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女性依然晚婚 晚婚是因为前世( 二 )


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大臣,他们是高攀不起的;而那些新晋的权贵,也就是新科进士,却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
这样的传统发展一段时间后,就形成了“榜下择婿”的风俗 。
后来不仅仅是商贾之家参与,有头有脸的世家贵族也参与其中 。
甚至发展到最后,就不仅仅是“择婿”,而成了“抢婿”了 。
史书中曾记载过这样一则趣事 。
有个考生刚刚被宣布进士及第,就被人抢走了 。
而抢到他的这家主人那是相称高兴,把自己的女儿以及家庭条件一一显摆一番,试图说服这位年轻进士成为他的女婿 。
而这位贫寒的进士表现得十分淡定,他鞠躬致谢说道:
“对不住,这事儿我一人还做不了主,得回家跟老婆商量商量 。”
在未清晰别人是否有家室,就将对方抢夺过来,可见当时的人们对新科进士趋之若鹜的程度 。
更有甚者,一位历经科考七十三岁终成正果的名叫韩南老的进士,也有人上门提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嘲讽道:
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
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
不仅仅是家长,很多女孩也从小立志,梦想嫁给这样的“乘龙快婿”,以至于很多女孩能为此等到二十、三十岁才出嫁,甚至终身不婚 。
才女的觉醒
然而,除了这种“现实的利益”,还有一些是女性思想的觉醒 。
由于宋朝的文化鼎盛,除了个别严苛的家庭,很多女子都或多或少受到些教育 。
因此宋朝也是才女辈出的年代 。比如坊间所传的宋朝四大才女: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 。
她们均出自官宦人家,从小就饱读诗书 。
女性的地位在宋朝有所提高,因此很多才女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未遇良人,就不愿意出嫁 。
开明的家长们,也很尊重自己女儿的心思 。他们在为这样的女子挑选女婿的时候会格外认真 。
因为他们认为,嫁女儿和娶媳妇不一样,娶媳妇后,儿子依然在身边,纵然有所闪失,自己还能有所照应 。
而嫁女儿则不同,且不说那些远嫁的女儿,就算近在咫尺,按照礼节也很难随便探视 。
即便女儿在夫家受了什么委屈,自己也无能为力 。
因此这样的人家挑选女婿的时候,往往更加谨慎,以德才为先,给女儿更多的保障 。
比如程颢的女儿程氏,自幼聪慧,品格高洁,全族的人都很疼爱她 。
对于她的婚姻大事,一门上下都在操心,然而七八年间找到的男子,程氏没有一个看上的 。
族人们纷纷出来劝阻,说已经很大了,再嫁不出去,就会为我们家族蒙羞 。
然而父亲程颢和叔父程颐,却对族人们的言论不以为然,对孩子的决定十分支持,一定要找个配得上自家姑娘的贤者才行 。
然而不幸的是,在她25岁时就意外病逝 。族人们纷纷凭吊,并且说:
“哎,可惜了,到去世也没有嫁人 。”
听到了这句话的叔父再也忍不住了,仰天长叹:
“颐恨其死,不恨其未嫁也 。”
我痛心的是侄女去世的太早,从来没有痛惜她没有嫁人啊!
后来,程颐亲自为自己的侄女撰写了墓志铭 。并且在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
“是虽女子,亦天地中一异人也……苟未遇贤者而以配世俗常人,是使之抱羞辱以没世 。”
我的侄女虽然是女子,但却是这天地难得一遇的才女奇人 。
如果没有碰到一位贤德的男子就将她许配给平庸、世俗之人,那才是让她抱憾而终啊 。

身处现代的我们,对宋朝有太多的刻板印象 。
其实假如拿着显微镜去观察宋朝的世界,会让我们看到很多缤纷多彩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