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大师简介 一毛不拔大师是谁


一毛不拔大师简介 一毛不拔大师是谁

文章插图

说起“一毛不拔”可以说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道家学派的人 。而且它是道家一种全生避害的思想 。不过主要是“避”的一方面,也就是逃离人世,遁迹山林,逃避人世的恶 。
杨朱的生卒年不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和孟子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过他,而在孟子时代却有着和墨子同等的影响 。道家的著作《列子》中有一篇“杨朱”为题的文章,可以说是代表杨朱的道家哲学思想 。但现在的学者怀疑他是伪作 。《杨朱》中的思想是极端的纵欲主义思想,而其他先秦可信的资料中却没有记载这种思想 。现在杨朱的真正思想已经没有完整的记载了 。
《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韩非子》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 。”《淮南子》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杨朱的两个基本观点:“为我”,“轻物重生” 。这两个思想都可以在道家的文献中可以找到 。如庄子的《逍遥游》中许由这个隐者,把天下给他,即是白白奉送,他也不要 。可以说也是“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了 。《列子杨朱》中:“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就把道家的这两个方面总结的很好 。
实际上《老子》和《庄子》中都有杨朱的思想 。如《老子》中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就是说在为人处世中,贵重自己的身体超过贵重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给予他;爱他自己超过爱天下的人,可以将天下委托给他 。又如:“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都表现了轻物重身的思想 。《庄子》中《养生主》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都是沿着杨朱的思想路线走的,先秦道家认为,这是保身全身免受人世伤害的最好办法 。一个人行为若是很坏,受到社会惩罚,显然不是全生方法 。但是一个人的行为若是太好,获得美名,这也不是全生的方法 。所以在《庄子》的《人间世》中就讲到了一颗很大的栎社树,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所以匠人不砍它 。最后说道:“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无用也是全生的方法 。善于全生的人,一定不能多为恶,但是也一定不能多为善 。他一定生活在善恶之间 。他立求无用,但到头来,无用才是对他有大用 。
【一毛不拔大师简介 一毛不拔大师是谁】先秦道家哲学发展有三个主要阶段 。属于杨朱的思想观念代表着第一个阶段 。《老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着第二个阶段 。《庄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着第三阶段即最后一个阶段 。杨朱的道家哲学出发点是全生避害中的“避”,亦即逃避人世,遁迹山林 。可是人世间那么复杂,不论你隐藏的多好,但是还是有些事情是避不了的 。《老子》却是揭示宇宙的事物的变化规律,事物变,但是事物的变化规律不变 。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规律,并且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他就能够使事物转向对他有利 。《庄子》却是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 。从这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就能够超越现实世界 。这不是从社会到山林,而像是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 。
可以说先秦的道家都是为我的,只是后来的发展,使这种为我走向了反面,取消了它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