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世的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

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有着“宋末三杰”之称 。当时宋军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1279年,崖山海战爆发,宋军和元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海战,虽然宋军兵力占优,但人心涣散,斗志也不足,最终是惨败元军之手,南宋也随之灭亡 。文天祥见证了南宋的陨灭,只是忽必烈抓到文天祥后并没有杀他,反而还对他透露出一种敬佩之情 。文天祥当下的心情,想必十分复杂,最后也是从容殉国 。

怎么去世的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厓门因东有厓山,西有汤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名崖门 。
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海战–崖山海战,这是南宋与蒙古的最后一次大决战 。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但最终以宋军全军覆没告终,此次战役标志着南宋的灭亡 。也是华夏民族第一次完全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 (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 。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是、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 张世杰 、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 。接着进封赵是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 。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 。不久,刚满7岁的赵是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
过了两年,疲于奔命的宋端宗病死于广东湛江硇洲岛 。随即,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小皇帝赵昺继位 。这时候,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南宋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二十万不甘亡国的南宋军民在陆秀夫和张世杰的率领下辗转来到崖山 。与硇洲岛不同,崖山更具地理上的优势 。这一点,明代《崖山志》说:“崖山在大海中,两山对峙,势频宽广,中有一港,其口如门,可藏舟,殆天险也,可扼以自固 。”

怎么去世的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在崖山,南宋军民伐木建屋,并为小皇帝和杨太后修建了一座名为慈元殿的行宫 。一时间,小小的崖山一带,三千余座房屋连绵起伏,形成集市,史家把这时的宋朝称为行朝——相当于惨淡经营的流亡政府 。
景炎三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众士兵随从措手不及,都埋头躲在荒草中 。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抓住 。
被俘后,文天祥立即启动紧急预案:自起兵勤王与元军周旋以来,他身上就备有一种称为脑子的毒药 。所谓脑子,是宋人对龙脑香的俗称 。龙脑香是一种高大乔木的树脂的提取物,又称冰片 。
尽管文天祥火速吞服了二两脑子,却没能如愿自杀,只是接连拉了十来天肚子 。对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有解释 。他指出,服脑子自杀,得用热酒吞服 。被俘的文天祥根本没法找到热酒,只好胡乱捧了几口水田里的污水 。
自杀未果,元军主将张弘范下令把文天祥押送到自己驻扎的潮阳 。其时,张弘范正在为进攻崖山做最后准备 。当张弘范从潮阳赶往崖山时,特意把文天祥也带上了 。
文天祥既是南宋丞相,又是状元出身;既是南朝最具人望的知名人士,也是抵抗運动的主要领袖 。如果能让文天祥投降,并令其说服张世杰等人也放弃抵抗,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船队还航行于海上时,张弘范令手下逼文天祥写信劝降 。文天祥的回答却是一首诗,那就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过零丁洋》 。

怎么去世的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感动归感动,张弘范却不可能因感动而对文天祥网开一面 。恰恰相反,他要从精神上摧毁文天祥,以便文天祥为元朝所用 。
1279年农历二月初六,元军向宋军发动总攻 。其时,为了备战,宋军已在张世杰的指挥下,烧毁才居住了几个月的房屋——包括小皇帝和太后的行宫,全体军民搬到几千条船上 。这些船在江阔水深、受潮汐影响的潭江口,形成了一座雄伟的水上城市 。
张弘范要让文天祥亲眼看到南宋的毁灭 。他把文天祥押到他乘坐的大船上,从远处观看这场声势浩大的海战 。涨潮时,元军战船随着海潮向崖门进攻,张世杰令人意外地没有坚守崖门,而是让战船排成一字长蛇对敌 。
战斗无比惨烈,元军船上的文天祥痛不欲生 。他眼睁睁地看到宋军溃败,士兵被元军杀死或被逼跳海 。其时,陆秀夫护驾于帝舟中,帝舟比一般战船大,紧急间难以突围 。陆秀夫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先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一一推下水,从容对小皇帝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 。”而后,他背负年仅七岁的赵昺跳进大海 。张世杰突围后遭遇飓风,溺水而死 。这样,宋末三杰就只剩身为俘虏的文天祥了 。几天后,崖山海面浮出十余万具尸体,绝大多数是南宋军民 。杨太后在听说小皇帝遇难的噩耗后,大哭说:“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 。”随即蹈水自尽 。

怎么去世的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对这场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亡国之战,文天祥的悲痛难以自抑,他先后有多篇诗文记录此事 。他自陈:“崖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罚,无以胜堪 。”当是时,他也想跳海,但被元军所阻 。崖山战后,胜利者张弘范大摆宴席,再次劝降 。他对文天祥说,你效忠的大宋已经灭亡了,作为臣子你该问心无愧了 。你一心求死,可即便死了,又有谁记得你呢?如果你能像事大宋那样事大元,大元的丞相,非公莫属 。
文天祥流着眼泪回答说,国家灭亡却不能施救,做臣子的简直死有余辜,哪还能为了偷生而事二主呢?商朝灭亡了,但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是为了尽到自己的忠义,绝不会因国家的存亡而改变 。
张弘范听了,深为动容 。对这个敌对阵营的高级官员,他竟生出强烈的同情与理解 。以后,他不仅在生活上优待文天祥,还把与文天祥失散的仆人想方设法找回来,送到文天祥身边 。更重要的是,他向忽必烈上书,详细说明不能杀文天祥的诸种理由 。
【怎么去世的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得知文天祥不肯受降后,忽必烈感慨地说,谁家无忠臣 。并下令把文天祥押往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