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向右|基于史料与心理学 爱情向左婚姻往右( 三 )


这是由进化心理学决定的 。
根据进化心理学理论,男性每小时产生的精子有一千两百万个,而女性穷其一生可生产的卵子数量约为四百个 。
单就生育,女性付出代价要比男性高得多 。十月怀胎、母乳喂养、婴幼儿的培养等 。
所以,女性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具有更高的风险觉悟,倾向于对感情忠诚、情绪稳定、行事理智、人品好的男性 。
林徽因如此,王徽因、赵徽因也如此;过去是这样,现在、未来同样是这样 。
04 林徽因的婚恋经历给我们的启示(1)重视父亲对女儿择偶观的影响
林徽因在伴侣的选择上,很大程度受父亲林长民的影响,前文已述 。
权威期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今年4月发表的论文也得出:父亲行为会影响女儿未来的择偶观 。
论文以233对亲姐妹为研究对象,把姐姐与妹妹分开,其中让一方与父亲一起生活,另外一方则与父亲隔离,进而观察她们的表现 。
最后得出:
和父亲生活时间更长,感受过更多父亲恶劣行为的女孩,对男性的要求更低,可能会拥有更多的性伴侣 。
换言之,相比没有父亲,糟糕的父亲更轻易让女孩建立消极、无所谓的择偶观 。
以前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假如父亲对女儿打击、漠视,女儿很轻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
父亲给予女儿尊重与疼爱,女儿在择偶方面也更理智,独立,有底气 。
如王尔德所说:"所有女人都会变得像她们的母亲一样 。但这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她们的父亲 。"
重视父亲对女儿择偶观的影响,与女儿多互动多交流,尊重女儿的想法、积极鼓励并引导女儿,为女儿进行榜样示范,就是给女儿最好的嫁妆 。
(2)强化父亲对女儿"阿尼姆斯"的作用
阿尼姆斯简朴来讲就是女性身上所表现出的男性气质 。
荣格说:"对于女人的阿尼姆斯产生决定影响的是她的父亲 。"
林徽因被林长民以嫡长子的角色对待,去往欧洲游历前,林长民就告诉林徽因"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 。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务增长见识,第二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使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广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
在父亲的培养下,林徽因的阿尼姆斯形象十分突出 。
林徽因在治理家务,职业选择,爱情抉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男性特征,性格中的阿尼姆斯一直在发挥作用 。
这样的阿尼姆斯可以转化为无价的内心伴侣,赋予女性进取心、创造能力、勇气、客观性和精神的聪明等男性品性 。给予女性精神上的刚毅,弥补女性外表的软弱 。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特殊是在求学抉择、职业规划,择偶等重大决策上,要强化父亲的指导作用 。
(3)认清"同一性危机",才能真正实现同一性
埃里克森指出,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
个体必须充分地化解每一阶段的危机,以应对下一阶段的要求 。反之,就会影响往后阶段的完成 。
图:埃里克森八阶段
八阶段理论之中,最闻名的就是青春期(12-20岁)的"同一性危机" 。
这一时期,青少年试图弄清晰自己的独特性,努力发掘自己独特的优缺点,以及在未来生活中能扮演的最好角色——决定此生要做什么并为之努力 。
这一时期,他们会通过在个性、职业、性和政治的承诺方面缩窄自己的选择来试图理解自己是谁,即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 。
林徽因早期对徐志摩的爱就源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的混乱 。
随着心智的发育与成熟,会逐步进入"同一性的巩固时期"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