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女性依然晚婚 晚婚是因为前世

为什么这么多女性依然晚婚 晚婚是因为前世

有书君说
对于结婚生子,我们常常会听到长辈们说:“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之类的话 。
而且假如结婚晚了,女性就会被扣上“大龄剩女”、“嫁不出去”帽子 。
古代大多数女性在十三四岁就会结婚生子,早婚早育仿佛成了女性的标尺 。
但在宋代,社会不仅不倡导“早婚早育”反而流行“晚婚晚育”,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大龄剩女”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别的情况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从《诗经》的这首送嫁诗中,就能看出中国古人对婚礼的重视 。
它不仅是人世间美好的象征,也承担了人类文明延续的使命 。
在我们传统印象中,古人们成婚特殊早 。
的确,在中国的很多封建王朝,对成婚的年龄都有严格规定:
女子14岁就要成婚,一旦过了16岁就属于晚婚 。
之所以这样规定,一方面是由于古代人口稀少,为了让国家的经济和人口得以发展,很多国家往往强制婚配,否则父母就要缴纳额外的罚款;
就算没有国家强制规定,人们也会尽可能的早婚 。
因为那时候婴儿存活率特殊低,人们只有靠多生孩子,才能让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 。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外在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一种偏见,假如一位女性成家太晚,就会迎来亲戚街坊异样的眼光 。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剩女”!
意外的两个王朝
相较之下,有两个王朝,女性的适婚年龄显得较为宽容 。
一个是唐朝 。
道教是大唐的国教,以至于后世很多王宫贵族的女子,经常选择出家修行 。
上行下效,出家修道成为了唐朝时期官家及民间的传统 。因此很多女子晚婚,甚至不婚 。
而第二个王朝,则是才子佳人辈出的宋朝 。
宋朝建国于公元960年,那时候,五代十国的战乱尚未结束,从唐朝晚期的军阀混战算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已近六十年时间 。
那时仅中原地区,北宋王朝就东西南三面环敌 。
多年的战乱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
人们连温饱都难以维持,死后甚至魂无所归,哪还有心思,去关心婚事 。
因此在北宋开国时期,就有了大量的“剩男剩女” 。
赵匡胤平灭南唐后,北宋国事基本稳定,宋朝的统治者,就开始关心起人口发展了 。
于是制定了法定结婚年龄,即很多朝代的标准:男十六岁,女十四岁 。
得益于这项政策,北宋初期的人口、商业、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
然而几十年后,到了宋仁宗时期,女子出嫁时的年龄却越来越大 。
有资料记载,北宋仁宗一朝官宦、商贾之家的女性,平均出嫁年龄竟然到了19周岁,按照古代的标准这已经是典型的晚婚了 。
榜下择婿
其实原因说下来也很轻易理解 。
第一个原因,较为物质,是因为宋朝的科举制度蓬勃发展 。
宋代的汪洙在《神童诗》中有一句诗,被人们奉为人生的四大快意之事: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而对于宋朝来说,这后两件喜事对于士人才子来说往往一同发生 。
宋朝商业的发达昌盛,造就了很多富豪 。
宋真宗时期,京城家产在百万贯以上的不在少数,而十万贯的小康之家更是比比皆是 。
虽然宋朝商人的地位提高了很多,但是他们的地位仍旧不能和官员相比 。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联姻,假如女儿能和一位官员结亲,不仅他们的财产能得到保护,将来做生意也会有更多方便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