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光环背景时代宗教地理边界居民 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国简介


神圣光环背景时代宗教地理边界居民 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国简介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外文名
Kingdom of Jerusalem
别名
耶路撒冷
所属地区
亚洲
国庆日
1099年
主要城市
耶路撒冷、阿卡
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
中文名
耶路撒冷王国
政府信息
政体
君主制
其他信息
存续时间
1099~1291
耶路撒冷王国编辑
亚洲君主制基督教国家
耶路撒冷王国(Kingdom of Jerusalem) , 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于1099年在黎凡特(Levant)建立的基督教王国 。该王国于1291年在阿卡城沦陷后遭到毁灭 。
耶路撒冷王国建国时 , 国家版图只是由一些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被十字军占领的村庄和城市组成 。经过后来的几代国王的扩张 , 王国的实力大增 。终于 , 在12世纪中期 , 王国大致上占有了圣城以及其周边的大部分地区——即现今的耶路撒冷 , 黎巴嫩 , 巴勒斯坦地区的大片土地 。王国的土地从黎巴嫩一直向南到西奈沙漠 , 在东方到达当代的约旦河以及叙利亚地区 。王国还曾试图将其版图扩张到当时法蒂玛王朝拥有的埃及 。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的影响力还扩张到了其他十字军建立的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等 。
该王国于1291年在阿卡城沦陷后遭到毁灭 。
目录
1神圣光环2背景时代中世纪鼎盛时代筹备东征圣地与突厥人
十字军东征建立王国3历史沿革王国盛衰耶路撒冷陷落
4宗教5地理边界6居民7早期王国生活社会人口分布
人口经济教育政府法律体系8王国纹章
神圣光环
编辑

神圣光环背景时代宗教地理边界居民 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国简介

文章插图

耶路撒冷王国
耶路撒冷 , 提起这个名字就会让人联想到“神圣”这个字眼 。然而自他诞生之日起 , 伴随着他神圣的光环 , 这个城市遭受的是难以计数的磨难 。圣城耶路撒冷似乎是随着历史的诞生而诞生的 , 在圣经的记载中 , 根据希伯莱人的传说 , 认为耶路撒冷是由希伯来人始祖亚伯拉罕的先祖闪(诺亚的长子)所建立的 , 此后耶路撒冷被迦南人(希腊人称迦南人为腓尼基人)所征服 , 直到伟大的大卫王打败了迦南人 , 并以耶路撒冷为首都 , 建立起了以色列王国 。
根据圣经记载 , 此后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个犹太教堂(所罗门神殿) , 从此耶路撒冷成为了以色列的文化中心 , (这个犹太圣殿甚至成为了附近许多非犹太教组织的礼拜堂) , 因而这一时期被称为“第一圣殿时期” , 耶路撒冷在此其间成为了犹太教惟一的圣地 。
所罗门王去世后 , 以色列北部的10个部落以撒马利亚为中心分裂出了一个新的以色列王国 , 而耶路撒冷则成为了南部犹太王国的首都 。在“第一圣殿时期”末期 , 也就是公元前9世纪以后 , 圣经所述的犹太王国历史经考古确认进入了信史时期 。
此后耶路撒冷作为犹太王国的首都达400多年之久 , 其间曾在公元前701年 , 面对军国主义亚述帝国的围城而屹立不倒 , (相反北面的撒马利亚则在此前20年被亚述彻底摧毁 。)
然而在公元前586年 , 耶路撒冷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并被摧毁 , 第一圣殿被焚毁 。大批犹太人被强行迁往巴比伦 , 犹太民族开始了其流离失所的日子 。犹太民族经过数个世纪的“巴比伦之囚”后 , 征服了巴比伦的波斯帝国 , 允许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重建耶路撒冷 。
其后数个世纪 , 犹太人的巴勒斯坦作为波斯、希腊和罗马的一个省份 , 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自治 。公元前19年左右 , 处于罗马帝国保护下的犹太希律王重建了圣殿 , 史称“第二圣殿” 。希律王死后 , 罗马帝国在公元6年取消了犹太人的自治权 , 改由帝国直接控制 。
公元66年 ,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爆发了要求独立的第一次犹太起义 , 公元70年 , 罗马皇帝提图斯镇压了犹太人起义 , 并下令再次摧毁耶路撒冷城和圣殿 , “第二圣殿”被毁 , 仅留下一段如今以色列人顶礼膜拜的圣地——“西墙”(哭墙) 。

神圣光环背景时代宗教地理边界居民 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国简介

文章插图

萨珊波斯
公元前6年左右 , 基督教的两位圣祖(施洗者)约翰和耶稣分别诞生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恒 , (以后罗马教廷将公元前1年12月25日定为耶稣降生日 , 但这个日子只具有神学和节日意义 。)
公元26年 , 圣约翰在耶路撒冷附近开始传道 , 耶稣成为了第一个受洗者 , 随后不久 , 耶稣就在迦南出现了神迹 。此后耶稣和约翰一起在巴勒斯坦各地开始传教 , 并在约翰被杀后 , 独立传教 。
公元30年3月13日星期五 , 耶稣被犹大出卖后 , 被钉死在了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 , 3月15日星期日 , 耶稣于耶路撒冷复活 , 并向其门徒显灵 。作为圣子耶稣殉难和复活的地方 , 耶路撒冷因而在此后成为了基督教的最高圣地 。
公元2世纪 , 罗马皇帝阿德里安打算将耶路撒冷改造成罗马多神教城市 , 于是下令限制城内犹太人的宗教活动 , 这再次激起了犹太人的反抗 , 爆发了第二次犹太人起义 , 阿德里安毫不留情地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 , 犹太人被杀者超过50万人 。随后阿德里安将耶路撒冷改名为异教名的“伊利亚” , 并禁止犹太人进入城内 , 犹太民族从此失去了家园和圣地 , 开始了其长达1800年的流浪之旅 。
公元4世纪 ,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力图确立基督教的国教地位 , 于是他决定将耶稣受难的耶路撒冷确立为基督教的中心 。

神圣光环背景时代宗教地理边界居民 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国简介

文章插图

萨珊波斯
公元335年 , 君士坦丁皇帝在耶路撒冷建成了“圣墓大教堂”(ChurchoftheHolySepulchre) , 地点选在耶稣被钉的原址 , 教堂内保留有据称是受难的耶稣圣体下葬前躺过的石床 , 是基督教会无与伦比的珍贵圣物之一 。由此耶路撒冷确立了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圣地地位 。(圣墓大教堂当代是东正教 耶路撒冷牧首区的总部 。)
公元614年至629年期间 , 耶路撒冷被萨珊波斯短暂占领 。公元638年耶路撒冷沦陷于阿拉伯人之手 , 由于古兰经在希伯莱人历史传说的叙述上几乎和圣经如出一辙 , 所以耶路撒冷城对于穆斯林来说也具有真主最初恩泽的地位 , 于是伊斯兰人毫不犹豫地要把这里建成穆斯林的圣地 。60年后 , 在犹太人圣地的“圣殿山”上 , 紧挨着犹太教圣物“西墙” , 阿拉伯人建起了“圣石清真寺” , 这个清真寺里保存了一块穆罕默德在他的《言行录》(Hadith)中提到了圣石 , 据说穆罕默德正是夜里从这块石头上登上天堂和安拉对话的 。这块圣物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 , 仅次于在麦加的那块陨铁 , 于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又成为了伊斯兰最重要的圣地之一 。当代的圣殿山上 ,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挤在一起 , 一边打架 , 一边朝贡各自圣迹的情形 , 相当壮观 。
背景时代
编辑
中世纪鼎盛时代

神圣光环背景时代宗教地理边界居民 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国简介

文章插图

耶路撒冷王国
11世纪被认为是西欧“中世纪鼎盛时代”(high middle ages)的开始 。9世纪以来困扰欧洲多年的外族入侵的威胁:北欧人、马扎尔人和阿拉伯人都早已消除了 。北欧人在法国西北 部、英格兰和意大利南部定居下来 , 融入了基督教社会;马扎尔人于955年在奥格斯堡会战之后退回匈牙利并定居下来;西班牙科尔多瓦的伊斯兰帝国陷入分裂 , 丧失了威胁北方的能力 。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 , 封建制度巩固了下来 , 西欧的人口在11世纪末已经达到了1亿左右 , 超过了罗马帝国全盛期的人口 。这一时期 , 西方基督教教会通过克吕尼修道院改革(即“克吕尼运动”)以及教皇选举制度变革 , 成为一种超越世俗国家的权力中心与象征 。基督教会的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和权利 。同时 , 教皇与西欧各国国王之间 , 有着越发尖锐的利益冲突 , 双方都希望凭借一场战争进一步掌握和扩大权利 。
还需要注意到的一个情况是 , 中世纪的欧洲是以封建分封制作为政治基础的 , 为数众多的封建领地纷纷采用长子继承制作为家族传承的主要方式 , 这就导致长子以外的其他诸多子嗣渐渐变得除了一个高贵的头衔之外一无所有:他们作为骑士没有领地并且负债累累 , 无法过上与自己的头衔相匹配的荣耀生活 。于是在客观上这一阶层迫切需要对外扩张来建功立业 , 掠夺财富 。中世纪欧洲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以及大量的天灾人祸导致劳动人民也苦难重重 , 处境悲惨 。在11世纪 , 欧洲一些地方自然灾害严重 , 与之伴随还有疾病的流行 。例如 , 法国在这个世纪的100年之中 , 灾荒的年景竟占有1/4 , 而在这个世纪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 , 西欧连续7个年头的干旱致使粮食严重减产 , 饿死人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因此这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同样渴望着能有一个改变穷困潦倒的命运、甚至获得令人向往的财富的机会 , 从而形成了参加十字军前往东方的最基层的来源 。
上述情况的存在对于西欧社会来说无疑是不容忽视的不稳定因素 , 很可能成为社会内部矛盾和冲突激化的源泉 , 因此一场对外战争既可以为统治者起到疏导和转移矛盾、平抑危机的作用 , 而且也会在实质上满足他们扩张领土的野心 。
同时 , 长期以来东西方教会之间的矛盾在11世纪中期终于造成了重要的后果 , 克吕尼派教皇利奥九世(Pope Leo IX)与君士坦丁堡主教长(君士坦丁堡牧首)瑟如拉留(Michael Cerularius)之间长期不睦 。公元1054年 , 教皇利奥九世的代表拿着教皇革除瑟如拉留教籍的诏谕(见色路拉里乌分裂) , 放在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教堂的圣坛上 。主教长瑟如拉留盛怒之下 , 一报还一报 , 也革除了教皇利奥九世的教籍 。于是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为二:东方为希腊教会(Eastern OrthodoxChristianity) , 西方为拉丁教会(罗马教会WesternChristianity Church) 。然而 , 不论在西方 , 还是东方 , 试图吞并对方、重新统一基督教的努力一直都在进行着 。
于是 , 一场战争的客观舞台已经搭建好了 , 似乎一切万事具备 。但是最后促成十字军的原因则是从东方传来的讯号 。
在上一个千年快要结束的时候 , 近东地区已经基本上稳定了下来 , 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人之间达成了某种均衡的态势 。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是开放而安全的 。圣城掌握在穆斯林手中 , 既是基督教的圣地 , 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 , 吸引了无数虔诚的朝圣者 。但是这种平衡被后来的塞尔柱突厥人打破 。与西欧的兴起相对应的 , 是东方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
10世纪是拜占庭帝国的极盛时期 , 但1025年皇帝巴西尔二世死后 , 帝国陷入杜卡斯王朝和科穆宁王朝两大家族的斗争中 。更严重的是北方的斯拉夫人 , 地中海西部的诺曼人和东方的突厥人开始同时对帝国构成了威胁 。尤其是塞尔柱突厥人 , 在阿拉伯帝国崩溃后他们大批涌入中东 , 皈依了伊斯兰教 , 于11世纪中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 。
1071年在小亚细亚的曼齐克特之战中 , 突厥打败了拜占庭军队 , 俘虏了皇帝罗曼努斯四世 , 从此拜占庭帝国在近东的战争中节节败退 , 无力抵挡 , 以至于首都君士坦丁堡都处于敌人的战略围攻之下 。而且突厥人不再象阿拉伯人那样文明 , 对欧洲去圣地的朝圣者倍加刁难、课以重税 , 进行经常性的抢掠和侮辱 。这种情况传回欧洲以后 , 引起了基督教社会的极大愤怒 。迫于突厥人的压力 , 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皇帝亚力克修斯·康姆尼纽斯(阿历克塞一世Alexius I)最后不得不向教皇和西方教会求救 , 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军事援助 , 打败这些异教敌人 。他写信给伟大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St.Gregory Ⅶ) , 请求西方派出一支雇佣军队伍 , 帮他夺回他的失地 , 而沿途的战利品都归雇佣军所有 , 并许诺事成之后教会将重新统一在罗马教皇的威权下 。
筹备东征

神圣光环背景时代宗教地理边界居民 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国简介

文章插图

耶路撒冷王国
格列高利七世大为动心 , 并计划亲率50000基督教大军东征 , “与神的敌人争战 , 直到耶稣基督的坟墓所在地” 。但不久他陷入与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的长期斗争 , 于1085年忧郁而死 。东征的计划被他的后任继承了下来 。
格列高利七世的继承人是乌尔班二世(Urban Ⅱ) 。他世俗名奥托·德·拉普利 , 本是法国香槟区的一名贵族 , 受过良好的教育 。后来抛下自己的头衔 , 先后做了克吕尼派的修士 , 副院长和红衣主教 , 在1088年被选为罗马教皇 。根据史料的记载 , 这位教皇不仅仪表堂堂而且能言善道 , 他充满了近于狂热的宗教激情 , 而同时也是位政治敏感、手段高明的外交家 。亚力克修斯皇帝的吁请让他开始作出宏伟的构想:西方基督教世界将以极大的努力收复圣陵;军队集中在教皇的名下 , 可以让欧洲的统治者们不再彼此征战不休 , 给欧洲带来和平;基督教统一的理念也可以因此带到东方 , 最终甚至可以将长期倾轧不和的东西方教会重新统一在教皇治下 。
圣地与突厥人
乌尔班二世教皇于1095年前往法国 , 出行前他已透漏 , 他此行要去公开讲到“圣地与突厥人”之事 。8月教皇到达法国 , 考察那里教会的克吕尼派改革运动情况 。他在勒皮向各地教士写信 , 决定于11月召开宗教大会 。9、10月间他巡视了法国南部各地 , 于11月中旬到达了克勒蒙(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 。宗教大会于11月18日开幕 , 300名教士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推进克吕尼改革的决议 , 其中包括限制买卖圣职、禁止教士结婚等 。会上还决定 , 以通奸罪将法国国王腓力一世革出教门 。教皇宣布 , 在会议结束的前一天 , 即11月27日 , 他本人将对公众发表一次重要的公开演说 。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附近地区的很多人闻讯都赶到克勒蒙来聆听教皇的演讲 。
11月27日当天 , 由于来的听众太多 , 城里的教堂根本容不下 。于是城东门外的空地上搭起了一座平台 , 设立了教座 。不过 , 听众中并没有很显耀的贵族 , 只有本地的贵族被教皇邀请参加了这次盛会 。教皇的这次演说无疑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演说之一 , 很有可能就是最成功的一次了 。他提到耶稣的降生、成长、受洗、在圣地的游行、教导与行善 。他使听众看到耶稣的被捉、被钉、死亡与埋葬 。他充满感情地描述每一个救主所到过而成为神圣的地方 , 然后 , 他严厉的指责异教徒对圣地的亵渎 , 以及对朝圣者的虐侍 。
他向前来朝拜与聆听演讲的信徒们这样描述了圣地基督徒的苦难——“信徒的财产被剥夺、家园被焚毁、妻女被凌辱、教堂被亵渎、圣物被践踏……基督的圣墓被野蛮人占领 , 圣地由于他们的卑鄙无耻而蒙羞 。”
他召唤信徒们行动起来 , 从罪恶的突厥人手里夺回基督的陵寝 。他还迎合贵族们喜好比武大赛的习性 , 发出这样的呼吁:这是一场和凶残的敌人——包括巨人和龙——进行的战争 , 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一次大比武” 。他应许所有参加的人可以减少在炼狱中受苦的时间;又应许为此圣战而丧生的人可以得着永生 。乌尔班二世宣布了向耶路撒冷进军的所谓圣战计划 。他宣讲到:
“你们 , 听我演讲的人 , 真正信奉上帝的人 , 被上帝赐予权力、力量和伟大灵魂的人 , 祖先是基督教世界栋梁之材的人 , 其国王曾经抗击异教徒进犯的人——我召唤你们!清除 覆盖尘世的污垢 , 把你们的宗教拯救出来……啊!勇敢的骑士们!忠诚的教友们!战无不胜的祖先的后代们!你们不能败坏祖先显赫的名声 。你们不能被儿女私情缠住了腿脚 , 你们要记住救世主的圣谕——爱父母胜过爱我的人不值得我的保佑 。那些为了我的名义 , 抛弃田产、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的人会受到百倍的回报 , 会得到永生!”
他向信徒保证说 , 所有参加圣战的信徒将得到上帝的保佑 , 这些人从前以及在远征中所犯的一切罪孽 , 都将获得救赎 , 其灵魂将在天堂永享无尚的荣耀;同时 , 他还以教皇名义下达宗教法令——所有参加圣战的人 , 所欠债务悉数免除 。
“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 , 其肥沃和丰富超过世界上的一切土地 , 是另一个充满欢乐的天堂 。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贫困、饥饿和忧愁 , 老人几乎死光了 , 木匠们不停地钉着棺材 , 母亲们抱着孩子的尸体 , 悲痛欲绝……教民们 , 那东方的国家是那么的富有 , 遍地是牛乳、羊奶和蜂蜜 , 香料、胡椒和黄金宝石俯拾皆是 。谁到那里不会成为富翁呢?去吧 , 把十字架染红 , 作为你们的徽号 , 你们就是‘十字军’ , 主会保佑你们无往而不胜!”
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 , 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6日在克莱蒙(法国)召开的高级宗教会议上宣布的 。约有10万人参加了这次东征 。
1097年 , 十字军由君士坦丁堡附近渡海进入小亚细亚 , 攻占罗姆苏丹国国都尼西亚 。
1098年 , 又攻占埃德萨和安条克 , 建立起最初几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 。
建立王国
1099年7月 , 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 , 建立耶路撒冷王国 。耶路撒冷王国按照西欧封建制模式制订了《耶路撒冷条例》 , 其中规定了封建世袭制度以及领主和附庸关系 。耶路撒冷王国的臣民 , 无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突厥人 , 还是信仰基督教的叙利亚人和希腊人 , 皆沦为封建世袭领主的私家农奴和依附民 。十字军在东方建立的其他国家 , 均附属于耶路撒冷王国 。城乡居民多次举行起义反抗奴役者 。为控制十字军征服的土地和人民 , 建立了僧侣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 。
第一次十字军战争是200年间 , 十字军东方战争中惟一对穆斯林取得胜果的战事 , 夺占耶路撒冷圣城 , 夺回主的圣墓 , 在当时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发了空前轰动 , 也是乌尔班二世至死未曾想象过的大捷 。自然 , 它受到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累世的传诵 , 众多随军教士及后世的教会编年史家都在竭力记述此役 , 赞美基督大能 , 如神迹般传诵 。同时 , 这场战争及其后拉丁东方的建立 , 更是影响了整个东地中海格局 , 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 受到各方的强烈关切 。拜占庭、亚美尼亚、突厥人、阿拉伯人 , 各种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陈辞 , 详述此事 , 以资借鉴反思 。第一次十字军战争无疑是中世纪记载最为丰富、史料最为充分的历史事件之一 。
所谓第一次十字军战争 , 始于乌尔班二世克勒芒会议首倡 , 是西欧军事贵族集团持“收复主的圣墓 , 支援基督教兄弟”之名 , 向近东及耶路撒冷进军所引发一系列战事之总括 。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纷繁复杂 , 与东地中海剧变有着直接关系 。11世纪中后期 , 迅速崛起的塞尔柱帝国入主近东 , 主宰耶路撒冷 , 连败拜占庭和法蒂玛王朝 , 如入无人之境 。同时 , 拜占庭自马其顿王朝终结后陷入颓势 , 内乱频仍 , 外患不断 , 无暇东顾 , 主动退出小亚 , 半推半就地将突厥人迎入小亚 。复国无望的亚美尼亚人则在谋求独立与忍受外敌欺辱的夹缝中挣扎 。
1092年 , 随着苏丹马立克沙逝世 , 大塞尔柱帝国逐步瓦解 , 埃米尔纷纷自立 , 互相征伐 。拜占庭尽管不复昔日雄风 , 但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在平定西部纷乱后 , 决心重建东部行省秩序 , 兴建海军 , 剿灭海盗 , 收复岛屿 , 着手反攻 。近东绝对权力真空 , 区域霸权缺失 , 政局震荡 , 给了有野心者外部干涉的可乘之机 。(阿尔伯特《耶路撒冷史》)
乌尔班二世不愧是一位专业的演说家和煽动者 , 他的一番演讲 , 由崇高的精神到现实的物质 , 对最虔诚和最卑劣者无疑都是一剂强而有力的兴奋剂 。他的听众全部都是听着圣经故事长大的 , 深信迦南有肥沃的土地 , 丰饶的草原 , 繁盛的羊群 。他们把真实的耶路撒冷城和天国之城混为一谈 , 认为耶路撒冷就是那个以珍珠为城墙 , 以白银为街道 , 流淌着不休的活水 , 沐浴着上帝的光辉的那个圣城 。于是信众们在教皇的脚下一片狂呼:“上帝所愿!上帝所愿!”(Deus lo volt! )呼喊声响彻云霄 , 震撼了脚下的大地 。是啊 , 乌尔班二世的上帝是确有“所愿”的 。这位上帝通过代理人——教皇乌尔班二世 , 告诉信众 , 抛弃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 , 前往异教徒的家里杀死异教徒 , 就是拯救他们伟大的宗教 , 而牛乳、羊奶、蜂蜜和赦免他们的债务 , 则是这位上帝给予的、实实在在的回报 。
教皇当即把红布剪成小布条 , 将它们缝成十字形 , 每一个愿意参加的人 , 在袖子上缝一个红十字 , 于是形成了最初的“十字军” 。教皇的讲话结束以后 , 教廷委员会正式承认了讲话中的各项承诺 , 将红十字作为朝拜圣地者的标志 , 并选出法国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作为远征的教会代表和精神领袖 。
接下来的几个月 , 教皇继续在法国南部停留 , 当时还没有对十字军的具体行动拟出像样的计划 , 而且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几个主要君主几乎都被开革出教了 。但教皇的使者 , 很多主教和传道士赶往法国北部传播教皇的指令 。
图卢兹伯爵的雷蒙德(Raymond of Toulouse)是第一个表态参加十字军的大贵族 , 他于1095年12月5日赶到了克勒蒙(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 , 要求领导这次远征 。但教会宣布这次远征是一次朝圣 , 要由教会的官方代表阿希马尔主教领导 , 而军事指挥的任务则可以交给法国的贵族们 。然而教会很快就失去了对远征的控制权 , 鼓动远征的工作立即落入了下层布道士的手中 。在法国北部 , 此时在贫民中已经出现了一场模仿基督生活、崇尚纯洁贫穷的运动 , 当乌尔班二世讲到无论富人穷人都要参加远征时 , 他的目的只是阻止骑士们把穷困作为不出征的借口 , 他从来没有想过发动群众去东征 , 但此时事态的狂热发展早已超出了教皇本人的预料 。
离开克莱蒙 , 这位以上帝的代理人自居的乌尔班二世继续前往西欧各地宣扬所谓的圣战 。整个教会的庞大机构都运作起来 , 从事招募士兵 , 筹集钱款 , 储备给养和运输调度的工作 。在某些地区 , 极具号召力的宣传让人们迸发出无以伦比的热情 。很快 , 西欧各地(特别是法国和德国)数以万计的衣衫蓝缕的农民、不甘潦倒而又梦想发财的骑士与流民 , 以及大小不同的封建领主 , 便越来越多地聚集在十字架之下 , 准备好为“主道”而使东方的异教徒流血而死 。投身于十字军的人们自豪的佩戴着他们领取的红十字 , 或者向人们展示刻在自己胸口的十字形疤痕 。
公元11世纪 , 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吉姆·埃玛尔命令摧毁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礼拜堂 , 这一行径激起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声讨 , 这成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导火索之一 。
历史沿革
编辑
王国盛衰
1099年7月7日 , 由法国布伦王子布永的戈弗雷率领的十字军包围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战役虽仅进行了8天 , 但却极其惨烈 。7月15日下午 , 十字军攻破耶路撒冷 , 仅仅一个下午和晚上 , 十字军就屠尽了城内的每一个穆斯林、犹太人甚至是基督教徒 。大批穆斯林逃到了清真寺中 , 但搜出后在清真寺中被就地屠杀 , 据一些目击者介绍 , 清真寺的血漫过了施暴者的脚裸甚至膝盖 。整个耶路撒冷城 , 除了法蒂玛的行政长官一人投降获赦外 , 无一幸存 。
布永的戈弗雷拒绝接受王位 , 仅接受了“圣墓保卫者”的封号 。次年 , 布永的戈弗雷去世 , 他的弟弟鲍德温一世从埃德萨赶来 , 毫不犹豫地加冕耶路撒冷国王 , 称鲍尔温一世 , 建立起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 。
鲍尔温登基后成功地扩张了王国的领土 , 他占领了地中海沿岸的阿克、西顿和贝鲁特等一系列港口 , 此后鲍尔温在北部德埃德萨、安条克和的黎波里建立起了他的宗主权 , 而意大利各城邦的舰队则纷纷赶来帮助加强耶路撒冷王国西海岸的防御以保护他们的贸易通道 。王国内的拉丁人口大增 , 耶路撒冷王国日益强盛了起来 。
1118年 , 鲍尔温一世去世 , 他的堂弟 , 埃德萨伯爵鲍德温二世继承了王位 , 鲍尔温二世虽然被塞尔柱人俘虏了多次 , 但依然是个很有才能的国王 , 他在位期间 , 耶路撒冷王国不仅征服了几乎整个巴勒斯坦 , 还扩张至了当代黎巴嫩的中部港口提尔 。
1131年 , 鲍尔温二世去世后 , 王国由其女梅利桑德和她的丈夫富尔克五世所继承 。在梅里萨德统治期间 , 耶路撒冷王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全盛 。而富尔克五世则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 , 在此期间 , 福尔克成功抵御了摩苏尔和阿勒颇的赞吉王朝对耶路撒冷和其他十字军国家的进攻 。
1143年 , 福尔克在一次打猎事故中 , 不幸身亡 , 曾吉乘机攻灭了孤立无援的埃德萨 。塞尔柱人的这次征服导致了1147年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 , 德王康拉德二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率领的十字军愚蠢地决定进攻毫无价值的目标大马士革 , 这遭到了十字军国家的一致反对 , 他们坚持要求十字军进攻十字军国家的最大威胁阿勒颇 , 并收复埃德萨 , 但被法德所拒绝 , 
1149年 , 这次目标混乱的东征在一无所获中结束 , 十字军永远失去了埃德萨 。
1153年 , 梅利桑德退位 , 其子鲍德温三世即位 , 他在位期间征服了埃及法蒂玛王朝在巴勒斯坦海岸的最后领地阿斯科伦 。然而与此同时 , 十字军国家的外部环境日益恶化 , 赞吉王朝的第二代君主努尔丁·马哈茂德征服了大马士革 , 统一了叙利亚的穆斯林世界 。这个统一强盛的穆斯林王朝给十字军国家带来了极大威胁 。
1162年 , 鲍尔温三世去世 , 其弟阿马里克一世即位 。阿马里克在位期间同时面对着纳阿丁和在埃及新崛起的萨拉丁的进攻 , 在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的支持下 , 阿马里克曾经雄心勃勃地试图征服埃及 , 但被击败 。
1174年 , 阿马里克和纳阿丁先后去世 , 由此萨拉丁迅速做大 。此后阿马里克的幼子鲍德温四世即位 , 由于鲍尔温四世小时候得过麻风病 , 导致后期无力治国 , 宫廷开始内乱 。耶路撒冷王国在它初期连续多位有才能的君主统治下达到极盛后 , 终于开始走向衰落了 。
鲍尔温四世即位初期 , 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被选为摄政 , 王国内分为两派 。以雷蒙德、医院骑士团、西顿的雷纳德、伊柏林家族(伊贝林的贝里昂)和托伦的杰弗里(Humphrey II of Toron)等本地骑士为一方 , 以圣殿骑士团和库尔特奈(Courtenay)和吕西尼昂家族(Lusignan)等新来的骑士为另一方 , 1175年 , 安条克的雷纳德和乔瑟林从阿勒颇被释放回来 , 也加入了这一方 。
1177年在蒙吉萨战役(Montgisard) , 鲍德温四世率领几百名骑士和数千步兵击败了萨拉丁的两万士兵(圣殿骑士团证明了自己)? 。这次大败使萨拉丁退回东边 , 修养部队 。
休息两年后 , 1179年 , 萨拉丁率军偷袭了在泉水谷的雷蒙德三世和圣殿骑士团 , 大败鲍德温四世亲自率领的骑士大军 , 重创了耶路撒冷王国 。然而埃及之主因为内部贵族的纷争而被迫退却 , 于是双方缔结了两年的休战协议 。
鲍德温四世的病情不断恶化 , 他失明了 , 时常发烧 , 身体也在腐烂 。
1183年 , 他将摄政权交给了他的姐夫吕西尼昂的居伊 。1183年居伊开始公开不服从国王 。鲍德温剥夺了居伊在雅法和阿斯卡德的领地 , 1185年他指定自己年幼的外甥 , 西比拉和蒙特费拉特的威廉之子蒙特费拉特的鲍德温为王储 , 雷蒙德伯爵为摄政 , 并禁止居伊参与权力 , 3月鲍德温四世去世 。
1185年 , 鲍德温五世去世 , 王国内的几位领主之间爆发了内战 , 萨拉丁趁机入侵 。
1187年 , 在哈丁战役中 , 22000名王国大军被萨拉丁全歼 , 数月后 , 萨拉丁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几乎整个耶路撒冷王国(耶路撒冷围攻战) , 仅由第三次十字军将领蒙特福德伯爵康拉德守住了北部的提尔一地 。
耶路撒冷的陷落迫使欧洲各国迅速组织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 在狮心王理查的努力下 , 十字军收复了叙利亚沿岸的大部分港口 , 尤其是收复了阿克 。
1191年9月7日 , 狮心理查一世和萨拉丁之间爆发了规模空前的阿苏夫会战 , 双方共动员了接近10万大军 , 其中重装骑士达到了3万人 , 战事的结果是惊人的 , 狮心王仅损失了100名步兵和轻装骑士 , 而萨拉丁则损失了7000人 , 其中包括了32位埃米尔 。然而理查已是强弩之末 , 他随后又守住了萨拉丁对贾法(雅法)的进攻 , 但已无力继续推进攻占耶路撒冷 , 不得不和萨拉丁坐下谈判 。
萨拉丁在保住了耶路撒冷后 , 终于和十字军议和退兵了 。阿马里克一世的女儿伊莎贝拉嫁给了提尔的保卫者康拉德 , 康拉德登上了耶路撒冷王位 , 康拉德不久被刺 , 伊莎贝拉改嫁香槟伯爵亨利二世 , 又由亨利接手了王位 , 然而此时的耶路撒冷仅拥有叙利亚沿岸一线的港口 , 国势只能是苦苦挣扎了 。
十字军国家本来希望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能够帮助他们收复耶路撒冷 , 但却连十字军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 因为十字军居然去攻拜占庭去了 。
1228年 , 被教皇绝罚的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不经教皇同意发起第六次十字军东征挺进巴勒斯坦 , 进攻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 腓特烈二世一举收复了巴勒斯坦的三大圣城耶路撒冷、拿撒勒和伯利恒 。随后腓特烈二世娶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女继承人伊莎贝拉二世 , 在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 , 在没有教士在场的情况下 , 自行加冕耶路撒冷国王 , 此后耶路撒冷王位转入了德意志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 。
由于腓特烈二世征服的只是耶路撒冷等几个孤立据点 , 没有足够的缓冲地带可以防守耶路撒冷 , 所以这次征服的成果注定无法长久 , 1244年耶路撒冷等地再次被库尔德人的阿苏比德王朝苏丹阿尔卡米尔所夺回 , 法王路易九世为此组织了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 但被阿苏比德王朝以及埃及的马木路克所击败 。
耶路撒冷陷落
此后十字军国家对西方已经不抱希望 , 而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蒙古人身上 。然而 , 1260年 , 由于旭烈兀主力东返助忽必烈夺位 , 留守的蒙古怯的不花蒙古军在巴勒斯坦被马木路克击败 , 蒙古退出了叙利亚 , 十字军国家再也没有生存的任何机会了 。马木路克对地中海沿岸的十字军据点一个一个地拔除 , 直到1291年拔除了十字军的最后据点阿克 。
1230年后 , 耶路撒冷王位成为了欧洲各大王室争夺的焦点 , 1277年 , 西西里安茹王室的查理一世从安条克女公爵玛丽手里购买了耶路撒冷王位 , 此后西西里王室又被选为塞浦路斯国王 , 耶路撒冷和塞浦路斯王位就此转入了西西里的安茹王室 。
1289年 , 在提尔和贝鲁特相继沦陷后 , 的黎波里伯国被马木路克攻克 。1291年4月5日 , 马木路克苏丹哈卡里包围了十字军在巴勒斯坦的最后据点阿克 , 耶路撒冷国王亨利二世率城内大多数贵族逃往塞浦路斯 , 5月28日阿克陷落 , 耶路撒冷王国从叙利亚到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就此消失 , 而塞浦路斯则成为了叙利亚的十字军家族的主要定居地 , 此后的几个世纪中 , 这些十字军家族在塞浦路斯一直梦想着回归圣地 , 而这些十字军的后裔 , 当代依然生活在塞浦路斯 。
然而作为十字军荣耀的耶路撒冷王位 , 一直被塞浦路斯王室世系和那不勒斯王室世系继续继承了下去 , 甚至直到当代 ,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仍领有耶路撒冷国王头衔 , 以延续十字军骑士们的传统 。
宗教
编辑
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称为圣城 。
地理边界
编辑
最初该王国几乎不过是个由十字军东征中占领的城镇和城市组成的松散集合 , 但是在它12世纪中期的高峰 , 该王国大致包含了当代以色列 , 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南部的领地 。从地中海开始 , 该王国是一个延伸的狭长地带 , 从北边的贝鲁特直到到南边的西奈沙漠 , 从东边当代的约旦和叙利亚境内直到西边的法蒂玛埃及 。其它三个在第一次东征以后建立的十字军国家位于更远一些的北部:埃德萨伯国、安条克亲王国、以及的黎波里伯国 。尽管三个国家都是独立的 , 但它们还是和耶路撒冷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更远处的北方和东方 , 是亚美尼亚奇里乞亚(Armenian Cilicia)和拜占庭帝国 , 在十二世纪耶路撒冷和它们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远处的东方 , 坐落着众多的穆斯林埃米尔政权 , 它们最终都联合在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麾下 。穆斯林东方的分裂使得十字军的初次成功得以实现 , 但是随着12世纪时间的推移 , 王国的穆斯林邻居被开始积极收复失地的努尔丁·赞吉(Nur ad-Din Zangi)和萨拉丁联合了起来 。耶路撒冷自身也于1187年沦陷于萨拉丁 , 而在13世纪王国又由地中海沿岸的几个城市重建了起来 。在这段时期内 , 王国由另一个在第三次东征中建立的十字军国家塞浦路斯王国的吕西尼昂王朝(Lusignan dynasty)统治 。王朝的关系也由的黎波里、安条克和亚美尼亚巩固着 。王国很快就越来越受到意大利城邦威尼斯和热那亚 , 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野心的控制 。皇帝腓特烈二世(1220-1250年在位)通过联姻取得了这个王国 , 但他的存在却引发了王国贵族间的一场内战 。王国几乎沦为了埃及的阿尤布和马穆鲁克王朝 , 以及花剌子模和蒙古侵略者在政治和战争上的棋子 。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王国 , 来自于欧洲的财政和军事上的支持却很少;尽管小型探险为数众多 , 欧洲人通常不愿意为一个显得日趋没落的理由来一场去东方的昂贵旅行 。马穆鲁克苏丹拜巴尔(Baibars , 1260-1277年在位)和阿尔-阿什拉夫·哈利勒(Al-Ashraf Khalil , 1290年-1293年在位)最后重新征服了所有剩余的十字军要塞 , 并以1291年阿克的毁灭为终结 。
居民
编辑
该王国的种族、宗教和语言是多样化的 , 尽管十字军自己和他们的后代是一个菁英的信奉天主教的少数群体 。他们从自己西欧的家乡引入了许多习俗和制度 , 并且和西方在家族和政治上的紧密联系遍及整个王国 。受到先前存在的习俗和人口的影响 , 王国也继承了“东方”的特点 , 王国居民的大部分是本地的基督徒 , 尤其是希腊和叙利亚东正教徒 , 还有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 。也有少数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存在 。当地基督徒和穆斯林 , 作为被边缘化的低下阶层 , 往往讲希腊语和阿拉伯语 , 而十字军则讲拉丁语 , 法语和其他西欧语言 。尽管地域狭小 , 存在时间也相对较短 , 王国的确切性质以及它的起源、习俗、法律和人口仍有争议 。耶路撒冷王国的头衔仍然被现代的王室继续声称保有 。
早期王国生活
编辑
社会人口分布
王国的拉丁人口总是很少的;尽管一支稳定的定居人流和新的十字军不断地抵达 , 大部分参加过第一次东征战斗的原十字军都直接返乡了 。根据提尔的威廉记载 , 当1100年哥德弗雷围攻阿尔苏夫的时候 , 王国中“仅能找到三百名骑士和两千名步兵了” 。从很久以前 , 拉丁人就在这殖民地的边缘统治着数量更多的当地穆斯林 , 希腊和叙利亚人口 。但是随着耶路撒冷作为Outremer , 法语词 , 意为“海外” , 为人所知 , 并且随着新一代在王国中成长起来 , 他们开始视自己为本地人 , 而不是移民 。尽管他们从未放弃他们作为西欧人或者法兰克人的核心身份 , 他们的衣着、饮食 , 以及重商主义则集合了许多东方的 , 尤其是拜占庭的影响 。
正如沙特尔的富尔彻(Fulcher of Chartres)于大约1124所写的编年史那样 , 王国实际上从一开始就缺失忠实顺从的人口 , 并且只有少量的骑士在落实该地区的法律和秩序 。随着意大利贸易商行的到来 , 军事修会的产生 , 以及欧洲骑士、工匠和农民组成的移民潮 , 王国内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多 , 一个封建的社会形成了 , 和十字军在欧洲所知的世界相似 , 但又明显不同 。这个社会的本质长期以来都是十字军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主题 。
根据艾伦布鲁姆的解释 , 王国的居民(拉丁基督徒与本地的希腊和叙利亚基督徒、什叶派和逊尼派阿拉伯人、苏菲派、贝都因人、土耳其人、德鲁兹派、犹太人以及撒玛利亚人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以及和十字军之间都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东方基督徒和拉丁十字军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暧昧的” , 不是简单的友好或者敌视 。土耳其人是所有人共同的敌人 , 仅仅是因为他们刚来黎凡特不久 , 尽管他们在十字军到来之前就实行了统治 , 普拉瓦和其他人相信他们还不可能彻底伊斯兰化 。东方的基督徒 , 至少 , 相比突厥领主或穆斯林阿拉伯人 , 感觉还是更亲近他们的同伴基督徒十字军 。
尽管十字军来到了一个古代的城市社会 , 艾伦布鲁姆辩称他们既没有完全放弃他们乡村式的欧洲生活方式 , 也没有开始一个完全乡村化的欧式社会 。黎凡特的十字军乡镇和欧洲已存的定居点和乡镇类型相似 , 是一个围绕着要塞的城市和乡村文明的混合物 。十字军既没有完全和当地人口融合 , 也没有待在城里把他们自己和乡下的本地人隔离开来 , 而是更倾向于同时定居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准确地说 , 他们定居在传统上东方基督徒居住的地方 。传统的穆斯林地区只有极少的十字军定居点 , 只是因为那些地方的本地基督徒居民也本来就很少 。
进入这个混合的社会后 , 十字军们适应了现有的制度 , 并从欧洲引进了他们自己熟悉的风俗 。如同在欧洲 , 贵族们拥有自己的附庸 , 而他们自己则附庸于国王 。农业生产则由伊克塔(iqta) 来管理 , 这是一种穆斯林的土地所有和支付体系 , 大致(尽管远不是完全)相当于欧洲的封建体系 , 而这一体系并没有被十字军严重破坏 。
阿拉伯-安达卢斯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 敌视法兰克人的伊本·久拜尔 , 如此描述生活在12世纪末基督徒十字军的耶路撒冷王国治下的穆斯林:
在城里 , 穆斯林和东方基督徒是自由的 , 尽管耶路撒冷本身不允许穆斯林居住 。他们是二等公民 , 不参与政治和法律 , 也不为国王服兵役 , 尽管在一些城市里他们占了人口的大部分 。同样 , 意大利城邦的公民住在港口城市的自治区时也不承担任何义务 。
有一些数目未知的穆斯林奴隶生活在王国里 。阿克有一座非常大的奴隶市场 , 在整个十二和十三世纪都在运作 。尽管基督徒 , 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 , 按照法律都被禁止贩卖为奴 , 本地基督徒也常常被与穆斯林人口区分开 , 而意大利商人有时却被指控把他们和穆斯林奴隶一起贩卖 。相比于赎回 , 被贩卖为奴还算不上是通常情况 , 特别是对于战俘而言尤其如此;每年在袭击和战斗中被抓的大量囚犯确保了赎金在基督徒和穆斯林国家之间自由流动 。对于囚犯和奴隶来说 , 逃跑也许并不难 , 因为乡下的居民主要还是穆斯林 , 而逃亡的奴隶却始终是个问题 。获得解放的惟一法律手段是改信(天主)基督教 。没有基督徒 , 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 , 在法律上是被允许贩卖为奴的 。
游牧的贝都因部落被认为是国王的财产 , 并受到他的保护 。他们和其他财产一样可以被出售或转让 , 在稍后的12世纪他们常常处于一个较小的贵族或某个军事修会的保护之下 。
人口
正如罗尼·艾伦布鲁姆指出的那样 , 根本没有足够的现存证据来精确统计人口 , 任何估算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不可靠的 。当时的编年史作家威廉的提尔记下了1183年的人口普查 , 这次人口普查是为了确定在抵抗入侵时可以动用的人员数量 , 以及确定从穆斯林或基督徒居民中分别可以收到的税金数量 。但就算人口真的被统计出来 , 威廉也没有记下数目 。在13世纪 , 伊贝林的约翰制定了一份各封地及每片封地上拥有骑士数量的清单 , 但是其中并没有给出非贵族、非拉丁人口的情况 。
拜巴尔领导的马穆鲁克 , 终于信守承诺 , 从法兰克人手里净化了整个中东 。随着安条克(1268)、的黎波里(1289)、以及阿克(1291)的陷落 , 那些没能离开城市的基督徒都被屠杀或奴役 , 而基督徒在黎凡特统治的最后一点痕迹也消失了 。[1]
经济
耶路撒冷王国的十字军硬币 。左:印有圣墓的欧式德涅尔(1162-75) 。中:库法体的金贝赞特(1140-80) 。右:带有基督教符号的金贝赞特(1250年代) 。金币起先是仿造第纳尔并刻有库法体 , 但是自1250年教宗对此表示不满以后 , 基督教符号被加了上去(大英博物馆) 。
这一地区的城市组成 , 结合了意大利商人的存在 , 导致了一种更加商业化而非农业化的经济发展 。巴勒斯坦一直是贸易的十字路口;这种贸易也延伸到了欧洲 。欧洲的货物 , 例如北欧的羊毛纺织品 , 也来到了中东和亚洲 , 而亚洲货物则被运回欧洲 。耶路撒冷主要参与了丝绸、棉花和香料贸易;其它通过十字军耶路撒冷的贸易在欧洲首次出现的项目包括橙橘和糖 。之后的提尔的威廉称其“对人们的使用和健康都很有必要 。”在乡下 , 小麦 , 大麦 , 豆类 , 橄榄 , 葡萄和耶枣都有种植 。由于瓦蒙迪协议等商业条约 , 意大利城邦从该贸易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 并影响了之后几个世纪的文艺复兴 。
耶路撒冷通过纳贡来收钱 , 开始是从尚未被占领的沿海城市 , 之后是从十字军无法直接征服的其它邻近国家例如大马士革和埃及 。当鲍德温一世将他的统治扩展到外约旦以后 , 耶路撒冷的收入又增加了从叙利亚到埃及或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马队的税收 。耶路撒冷的货币经济意味着他们的人力问题可以通过雇佣佣兵来得到部分的解决 , 在中世纪的欧洲这并不常见 。雇佣军可能是欧洲的十字军战友 , 或者 , 也许更常见的情况是穆斯林士兵 , 包括著名的突厥人之子(Turcopoles) 。[1]
教育
耶路撒冷是王国的教育中心 , 在圣墓教堂有一座学校教授阅读和书写拉丁文的基本技能;对于相对富裕的商人阶层来说 , 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孩子可以在那里和贵族子弟一同接受教育——或许提尔的威廉就是未来的国王鲍德温三世的同班同学 。更高等的教育就必须由某座欧洲的大学承担了;大学的发展在十字军文化里是不可能的 , 在那里战争远比哲学或神学更重要 。然而 , 法兰克的贵族和平民人群对较高的文化水平都很关注:律师和文员大有人在 , 对于法律、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是王室家庭和贵族热衷的消遣方式 。耶路撒冷有一座大型图书馆 , 不仅收藏了古代和中世纪的拉丁文作品 , 还有阿拉伯语文献 , 其中很大一部分显然是在1154年的一场海难以后从乌萨马·伊本·蒙克夫和他的随从那里缴来的 。圣墓教堂内有王国的国家写字室 , 城里有一位书记官 , 王室的法令和其它文件都在那里制定
在耶路撒冷城里 , 最伟大的建筑成就是西方哥特式的圣墓教堂的扩建 。这次扩建将这个位置上所有分散的圣迹都合并进了一座建筑里 , 直到1149年才完工 。在耶路撒冷以外 , 城堡和堡垒是建造的重点:外约旦的克拉克和蒙特利尔(Montreal) , 以及雅法附近的伊贝林就是十字军城堡的无数范例之一 。
十字军的艺术是西方、拜占庭以及伊斯兰类型的混合物 。主要城市的特色有公共浴室、室内管道、以及在全世界其它大部分都市和城镇都缺乏的其它先进的卫生工具 。十字军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也许就是梅丽森德诗篇了 , 这部泥金装饰手抄本定制于1135到1143年之间 , 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 此外还有精美的两座拿撒勒首府 。绘画和马赛克也是王国里流行的艺术形式 , 但是其中很多都于13世纪被马穆鲁克摧毁了 , 只有最为坚实的堡垒在反复争夺中幸存了下来 。[1]
政府法律体系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刚结束的时候 , 土地都分散在哥德弗雷忠诚的附庸手里 , 形成了王国里为数众多的封建贵族领地 。这一点被哥德弗雷的继承人延续了下去 。这些贵族领地的数量和重要程度在整个十二和十三世纪都有变化 , 而许多城市都是王室领地的一部分 。国王有一些国家官员辅助 。国王和宫廷通常位于耶路撒冷 , 但是由于对穆斯林的禁令 , 首都很小 , 人也不多 。国王经常在阿克、纳布卢斯、提尔、或其它任何地方就地处理政务 。在耶路撒冷 , 在圣殿骑士团建立以前 , 王室最初居住在圣殿山上 , 后来住在了环绕大卫塔的宫殿建筑群里;在阿克有另一座宫殿群 。
因为贵族往往住在耶路撒冷而非乡下的住宅里 , 他们对国王有比在欧洲时更大的影响 。贵族们和主教们一起组成了高等法院 , 负责确认新国王(或者是摄政 , 如果有必要的话)的选举、收税、铸币、给国王拨款、以及扩军 。高等法院是王国惟一的贵族司法机构 , 审理诸如谋杀、强奸和叛国之类的刑事案件 , 以及比较简单的封建纠纷 , 例如释放奴隶、买卖封地 , 还有其他的份内职责 。处罚包括没收土地和流放 , 或者在极端情况下的死刑 。王国的第一批法律 , 根据传统说法 , 是在布永的哥德弗雷的短暂在位时制定的 , 但是更有可能是鲍德温二世在1120年的纳布卢斯会议上制定的 。本杰明·Z·凯达辩称纳布卢斯会议的规定使用于12世纪 , 但是到13世纪就废弃不用了 。马万· 纳德尔(Marwan Nader)对此表示怀疑 , 提出这些规定可能并没有在整个王国的所有时期得到使用 。这些法律最完整的合集 , 组成了我们所知的《耶路撒冷法令》(Assizes of Jerusalem) , 是在13世纪中叶写成的 , 尽管其中有许多都被认为起源于十二世纪 。
也有其它较小的法庭是为非贵族和非拉丁人设立的;市民法庭(Cour des Bourgeois)为非贵族的拉丁人主持公道 , 处理较轻的刑事案件例如例如斗殴和盗窃 , 并在与非拉丁人的纠纷中维护法规 , 后者拥有较少的法律权利 。特别法庭例如经济法庭(Cour de la Fond)(处理市场中的商业纠纷)和海事法庭(Cour de la Mer)(一座海事法庭)存在于沿海城市 。本地的伊斯兰和东方基督徒法庭继续运作的程度不明 , 但是牧师们可能在地方这一级上行使着一定的法律威权 。叙利亚人法庭(Cour des Syriens)审理本地基督徒(“叙利亚人”)的非刑事案件 。至于刑事案件 , 非拉丁人会被提交市民法庭审问(或者甚至是高等法院 , 如果罪行足够严重的话) 。
由于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多年的军事和海上援助 , 意大利公社从王国最初的时候就被授予了几乎完全的自治权 。这项自治权包括执法的权力 , 尽管他们的管辖权可以管理的案件种类在不同时期都有变化 。[1]
王国纹章
编辑
耶路撒冷王国的纹章 , 经历了数个不同的版本 , 是一个金十字置在银底上 , 对于纹章学中的颜色规则来说是一个著名的异类和例外 , 因为把金属放在金属上是被禁止的 。
【神圣光环背景时代宗教地理边界居民 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国简介】这是已知最早的纹章之一 。主十字是一个拐杖十字(cross potent)(由于用在这里因此也被称为耶路撒冷十字) , 而小十字是希腊十字 , 是王国受到的诸多拜占庭影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