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对策分析类问题重难点讲解
对策分析类问题在行测中属于高难度的题型,不仅涉及知识面广,且解题思路较为繁杂 。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一难点,现将对策分析类问题按考查方向的不同,分为三类:数据分析、统筹问题、推理问题,逐一进行详细讲解 。
文章插图
一、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类题目通常给出一些限制条件,在这个条件下数据分布有多种不同组合 。题目往往是求这些数据组合的极端情况,其本质是讨论数据的离散性 。极值一般存在于离散性最差的那种情况 。
数据的离散性:(1)常数列(各项相等)离散性最差;(2)若各数不相同,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离散性最差 。
【例题1】
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 。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
A.10 B.11 C.12 D.13
解析:这道题我们之前见过吧?这次还是用这道例题
要使分得毕业生人数最多的行政部门人数最少,则其余部门人数尽可能多,即各部门人数尽量接近(可以相等) 。从人数最少的选项开始验证,当行政部门有10人时,其余各部门共有65-10=55人,平均每部门人数超过9人,即至少有1个部门人数超过9人,与行政部门人数最多的题干条件不符 。若行政部门有11人,其余部门总人数为54人,每个部门可以是9人,满足题意,选B 。
二、统筹问题
统筹问题研究的是怎样安排使总用时最短,或总效率最高 。历年考试中涉及的统筹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黑夜过桥问题、排队问题、任务分配问题、物资集中问题、货物装卸问题 。
1.过桥问题
过桥问题一般是多个人或者多个动物需要过河,由于过河时间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最终过河时间最短 。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则:(1)尽量让时间相近的两个人一起过桥;(2)让对岸过桥时间最短的人返回 。
【例题1】小明骑在牛背上过河,他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过河要20分钟,乙过河要30分钟,丙过河要40分钟,丁过河要50分钟 。小明每次只能赶2头牛过河,要把4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要多少分钟?
A.190 B.170 C.180 D.160
解析:甲乙先过河,甲返回,用时30+20=50分钟 。丙丁过河,乙返回,用时50+30=80分钟 。甲乙过河,用时30分钟 。最少要50+80+30=160分钟 。
想想看,结合我们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也可以160分钟完成 。
2.排队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通常有若干人排队做某事,要求合理安排顺序,使这几个人排队等候和完成事情的总时间最少 。
【例题2】A、B、C、D四人同时去某单位和总经理洽谈业务,A谈完要18分钟,B谈完要12分钟,C谈完要25分钟,D谈完要6分钟 。如果使四人留在这个单位的时间总和最少,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分钟?
A.91分钟 B.108分钟 C.111分钟 D.121分钟
解析:时间越短越靠前,因此谈话顺序为DBAC,停留时间为6×4+12×3+18×2+25=121分钟 。
3.任务分配问题
在分配任务时要做到人尽其用,因此让“相对效率”高的人去做他擅长的事才能确保整体效率是最高的 。这类问题有诸多变形,分配原则来自对该问题涉及的核心公式的分析 。
【例题3】一个产品生产线分为A、B、C三段,每个人每小时分别完成10、5、6件,现在总人数为71人,要使得完成的件数最多,问:71人的安排分别是( ) 。
A.14∶28∶29 B.15∶31∶25
C.16∶32∶23 D.17∶33∶21
解析:从命题分析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作安排问题,首先要明确工作的目标,其次要弄清任务安排的关键点 。
把三段任务看成是三个部件,那么三个部件自然要尽量接近为好,这样才可以组装更多的物品 。有效率比为10:5:6,故人数比应为3:6:5,3+6+5=14,再拿71我们来拆分一下,可以得到一个商5和一个余数1,所以分别为15人,30人,25人,余出来的1人,自由分配,符合的只有B 。
4.物资集中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是:在非闭合的路径上(线形、树形等,不包括环形)有多个“点”,每个点之间通过“路”来连通,每个“点”上有一定的“货物”,要求合理安排把货物集中到一个“点”上,使得所需的运费最少 。或者有一定人数,要求合理设置一个站点,使得各“点”上的人到站点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
解决问题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判断方向:路两侧物资总重量小的流向总重量大的(本法则只适用于非闭合路径中,与各条路径的长短无关) 。实际操作中,应从中间开始分析,这样可以更快得到答案 。
5.货物装卸问题
如果有M辆车和N(N>M)个工厂,所需装卸工的总数就是需要装卸工人数最多的M个工厂所需的装卸工人数之和 。(若M≥N,则跟车人数为0,把各个点上需要的人相加即为所需要的总人数)
【例题5】一个车队有三辆汽车,担负着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分别需要7、9、4、10、6名装卸工,共计36名;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装卸,那么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卸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则在这种情况下,总共至少需要多少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的装卸要求?
A.26 B.27 C.28 D.29
解析:有3辆汽车,最多有3个工厂同时卸货,即要保证满足各厂装卸要求只考虑需要人数最多的3个工厂同时卸货需要的人数即可 。所以至少需要7+9+10=26名 。
三、推理问题
推理问题复杂多变,但都是从给定或隐含条件入手进行推理 。把题干给的每一个条件都理解清楚很重要,在每个条件都分析清楚仍不得要领的情况下,要着重分析问题背景隐含的条件 。
1.利用题干条件推理
大部分推理问题可根据题干条件直接推理,推理过程需要做简单计算,合理运用代数工具可简化推理过程 。
【例题1】一个正方体木块放在桌子上,每一面都有一个数,位于对面两个数的和都等于13,小张能看到顶面和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和为18;小李能看到顶面和另外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的和为24,那么贴着桌子的这一面的数是多少?
A.4 B.5 C.6 D.7
解析:小张与小李看到数字之和为:顶面数字的2倍+四个侧面数字之和=18+24=42 。由于对面两个数的和都等于13,四个侧面数字之和为13×2=26 。则顶面数字为(42-26)÷2=8 。贴着桌子的底面数字为13-8=5,选B 。
2.利用隐含条件推理
在一些较难的推理问题中,线索隐含在题目背景中,找出这个切入点需要对问题背景比较熟悉 。
【例题2】小赵、小钱、小孙一起打羽毛球,每局两人比赛,另一人休息 。三人约定每一局的输方下一局休息 。结束时算了一下,小赵休息了2局,小钱共打了8局,小孙共打了5局 。则参加第9局比赛的是( ) 。
A.小赵和小钱 B.小赵和小孙
C.小钱和小孙 D.以上皆有可能
解析:从国士的命题分析来看,三人约定的游戏规则就是本题的推理规则,应该从理解游戏规则开始 。
“每一局的输方下一局休息”,由于每局都会有一个人输,所以相同的两个人不会连续比赛两场;任何一人也不会连续休息两局 。还有一点,某人打的总局数等于他和另外两个人分别打的局数之和,某人休息的局数就应该是另外两个人打的局数 。
因此{钱vs孙}=2 。小钱共打了8局,那么{钱vs赵}=8-2=6 。小孙共打了5局,{孙vs赵}=5-2=3 。3人总共打了2+6+3=11局 。小孙休息了6局,由于休息不能连续,则两次休息之间至少间隔一场,则只能是1、3、5、7、9、11这6局,也就是第9局小孙在休息,小钱和小赵在比赛,本题答案为A 。
十三类比转化思维
数学运算考察方式虽新颖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考察的依旧是考生对常见题型基本解题方法的运用 。但是,数学运算中那千变万化的考察形式也让不少考生感到头疼,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建议考生应熟练掌握类比转化思维,从而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 。
【例题1】、一件商品,按50%的利润售出70%的商品后,再打八折售出剩下30%的商品,则最终的利润率是多少?
A.34% B.41%
C.60% D.55%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一眼看上去,为我们所熟知的利润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类比一番,将商品的利润率类比为溶液的浓度,则很快就可以发现,这道题的本质实际上还是我们的溶液混合问题,即相当于将50%的利润率的商品和150%×0.8-100%=20%的利润率的商品按照7:3的比例混合,所以采用溶液问题中的十字交叉法求解:
设50%浓度的溶液和20%浓度的溶液混合的量为700和300,
则混合后溶质的量就是700×50%+300×20%=410,
而混合后溶液的量为700+300=1000,
因此混合后溶液的浓度就是410÷1000=41% 。
即最终的利润率也为41% 。
【例题2】、李老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红笔每支1.9元,蓝笔每支1.1元,两种圆珠笔共买了16支,花了28元 。问红笔买了几支?
A.13 B.3
C.5 D.10
【答案】A
【解析】此题一眼望去就是普通的方程求解问题,但仔细观察可发现跟鸡兔同笼问题非常类似,其中红笔数量就是兔头,红笔价格是兔脚,蓝笔数量是鸡头,蓝笔价格是鸡脚,就可以用鸡兔同笼问题快速求解 。假设16支都是蓝笔,那么一共应该有16×1.1=17.6元,但是有28元,少了10.4元 。少的钱来自哪里?是因为其中有一部分是红笔,红笔每支比蓝笔贵0.8元,一共红笔有10.4÷0.8=13支 。
例3、工厂组织职工参加周末公益劳动,有80%的职工报名参加 。其中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与报名参加周日活动的人数比为2∶1,两天的活动都报名参加的人数为只报名参加周日活动的人数的50% 。问未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是只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的:
A.20% B.30%
C.40% D.50%
【答案】C
【解析】题中所给条件为百分数,结果也是求百分数,猛然一看很多同学都觉得无解,其实仔细观察题干,会发现题目中参加周末活动的总人数为全集,参加周六和周日活动的人数为两个子集,可类比转换为容斥问题来求解 。已知都参加的人数:只参加周日的人数=1:2,就设都参加的为1人,只参加周日的为2人,则周日的总人数为3人,又因为周六:周日为2:1,则周六的总人数为6,因为都参加的人数重复了两次,所以总共参与的人数为6+3-1=8 。有80%的职工参与,所以总职工人数为10,得出未参加活动的人数为2人,又因为只参加周六的人数为6-1=5人,所以比例为2/5=40% 。
思考一下,这道题用容斥原理来解决如何?
通过以上三道例题,不难发现,只要我们学会用类比转化的思维,就可以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做题速度 。建议考生可以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思考,去发现这样的类比转化的情形 。
十四容斥原理
在计数时,要保证无一重复,无一遗漏 。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在不考虑重叠的情况下,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
1.容斥原理1——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先把A、B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发现既是A类又是B类的部分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要减去 。如图所示:
公式:A∪B=A+B-A∩B
总数=两个圆内的-重合部分的
【例题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
数学得满分人数→A,语文得满分人数→B,数学、语文都是满分人数→A∩B,至少有一门得满分人数→A∪B 。A∪B=15+12-4=23,共有23人至少有一门得满分 。
2.容斥原理2——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将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后发现两两重叠的部分重复计算了1次,三个集合公共部分被重复计算了2次 。
如图所示,灰色部分A∩B-A∩B∩C、B∩C-A∩B∩C、C∩A-A∩B∩C都被重复计算了1次,黑色部分A∩B∩C被重复计算了2次,因此总数A∪B∪C=A+B+C-(A∩B-A∩B∩C)-(B∩C-A∩B∩C)-(C∩A-A∩B∩C)-2A∩B∩C=A+B+C-A∩B-B∩C-C∩A+A∩B∩C 。即得到:
公式:A∪B∪C=A+B+C-A∩B-B∩C-C∩A+A∩B∩C
总数=三个圆内的-重合两次的+重合三次的
【例题2】某班有学生45人,每人都参加体育训练队,其中参加足球队的有25人,参加排球队的有22人,参加游泳队的有24人,足球、排球都参加的有12人,足球、游泳都参加的有9人,排球、游泳都参加的有8人,问:三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参加足球队→A,参加排球队→B,参加游泳队→C,足球、排球都参加的→A∩B,足球、游泳都参加的→C∩A,排球、游泳都参加的→B∩C,三项都参加的→A∩B∩C 。三项都参加的有A∩B∩C=A∪B∪C-A-B-C+A∩B+B∩C+C∩A=45-25-22-24+12+9+8=3人 。
3.用韦恩图解题
韦恩图,能够将逻辑关系可视化的示意图 。从韦恩图可清晰地看出集合间的逻辑关系、重复计算的次数,最适合描述3个集合的情况 。
【例题3】某班有50 位同学参加期末考试,结果英文不及格的有15 人,数学不及格的有19 人,英文和数学都及格的有21 人 。那么英文和数学都不及格的有( )人 。
A.4 B.5 C.13 D.17
解析:如图所示,按英文及格、数学及格画2个圆圈,根据题干条件确定它们重叠 。
是不是轻松解决了?
十五鸡兔同笼问题
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这一类应用题,称为“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变化很多,一些问题涉及的事物不是鸡和兔,但具备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特点,可以采用方程法或假设法求解 。
一、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例题1】有大小两种瓶,大瓶可以装水5 千克,小瓶可装水1 千克,现在有100 千克水共装了52瓶 。问大瓶和小瓶相差多少个?
A.26个 B.28个
C.30 个 D.32个
解析:将大瓶装水量视为兔脚,小瓶装水量视为鸡脚,假设全为小瓶,则大瓶数=(总水量-小瓶装水量×总瓶数)÷(大、小瓶装水量之差)=(100-1×52)÷(5-1)=12 个,小瓶数为52-12=40 个 。大瓶和小瓶相差40-12=28个,选B 。
二、得失问题的解法
在行测考试中,还有一类称为得失问题的题型:运输一批有若干箱的货物,每箱可得x元,若损坏一箱,要赔偿y元,最后运费为M元,损坏了几箱?
这类问题可视为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形,与传统鸡兔同笼的不同之处在于损赔(或扣钱)的数目为负数 。
设得求失:损失件数=(每件应得×总件数-实得钱数)÷(件应得+每件损赔)
实得件数=总件数-损失件数
【例题2】加工300 个零件,加工出一件合格品可得加工费50 元,加工出一件不合格品不仅得不到加工费还要赔偿100 元 。如果加工完毕共得14550元,则加工出合格品的件数是( ) 。
A.294 B.295 C.296 D.297
解析:假设全部合格,可赚50×300=15000元,实际少了15000-14550=450 元 。每加工一个不合格品减少50+100=150 元,因此共加工了450÷150=3 个不合格品,合格品有297 个 。
三、“三者同笼”问题
在鸡兔同笼问题中,还存在“三者同笼”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转化为“两者同笼”的标准问题来解 。因此“三者同笼”问题的解题流程如下:
转化为“两者同笼”——找准鸡、兔——套用相应公式
【例题3】蜘蛛有8 条腿,蜻蜓有6 条腿和2 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在这三种小虫共18 只,有118条腿和18 对翅膀,蜘蛛、蜻蜓、蝉各几只?
A.5、5、8 B.5、5、7 C.6、7、5 D.7、5、6
解析:三者同笼,转化为两者同笼 。
首先,蜻蜓和蝉都是6条腿,计算腿的数量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则兔=8条腿的小虫,鸡=6条腿的小虫 。
假设全是6条腿的小虫,套用设鸡求兔的公式:兔数=(总脚数-每只鸡脚数×总头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可得蜘蛛有(118-6×18)÷(8-6)=5只,那么蜻蜓和蝉共有18-5=13只 。
再假设这13只都是蝉,套用公式,得蜻蜓有(18-1×13)÷(2-1)=5只,蝉有13-5=8只 。
四、鸡兔同笼的变形
还有一些问题,表面看不符合鸡兔同笼的特征,实际上通过转化,依旧可以按照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来快速解题 。解题步骤为:①找出鸡、兔脚数;②找出总头数、总脚数;③套用公式 。
【例题4】甲、乙两店相距7000 米,妈妈从甲店出发去乙店购物,开始以每分钟50 米的速度前行,后来改乘汽车,每分钟行300 米,结果共用30 分钟到达乙店,求妈妈是在离甲店多远的地方改乘汽车的国士.教育版权?
A.200米 B.400 米 C.600 米 D.800 米
解析:要求离甲店多远的地方乘汽车,求出步行的时间,再乘步行速度即可 。
【行测运算题的解题技巧 装卸过桥问题解答方法】要求步行的分钟数,可假设全为乘汽车,套用设兔求鸡公式,步行时间=(300×30-7000)÷(300—50)=8分钟 。所以妈妈是在离甲店50×8=400米的地方改乘汽车的 。
-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是用什么测钻和微分筒来进行测零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是什么
- 功绩获取渠道 密传二转的提问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 oppo修改应用图标可以通过更换手机主题的方式 oppo怎么改应用名称和图标
- 网购出现问题的应对方案和凭证模板 退货证明怎么开
- 2022单招考试题是统一出题的吗
- 加法算式名称是加数=和,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 加法算式名称是什么
- 初二英语改错题技巧 做英语改错题的技巧巧记
- 关于谈论家庭话题的英语对话 谈论你的家庭英语对话
- 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月息百分之3是多少
- 非P即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不否定条件 非p与p的否命题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