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与子期的千古知己友情 钟子期和伯牙的故事( 二 )


伯牙寻于钟子期的坟前,为子期弹奏了一曲初遇时的《高山流水》,琴声呜咽,如诉如泣 。可惜再无人可以听懂他曲中何意 。曲终作罢,挑断琴弦,摔瑶琴于子期墓前,伯牙曰:“我唯一的知音已经离世,再弹琴也无人听懂,要这琴无用 。” 终生不再鼓琴 。是以有诗曰: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后得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佳话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后人常用"高山流水"比喻挚交的感情,以及琴瑟相知的知音 。常用“高山流水觅知音”来咏赞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交,高山流水易谱,世上知音难觅 。
俞伯牙与种子期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 伯牙本为士大夫,高官俸禄,琴艺高超,风雅无边 。俞伯牙原本自诩清高,对樵夫钟子期是不屑一顾的,乡野樵夫怎么会懂得知己的琴声?听懂了乐曲之间与自己情感的共鸣?此间身份悬殊,差距明显 。伯牙身居高位,想必也是有些自视清高、恃才傲物之的脾性,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 。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触 。这两人在封建社会本是一生都毫无交集的,却因一曲遇知己,因一知己摔琴绝弦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遇不可求,与何身份毫无关系 。在表达与子期的知音友谊时,也在一定程度暗喻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有志之才企盼明主知遇 。期待有成为自己知音的诸侯王公,一展鸿鹄之志 。也暗讽阶级制度森严的时代,很多人一生因身份等级贵贱划分,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多长人如伯牙一般,绝弦不出,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 。
“伯牙绝弦”则喻指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兴趣,以示悼念,泛指悼亡 。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此等情怀,古往今来,有几人如此?一切尽在不言中 。伯牙的绝琴明志,为子期更是为自己,登峰造极的琴技绝弦,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 。也暗讽阶级制度森严的时代,人人平等,无等级贵贱之分 。
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俞伯牙与种子期
人间得一知己足矣,伯牙无子期,纵使琴艺再高超,无人听懂伯牙内心所感,无人共鸣其心志,何其孤寂才会绝弦摔琴 。一乐师与樵夫的佳话,千古知己友情,无人不羡慕 。后人感其友谊深厚,于汉阳江口,筑馆纪念,称为琴台,又名俞伯牙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闻名古迹胜地 。立诗与子期墓前 。
《无题》伯牙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