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安庆戏与黄梅戏有何区别?

黄梅戏创始人——邢绣娘(1793-1858)出生于演唱世家 , 从小与兄嫂一起出门卖唱 , 因扮相俊俏 , 唱腔甜美 , 出道不久便赢得了“不要钱 , 不要家 , 要听绣娘唱采茶”的美誉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 。绣娘因丈夫死于水灾 , 再次回到娘家与兄嫂搭班唱戏 , 又相继获得“北方梆子有二 , 黄梅调子无双”和“不接京城大戏王 , 愿请黄梅邢绣娘”等美誉 , 再加上黄梅县“一去二三里 , 村村都有戏”和黄梅县几乎人人都是“戏迷”的地域氛围 , 从而为邢绣娘最后完成黄梅采茶戏的创建 , 提供了必要条件 。

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安庆戏与黄梅戏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唱腔伴奏
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安庆戏与黄梅戏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 , 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 , 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 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 。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 , 常用于大段叙述 , 抒情 , 听起来委婉悠扬 , 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 , 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 , 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 , 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 , 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 。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 , 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 , 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
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安庆戏与黄梅戏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一、唱腔
黄梅戏唱腔有三种形式:主腔、花腔、三腔(“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称) 。
黄梅戏的主腔
主腔是黄梅戏传统唱腔中最具戏剧性表现力的一个腔系 。它以板式变化体(或称板腔体)为音乐结构的原则 , 正是这一主要特点使它区别于曲牌联缀体(或称曲牌体)的“花腔”以及兼有两种体制特征的“三腔” 。
主腔并不意味着在黄梅戏的所有剧目中每每为主 。实际上 , 花腔小戏基本上不用主腔 , 有些大戏也并非以主腔为主 , 之所以把这一腔系称作主腔 , 是就它的音乐形态及音乐表现功能而言的 。另外 , 从黄梅戏音乐发展史来看 , 主腔也晚于花腔和三腔 。这一发展过程又与剧目从独角戏、两小戏、三小戏发展到串戏而最终能演整本大戏的历程相吻合 。因此 , 可以认为:主腔是黄梅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 。它的出现 , 标志着黄梅戏音乐的基本风格的框定 。
黄梅戏的花腔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 。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 , 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 , 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 , 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 。黄梅戏在形成第一个阶段性成果——两小戏、三小戏的进程中 , 也形成了百余首小曲杂调的“花腔”腔系 。花腔从民歌中来 , 但作用已与民歌不大一样 。它已经从田头走上舞台 , 从随口而歌进入到规定的戏剧情境 , 传达角色的心声 。今天所见的花腔小调 , 无论它与民歌有多大程度的类似 , 但它确已经历过戏剧浪头的打磨 , 具备了戏剧性音乐的某些特质 , 是一种民歌式的曲牌体制 。
1.花腔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安庆戏与黄梅戏有何区别?】花腔的艺术特点体现在调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达意的质朴化、节奏律动的舞蹈化、旋律线条的口语化、唱词结构的衬字(词)化等方面 。
花腔是一个调式丰富的腔系 。有典型的五声宫、商、角、徵、羽调式 , 还有运用偏音的五声性的六声调式等 。花腔不同的调式色彩并不导致表情上的巨大反差 。无论是大调性质的宫、徵调式 , 还是属于小调性质的羽、角、商调式 , 既不用于表现昂扬豪迈之刚烈 , 也洋用于表现悲戚愁苦之柔弱 , 在节奏律动的驱使下 , 在旋律线条的跌宕起伏中 , 它们充满着欢愉之情 , 谐谑之趣 , 似乎一切都很透明 , 一切都很乐观 , 纷繁的调式只不过是增添色彩而已 。花腔这种求轻盈不求沉重 , 尚乐天而不沦于稳如泰山唐的表情倾向 , 成为黄梅戏的音乐乃至整个黄梅戏艺术不得不留意的基本品质 。
表情达意的质朴化也是花腔的一个特点 , 从唱词看 , 状物言情都以快人快语、诙谐逗趣见长 。如《逃水荒》中“小小竹竿三尺长 , 安几个铜钱响丁当 , 名字叫“莲厢”和《夫妻观灯》中“长子来看灯 , 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 , 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 , 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 , 他挤成一把筋”都是例证 。从音乐看 , 简洁的乐汇、自然的语势、密集型的字位安排、结合成朗朗上口的旋律 , 既朴素又大方 。
花腔的节奏具有民间舞蹈的律动 。它用锣鼓伴奏 , 流畅的“长槌” , 梧合人物上场下场 , “花腔二槌”、“花腔四槌”、“花腔六槌”紧贴着唱腔的各个部位 , 或作入头 , 或作过门 , 令表演者和观众都有按捺不住的动感 。
花腔的旋律线条非常口语化 。它不仅符合当地方言的调值 , 还将人们说话时的锣辑重音以及有意强调某一字的语势都表达出来 。花腔的百余首曲调 , 来自很多地方 , 如“莲花”、“凤阳歌”来自北方 , “鲜花调”来自江南 , 这些曲调在流变的过程中 , 语言因素带来的变异是十分明显的 , 因此 , 花腔旋律的口语化 , 是统一花腔的风格的重要环节 。
花腔在唱词中常大幅度采用衬字衬词 , 有些曲调甚至有“本末倒置”的现象 , 如“汲水调” , 表意性的词只有“走出门来抬头看 , 三条大路走中间 , 奴家的小情歌”20个字 , 而加进衬词就成了“走出门来咦么郎当 , 抬头看呀么郎当 , 三条大路嗨嗨咦儿嗬嗨嗨呀儿嗬走中间 , 咦么郎当 , 郎得儿郎当 , 郎得儿郎当 , 唆儿嘞 , 唆儿嘞 , 嗨嗨咦嗨荷 , 唆儿嘞 , 奴家的小情哥 。”需要说明的是 , 很多花腔的衬词都是曲调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