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笔记 方剂学笔记表里双解

方剂学笔记 方剂学笔记表里双解

方剂学笔记(方剂学笔记表里双解)
1.大柴胡汤
【方解】君药:柴胡
臣药:黄芩与柴胡相配,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
大黄、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佐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
佐使:大枣、生姜(五两)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
【配伍特点】本方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 。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 。
本方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然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名曰“大柴胡汤” 。
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
2. 防风通圣散
【方解】君药: 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
臣药: 大黄、芒硝泄热通便
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
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
佐使: 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 。
白术健脾燥湿
甘草和中缓急
【配伍特点】汗不伤表,清下而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泄热通便之效 。
本方为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方,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 。
3. 石膏汤△
【方解】君药: 石膏辛甘大寒,清热除烦
臣药: 麻黄、豆豉君臣相配,发汗解表,使在表之邪从外而解
佐药: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使三焦之火从里而泻 。
麻黄、豆豉得石膏、三黄,则发表热而不助里热;三黄、石膏得麻黄、豆豉,则清热而不失治表,是为表里俱热、三焦火盛之良剂 。
4.葛根黄芩黄连汤
【用法】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
【方解】君药:葛根(半斤)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
臣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佐使: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 。
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从药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正如尤怡所云:“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 。”
由于葛根能清热升阳止利,汪昂称之“为治泻主药”,故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
本方简称葛根芩连汤,是治疗热泻、热痢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
5. 五积散△
【用法】枳壳、肉桂为粗末,余十三味粗末,慢火炒令色变,水煎服,入姜三片 。(本剂也为干姜、生姜同用)
【方解】君药: 麻黄、白芷发汗解表
干姜、肉桂温里祛寒
臣药: 苍术、厚朴燥湿健脾
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化痰
佐药: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止痛
桔梗、枳壳升降气机,加强理气化痰之效,相宜于痰阻气滞之证 。
使药: 炙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 。
【配伍特点】本方为治寒、湿、气、血、痰五积而设,故名五积散 。
9.表里双解剂
大柴胡汤
少阳阳明合病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