未予接见,坚定了不徇私情,严嵩只好无果而返 。没过多久严嵩被朝廷抄家,无家可归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四月二十一日,严嵩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死时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也没人前去吊唁 。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后人还为此赋诗:敦实红漆阁老凳,观者嬉笑讽严嵩 。权奸当道多显贵,身败难求衍圣公 。生动描写了诗礼传家、深受勤廉家风影响的孔氏后裔风范 。如今我们看到的红色长凳就是当时严嵩所坐的那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也以此凳警示后人:一定要以德为本,保持清廉的良好作风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

成语的来历与故事 冷板凳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