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句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

前言
诗文中 , 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 , 叫做互文 。古人的解释言简意赅:”参互成文 , 合而见义 。”
意思是 , 分开表达 , 合并理解 。可以是一句话的两部分 , 可以是两句话 , 甚至多句话 。
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 , 专门介绍了互文和互体 。
一、 一句话的互文
一句话的互文的互文 , 叫做当句互文 。《诗词例话》中 , 引用了沈德潜解读唐诗的一段话
“秦时明月”一章 , 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 。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 , 由将非其人之故 , 得飞将军备边 , 边烽自熄 , 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边防筑城 , 起于秦汉 。明月属秦 , 关属汉 , 诗中互文 。(沈德潜《说诗晬语》)
“秦时明月”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秦时明月汉时关 , 并非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关隘 。这是一句话的互文 , 需要合并理解 , 即秦汉时期的明月与秦汉时期的关隘 。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互文句的唐诗 , 例如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这同样是分两部分表达:烟笼寒水、月笼沙 。但是要合并起来理解:烟月笼水沙 。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 。其实是宾主都下马登船 。

对句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二、对句互文
还有比较常见的互文方式是上下两句 , 又叫做对句互文或者邻句互文 。
例如唐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我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 , 多次见到李龟年 , 也多次听到他的演奏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句:
将军角弓不得控 , 都护铁衣冷难着 。
因为天冷 , 将士们弓箭拉不开 , 战衣也很难穿上 。

对句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三、排句互文
超过了两句的互文 , 称之为排句互文 , 例如《木兰辞》中:
东市买骏马 , 西市买鞍鞯 , 南市买辔头 , 北市买长鞭 。
又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
十三能织素 ,  十四学裁衣 ,  十五弹箜篌 ,  十六能诗书 。
【对句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 当句互文、对句互文 , 在格律诗中常见 。而排句互文 , 因为平仄的关系 , 很难出现在格律诗中 。

对句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四、特殊的互文:互体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 , 提到了互体:
杜少陵诗云:“风含翠筱娟娟净 , 雨裛红蕖冉冉香 。”上句风中有雨 , 下句雨中有风 , 谓之互体 。杨诚斋诗:“绿光风动麦 , 白碎日翻池” , 亦然 。上句风中有日 , 下句日中有风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
周振甫先生解释说:
互体是上文的话里含有下文说出的词在内 , 下文的话里含有上文说出的词在内 。
例如“风含翠筱娟娟净” , 风中的竹子 , 怎么会“娟娟净”呢?因为同时还下着雨 , 所以“娟娟净” 。“雨裛红蕖冉冉香” , 雨中的荷花怎么会有香味传播呢?是因为有风呀 。
这两句可以理解为 , 在风雨之中 , 竹子洁净 , 荷花分香 。
从这个解释来看 , 互体似乎是一种特殊的互文 。关于互体和互文的区别 , 周先生解释为:
互文和互体相类似而稍有不同 。互体的句子 , 不知道它是互体同样可以解释 , 如说风中翠竹美好洁净 。互文的句子 , 不知道它是互文有时就不好解释 ,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为什么明月属秦关属汉 , 不好讲 。
互体的两部分 , 比较独立 , 可以单独解释也通 。而互文的两部分 , 如果单独解释 , 就不容易理解 , 必须两部分一起解释 。
互文、互体的诗句 , 可以令整首诗浑然一体 , 连接紧密 。

对句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结束语
在上面举例的这是诗句中 , 老街个人以为 , 当句互文最有诗味 。看了看自己以前的作品 , 也有无意中使用互文的句子 , 如七律《拟古望蓟门》:
【塞雁哀鸣胡马惊】 , 汉家铁骑绕龙城 。
沙场云动飞芦管 , 月夜风高响旆旌 。
射虎威名惊瀚海 , 闻鸡夙愿受长缨 。
安危大计无今古 , 投笔遥看细柳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