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儒艮认成美人鱼呢 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

为什么把儒艮认成美人鱼呢 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

【为什么把儒艮认成美人鱼呢 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于“美人鱼”的第一印象 , 来自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 , 当年海公主小人鱼为了心爱之人 , 不惜出卖自己的歌喉 , 牺牲自己的自由 , 忍受剧痛将鱼尾变成人腿 , 即使如此牺牲 , 还是走向了悲剧结局 。
受其影响 , 西洋传说中的人鱼 , 几乎都以“上半身是人(多为女性) , 下半身是鱼”的形象出现 , 时至今日 , 无数小说、影视剧仍旧会这样塑造人鱼 。
然而不同于西方世界 , 中国古书中记载的“人鱼” , 光是形象 , 就有三四种 , 他们或是人头鱼身、或是长着四只脚 , 并且入水不湿 , 眼泪会变成珍珠 , 甚至有无数人曾“见过”他们 。
中国关于人鱼的最早记载 , 出现于《山海经·国内南经》 , 上书: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 , 皆郁水南 。注:离耳 , 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 , 即儋耳也 , 在朱崖海渚中;雕题 , 黥涅其面 , 画体为鳞采 , 即鲛人也 。
《搜神记》中写道:南海之外有鲛人 , 水居如鱼 , 不废织绩 , 其眼泣 , 则能出珠 。
《太平广记》上书:海人鱼 , 东海有之 , 大者长五六尺 , 状如人 , 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漂亮女子 , 无不具足 。皮肉白如玉 , 无鳞 , 有细毛 , 五色轻软 , 长一二寸 。发如马尾 , 长五六尺 。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 , 临海鳏寡多取得 , 养之于池沼 。交合之际 , 与人无异 , 亦不伤人 。
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中国古人对“人鱼”的了解 , 也越来越具体 , 他们甚至知道人鱼会吐丝、纺织 , 眼泪会变成珍珠 , 并且将人鱼养在池塘里 。司马迁更是在《史记》中写道 , 秦始皇以“人鱼膏为烛 , 度不灭者久之” , 即我们说的“长生烛” 。
裴骃亦在《史记集解》写道:“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 , 即此鱼也 。今帝王用漆灯冢中 , 则火不灭 。”
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研究讨论 , 认为《山海经》中的“鲛人”(人鱼) , 极有可能是大鲵(俗称娃娃鱼) , 首先 , 大鲵的外观满意“似鮎 , 四脚” , 其次大鲵的声音“如小儿哭” , 最后秦始皇陵中的“长生烛” , 极有可能是大鲵的油脂 。
看似合情合理 , 那么问题来了 , 大鲵一般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 , 而且它是淡水两栖动物 , 盐会对它造成伤害 , 自然不可能生活在大海里 , 所以又怎么可能频频被人从大海里发现呢?
于是后来科学家们认为 , 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 , 才是“美人鱼”的原型 ,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 , 头圆有脖子 , 嘴小唇厚 , 口内有齿 , 而它的前肢呈鳍状 , 远远看去 , 就像人类的两只手 。加上它的身体整体呈现灰白色 , 无鳞 , 贴近人的肌肤 , 整体形象确实符合“美人鱼”的样子 , 所以它更有可能是“美人鱼”的真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