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分类丨管理技巧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字数丨1700字kpi考核是什么意思,阅读约3分钟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KPI目标,并非越高越好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很多公司都引入了KPI管理制度,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又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KPI目标设置不合理 。比如很多老板都有这样的想法: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我给员工设置一个100分的目标,那么他就能做到80分 。可如果我给他设置一个80分的目标,他就只能做到60分 。所以即使我认为这个员工他只能做到80分,我也要给他定一个100分的目标 。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给员工制定一个明显无法达成的目标,还美名其曰的,将其描述为激励,却不知道这种行为彻底违背了KPI考核的初衷,对于企业管理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

文章插图
从本质上来说,KPI制度是将每一个人的工作重点进行量化考核,从而给员工带来一个稳定的预期管理 。让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做到什么样的成果,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自己的工作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
当一个员工对公司的预期是稳定可靠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正向的激励 。
但是,如果KPI设置的过高,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没有人能够完成的工作指标,往往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
一个KPI设置的过高,没有人能够完成,最终不过就是两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谁都没完成,于是谁都无法拿到自己期望中的薪酬,时间长了,大家非但没有被激励出干劲,反而都是满腹怨言 。
第二种结果,虽然没完成,但是老板觉得大家“都不容易”,所以还是给了超出规定标准的酬劳 。这种行为,看起来是老板“大方”,收买了人心 。
可这种收买来的士气往往只是暂时的 。带来的副作用却是持续的,因为大家都明白了,反正KPI都完成不了,但是只要在老板面前表现出足够的“辛苦”,那照样有钱拿 。
于是,制度本身就逐渐沦为摆设,员工更倾向于在老板面前“表演”而不是去设法完成自己的工作指标 。
这两种结果,虽然不能直接说一定会使公司走向没落,但至少彻底背离了KPI制度设计的初衷,使得考核成为了一道可有可无,甚至多余拖累的摆设 。
KPI的制定,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很多企业制定KPI的时候,存在这样一幕:大老板在会上发话,说我们今年的营收要达到XXX元,然后公司总办就按照大老板的指示“分解”了营收目标,下发到各部门,各部门再根据自己收到的任务,分解到每个人头上,形成了每个人的KPI
这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可事实上,用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KPI,有八成以上都会沦为“摆设”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老板的一厢情愿与分解过程中的层层加码 。
老板给出的经营目标,可以作为全公司的努力方向,但绝对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考核目标” 。
合理的考核目标必定是“量力而行”的,从更感性的角度来看,就是要让执行者大概率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那么轻松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
这就注定了,KPI的制定,应该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由双方共同制定 。而单方面的“指派”往往会与员工自身的感受和工作能力相差甚远 。
而另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就是,只要是“从上至下”的KPI分解,一定会存在“层层加码”的问题 。
老板说今年营收要10个亿,总办为了完成老板的要求,于是制定了12个亿的目标,下发给6个业务部门 。
而业务部门,为了完成2个亿的指标,给下属4个小组分别下达了6千万的业务指标 。
小组为了完成考核,给组内的10个人,每人下下达了1000万的任务要求 。
结果呢?哪怕老板自己说的10个亿是比较靠谱的目标,但最终所有人身上的KPI加一起,已经变成了24亿……
层层加码之下,即使原本的目标是“合理”的,最终也变得不合理了 。
所以,由上而下的KPI制定,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了 。
所以,合理的KPI本身就应该是经过“讨价还价”之后,谈出来的结果 。
老板可以有自己的总目标,然后各个实际经营的部门自行先制定出自认为合理的目标 。
之后,针对双方目标上的差距,进行讨论分析,找到新的增长点与关键要素,并最终确定为一个可以让双方都认可的考核指标 。
只有这样,才能使考核尽可能的合理科学 。
忽略过程指标的KPI只能是空中楼阁
在KPI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唯结果论” 。工作目标指定的简单粗暴,所有考核节点都在呈现最终的“结果”,缺乏中间的过程的关键节点 。
把考核搞成这样的公司并不在少数,很多公司还会打出“狼性”口号,说什么“结果不对,一切白费”,说什么“只为成果找方法,不替困难找借口” 。
但说实话,这种打鸡血式的口号,对于工作本身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
【kpi考核是什么意思,伤不起的KPI,虚高的考核目标,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企业】虽然KPI制度把每一个人的关键工作进行了量化,并给出了总体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KPI是一个结果化的工作 。事实上恰恰相反,KPI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任务的分解与过程 。
把复杂、整体的任务目标进行合理分解,找到其中的关键步骤,然后一步步的完成每一个关键节点,达成总目标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结果罢了 。
所以,制定目标只占据整个管理过程中的20%精力,而如何对目标进行合理分解,才是那80%的重头戏 。
当一份考核目标被确定下来时,相对应的拆解细节,也应该同步呈现,至少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思路 。
否则的话,所有目标都不过是“拍脑袋”的产物罢了,用这样的产物去进行考核,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只会是一场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