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的方法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怎么对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风和日丽千姿姣媚
对联的二十九种对法
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是指前人在对联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找出的使后学者有所遵循、可以避免走弯路的格律 。
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方面来谈 。一是原来标有“诗格”的联格,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等有着根本性的要求,却从无联格之名 。第二个方面,也已用作联格,同样没有联格之名的种种对法要求,通常称之为“对仗”;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也同样带有根本性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是有联格之名的一些格式但它仅仅是对联诸格中的一个局部,如“嵌字格”等 。根据这三个方面,现将对联格律分早期的格律、后出的联格、以及镶嵌格等三方面分别介绍 。

对对联的方法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怎么对

文章插图

一、早期的格律
对我国早期的诗格作较全面整理的应算是日本的空海和尚的《文镜(礻必)府论》,他归纳整理了我国早期的诗格理论形成此书,其中的二十九种对,后来被兼用到对联创作之中成了最早的联格 。现将其摘录如下:
(—)二十九种对
1、的名对(又名正对、切对)
的名对者,正也 。凡用文章,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 。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 。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其余也 。
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
元兢曰: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作扇格对)
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隔句对 。
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
释曰:第一句昨夜与第三句今朝对,越溪与逾岭对;第二句含悲与第四句抱笑对,上兰与长安对,句为隔句对 。
3.双拟对 。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 。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 。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
诗曰: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
按:“拟”的意思是似,比 。意指第一第三两个重复出现的字,字义基本相同,所以也以意思相同的两个字去对,故称“准拟成对” 。这一格相当于修辞中的“间隔反复格” 。
4.联绵对
联绵对者,不相绝也 。一句之中,第二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 。上句如此,下句亦然 。
诗曰: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 。
或曰: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 。
按:联绵又作连绵 。什么叫做连绵?本来的意思是一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面不能分割开的词——即指单纯词——如:饕餮、犹豫、仿佛、彷徨,都是不能分开解释的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单纯词 。这格用“联绵”两字,显然与“连绵词”意义无关 。这一格便是修辞格中的连续反复格,即由可独立运用的和解释的、意义同一的单音调,连着运用,即属此格 。曾经有人把此格称为“巧变对”,但从所举的诗例看,“巧变对”不是这一格,而应是“双拟对”这一格 。诗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水声中 。”“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
5.互成对
互成对者,天与地对,日与月对,麟与凤对,金与银对,台与殿对,楼与榭对 。两句若上下句安之,名的名对;若两字一处用之,是名互成对、言互成相对也 。
诗曰:“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麟凤千年贵,金银一代荣 。”
释曰:第一句中,天地一处;第二句中,日月一处;第三句中,麟凤一处;第四句中,金银一处 。不在两处用之,名互成对 。
按:这例说得不清楚 。细细琢磨,此格的意思是,本来可成的名对的两字已连在一起在同句出现;第二句同位出现的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的这两个字不成为的名对,于是便叫做互成对 。但例句中的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天地”和“日月”,应该是的名对,因为天地和日月同属天文门,地本属地理门习惯性与天相对,叫的名对,可知已成约定俗成的属性 。天文门对天文门,应是的名对,而不是互成对 。三四两句的麟凤都是祥瑞的兽和禽,虽分属两门,从祥瑞角度看,可成的名对,所以才是互成对 。这一格,可归为“当句对”,后世也不再用“互成对”之名 。
6.异类对
异类对者,上句安天,下句安山;上句安云,下句安薇;上句安鸟,下句安花;上句安风,下句安树 。如此之类,名为异类对,非是的名对 。异同此类,故言异类对 。
诗曰:“天清白云外,山峻紫薇中;鸟飞随去影,花落逐摇风 。”
按:不是同属一门的词语成对,便属异类对 。因天是天文门,山是地理门,薇是草木门,风是天文风 。树是草木门,都非同门而成对 。所以叫作“异类对” 。天、地本是异类对,从曹丕开始,便成例外 。他的《诗格》有“一言句曰:天、地、江、河、日、月”,可见天与地对早被认为是的名对了,后人也随之从不把天对地当作是异类对 。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外 。
7.赋体对
赋体对者,或句首重字,或句腹重字;或句首叠韵,或句腹叠韵;或句首双声,或句腹双声 。如此之类,名为赋体对 。似赋之形体,故名赋体对 。
句首重字:袅袅树惊风,晒晒云蔽月 。
句腹重字:汉月朝朝暗,胡风夜夜寒 。
句尾重字:月蔽云晒晒,风惊树袅袅 。(此例显然非古人的现成诗句,是把句首重字例,改换词序而成 。这种现成句是有的,如曹丕《钓竿》中即有“钓竿何珊珊,鸟尾何(竹徙)(竹徙)”句)
句首叠韵:徘徊四顾望,怅悢独心惊 。
【对对联的方法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怎么对】句腹叠韵:君赴燕然戍,妾坐逍遥楼 。
句尾叠韵: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 。
句首双声:留连千里客,独待一年春 。
句腹双声:骏爱君健马,妾怜娱由人 。
句尾双声:妾意逐行云,君身入暮门 。
释曰:上句若有重字、双声、叠韵,下句亦然 。上句偏安,下句不安,即为犯病也 。但依此对,名为赋体对 。
按:重字与第四种的联绵对,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在于字所在的位置 。如说在第二三字便是联绵对,在第一二可第三四字便不是联绵对,而是赋体对,理由是不充足的,所以不宜如此划分 。凡重字的便可归入连续反复这一辞格 。
叠韵:指双音节的词是同韵的,称叠韵 。如徘徊:pai huai 。怅悢chang liang, 燕然yan ran, 逍遥xiao yao, 滴沥di li,朦胧 meng long,今音不叠韵,旧时同属东韵mong long则属叠韵 。
双声:指双音节的词,是同声母的,叫双声 。如留连liu lian,独待dudai,崎岖 qi qu,暮门 mu meng,都是同一声母的,属双声的 。其他的古今音似乎都不属同声母,不应属双声;独待、暮门也都不是固定的双声词,所以也不应引以为例 。

对对联的方法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怎么对

文章插图

8.双声对
诗曰: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
释曰:佳菊双声,系上句之尾;丽兰叠韵,陈诸下句之末 。
或曰: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意忆、心思,……如此之类,名曰双声 。
按:丽兰lilan不是叠韵而是双声,原文丽兰叠韵明显有误 。
从或曰的例词看,应是以双声对双声,才可称双声对 。但其中的“心思”今音不属双声,古音也不属双声 。今音分属X、S部,古音分属侵、支部 。
9、叠韵对
诗曰:“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漱流还枕石,步月复弹琴 。”
释曰:“放畅”,双声,陈上句之初;逍遥叠韵,放诸下句之首 。“旷望、徘徊、绸缪、眷恋”例同于此,何籍(借)烦论 。
按:放畅fangchang是叠韵,不是双声 。再从所附例词来看,明显的是叠韵与叠韵对,才是叠韵对 。决不是双声对叠韵叫双声对,叠韵对双声叫叠韵对 。可以肯定“放畅,双声”是错的 。
10、回文对
诗曰:“情亲由得意,得意遂情亲;新情终会故,会故亦情新 。”
此格现在已大有发展,现不再赘述 。
11.意对
诗曰: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
又曰: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
释曰:岁暮、凉风,非是属对,寝兴、白露,罕得相酬,事意相因,文理无爽,故曰意对 。
按:本来不能成对的词语,只因“事意相因”,文字和道理也合乎实际情况,所以可以是对,而称之为“意对” 。其实这不是对,当然也成不了“格” 。唐以及唐以后的格律诗作者及撰联人,都没有按意对撰写的 。初学者更不能以此为据 。
12、平对
平对者,若青山、绿水,此平常之对,故曰平对也 。其他皆效此 。
13、奇对(无情对)
奇对者,马颊河对熊耳山 。此马、熊是兽名,颊、耳是形名,既非平常对,故曰奇对 。他皆效此 。
又如:漆沮对四塞 。“漆(谐音七)”与“四”是数名(沮和塞是地理门),又两字各双声对 。又如古人名,上句用“曾参”,下句用“陈轸”,“参”与“轸”皆二十八星宿名(曾与陈同为姓) 。若此者,出奇而取对,故谓之奇对 。
按:在对句中常用此格,出奇制胜,出乎常规,故能出人意料,是叫奇,奇而又巧,是这一格的最大特点,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
14、同对(同类对)
同对者,若大谷、广陵,薄云、轻雾 。大与广、薄与轻其类是同,胡谓之同对 。同类对者,云、雾、星、月,风、烟、霜、雪,酒、觞,东、西、南、北,青、黄、赤、白、丹、素、朱、紫,宵、夜,朝、旦,山、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途、路 。
按:本格说得较为含糊,所说同对,从所举可对的例词来看,每一大类对中,有两小类 。也即是同门的词语中,有一小类是完全同义的,另有一小类则不同义 。不同义的则可对,不犯禁忌;同义的若对在一起,则犯合掌的大忌 。这一类如:酒觞,宵夜,朝旦,山岳,江河,途路等 。如单指同门不同义的词相对,则与的名对没有什么两样,完全可以归入的名对中 。不必立此一格,由此可看出空海和尚博采而未精梳的情况 。
15、字对
或曰:字对者,若桂楫对荷戈,“荷”是“负”之义,以其字草名,故与“桂”相对 。不用义对,但取字为对也 。
或曰:字对者,谓意别字对是 。诗曰:山椒架寒雾,池筱韵凉飚(筱中文为条) 。山椒即山顶也,池筱,傍池竹也(从字义上看,两者不能相对) 。此义别字对(因从字面上看,椒与筱同属草木门) 。
16.声对
声对者,若晓路(对)秋霜,“路”是道路,可与“霜”对,以其与“露”同声之故 。
或曰:声对者,是字、义俱别,声作对是 。
诗曰: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 。
又曰:初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 。“茑”,草属,声与“鸟”同,故以对“蝉” 。
17、侧对(利用字的偏旁成对,或称字侧对)
元氏曰:侧对者,若冯翊(对)龙首 。此为“冯”字半边有“马”与“龙”为对;“翊”字半边有“羽”与“首”为对 。此为侧对 。又如泉流(对)赤峰,泉字其上有“白”与“赤”为对,凡一字侧尔,皆是侧对,不必两字皆须侧也 。
或曰:字侧对者,谓字、义俱别,然形体半同是 。
诗曰:忘怀接英彦,申劝饮桂酒 。英彦、桂酒字义俱别,然形体半同是 。
按:此对只一字形体半同,英字草属与桂字木属,同为草木门,故可对 。
18、邻近对
诗曰:死生今忽异,欢娱意不同 。又曰: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 。
上是义,下是正名 。此对也大体似的名,的名窄,邻近宽 。
按:从所举对例看,此格与第五种的互成对,没有区别 。如“生死”对“欢娱”各自是同门对同门的,已经当句自对,然后成对 。“上是义,下是正名”这句话的意思也不好理解 。空海此格,来自《诗议》,例对完全相同,“上是义……”全句也照录原文 。
19、交络对(也名“蹉对”,因有参差成对之像,又名参差对 。)
赋诗曰:出入三代,五百余载 。
或曰:此中“余”属于载,不偶“出入”;古人但四字四义皆成对,故偏举以例也 。
按:这种对,是为了不以辞害意——不因形式而损害内容的补救方法 。所以作“通变”的处理 。原文所说,恐难理解,另补几例,以助理解 。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
“少”应对“多”,“密”应对“疏”,现以“密”对“多”,以“少”对“疏”,故是参差成对 。
又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 。
“六幅”应对“一段”,“湘江”应对“巫山”,现在作交络状成对,平仄谐调,意义不损 。这两个例了,可以较清楚的说明交络对(磋对,参差对)的含义了 。再举一例: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按理是“舳舻”对“风潮”,“利涉”对“来往”,倘不通变,调换过来,平仄不谐;参差一下,平仄既谐,意义不损 。由于通变,故增此一格 。由此也足见古人十分讲究对仗,但更要做到决不以辞害意 。这是很值得重视的 。
20、当句对(又称自对)
赋诗曰: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
按:此格没做任何解释 。前句的“薰歇”与“烬灭”,后句的“光沉”与“响绝”,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 。因“薰”、“烬”同类,“光”、“响”同类,上下句不同类 。
又例:“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
再如: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海气秋 。也是同一对法 。道理与前面的相同 。这一格,千余年来联界一直在用,且也是用得较多的一种联格 。
21、含境对
诗曰:修远长怀,寂寥无声 。
按:这一格也没有作任何解释 。看例句,指字面上相对不很严格,只要大体对得上就可,主要是看上下句的情和境 。情或境相同的,字面上大体过得去,便是含境对 。如例联是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来的,其情与境是:一直在“怀念”,怀念得十分悠远,陷入沉思,四周便“寂寥无声”了(即使十分热闹,在“无闻无见”中,当然也是“寂寥无声”了 。上下句情与境相同 。
22、背体对
诗曰: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
按:此格也无一字解释 。从例句看,其内容,下句和下句相反,字面含义也相反,以上下内容和意义相反的成对,这是后起联格中的“反对” 。古人认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因为正对,常易犯“合掌”之忌,面反对,不会犯合掌之忌;正对要拓开思路较难,通常都顺着上句下去,而反对则至少要从反向着眼,很容易拓开思路 。古人从多数例句进行过考察,也结合自身的体会,自然得出了“反对优于正对”的结论 。
23、偏对
诗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谓非极对也) 。
又曰:古墓犁成田,松柏摧为薪 。
又曰: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 。
又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白云飞 。
全其文采,不示至切,得非作者变通之意乎!若谓今人不然,沈给事(铨期)诗亦有其例 。诗曰:“春豫过灵沼,云旗出凤城 。”此例多矣 。但天然语,今虽虚亦对实,如古人以芙蓉偶杨柳,亦名声类对 。
按:此格没有具体说明特点 。从所有句例看,指上下句的词语结构不相同的,也在成对;就是说,从词语结构来看,对句中有不同结构成对的 。如“萧萧”对“悠悠”可对,而“马鸣”是主谓结构,与之成对的“旆旌”是联合结构,本来不能相对,现在却也成对 。“古墓”是偏正结构,“松柏”是联合结构,论理不能成对,却也成了对;而“犁成田”与“摧为薪”又可以成对的,一句之有按理不能成对,有可以成对的成对句出现,所以叫偏对 。古人又把字分成虚字、实字的,要求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虚实不能成对 。沈(亻全)期的“春豫”是前实后虚,与之成对的“云旗”是两字皆实,已不能成对;从结构看,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在诗中也对了,所以说,只要天然语便可以通变 。此格,初学者不宜学习 。也不能以有此格为借口,掩饰自己的失去推敲 。通常短联较少这种情况,长联中常常可以见到,因语出天然,所以不成大毛病 。
24、双虚实对
诗曰:故人云雨散,空山往来疏 。
此对当句义了,不同互成 。
按:这一格例句中“故人”对“空山”是实对实,因为中心词是“人”与“山”都是实词,。“云雨散”是实中有虚,“往来疏”都虚(旧属虚字),所以称作双虚实对 。
25、假对
诗曰:不献胸中策,空归海上山
或有人以“推荐”偶“拂衣”之类是也 。
按:这一格与第十五种的字对、第十六种的声对,可以合成一格 。“策”与“山”不能成对,但因“策”声近乎“泽”,借其声,故可以和“山”成对 。“推荐”和“拂衣”不能成对,但“荐”可当作名词“松蒿”、“草荐”的“荐”,所以能和“衣”对 。
本格王利器先生的注语中引了一些例子,可以移来,以供读者进一步理解之用 。如: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因“杨”字与“羊”音同,可以用来对“鸡” 。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枸”音同“狗”,可以借来与“鸡”成对 。
“五峰高不下,万木几经秋”,“下”与“夏”音同,可以借来与“秋”对 。
“闲听一夜雨,更对柏岩僧 。”因“柏”与“百”同音,可与“一”对 。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日声名白日悬 。”朱云是人名,借“朱”为红色之意与“白”相对 。
对上述补充例句的分析,故说此格,借音的可以并入声对,借意的可以并入字对,完全不必另立假对 。
26、切侧对 。
切侧对者,精异粗同是 。
诗曰:“浮钟宵响彻,飞镜晓光斜 。”“浮钟”是钟,“飞镜”是月,谓理别文同是 。
按:这一格,联语的主体并非同类 。钟属器用门,其声属虚字,“飞镜”喻月,月属天文门,月亮是实的,与虚的钟声都不能成对 。这叫“精异”,如不仔细分析,则“浮”对“飞”是动词对动词,“钟”对“镜”是名词对名词,从虚实看,两两相当,所以可对,这叫“粗同”,又叫“理别文同” 。
27、双声侧对
双声侧对者,谓字义别,双声来对是 。
诗曰:花明金谷树,叶映首山薇 。“金谷”与“首山”字义别,同双声侧对 。
又曰:翠微分雉堞,丹气映檐楹 。“雉堞”与“檐楹”,亦双声侧对 。
按:所以在双声前面加了个侧字,说明与双声有一定的差别 。双声对,按字义可对,面且成对的双音词都是双声的 。此格成对的词语,虽称双声,实非全是双声,如:金,侵韵jin,谷,屋韵gu(四声);首,有韵shou(三声),山,山韵shan 。金谷不是双声,首山是双声 。雉堞不是双声,檐楹是双声 。说得明白点,相对的主词中,是非双声的与双声的相对,成偏侧之状,所以叫双声侧对 。与双声对有别 。

对对联的方法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怎么对

文章插图

28、叠韵侧对
叠韵侧对者,谓字义别,叠韵来对是 。诗曰:平生披黼账,窈窕步花庭 。“平生”、“窈窕”是 。
诗曰:自得优游趣,宁知圣政隆 。“优游”与“圣政”,义非正对,字声势叠韵 。
按:此格与叠韵的差别是成对的词语,不属正对,但都属叠韵,所以可对,因而加个侧字 。
29、总不对对
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落,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
此总(都)不对之诗 。如此作者,最为佳妙 。夫属对法,非真风花竹木用事而已;若双声即双声对,叠韵即叠韵对 。
按:这种总不对对,并非对格,也不能用作联格 。习惯上,不将它与前二十八种分开,故亦照录 。
以上从《文镜礻必府论》引出了二十九种对 。除了其中一些格,可以归并(见每格后的按语),以及含境对、总不对对之外,大部分已被对联所吸收和采用 。无形中,早已从《诗格》、《对格》而形成了隋唐宋元各朝代的“联格”,虽然没有谁明文规定必须遵守这些“联格”,其实因师承关系,不管历代的撰联人是不是把它当成了联格,只要从小学习过对对子,得到过格律的训练,那么撰联时,必然自然而然的用上这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