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变成中国情人节的 中国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是怎么变成中国情人节的 中国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又是一年七夕 。
作为中国情人节 , 七夕的名气已经很大了 。但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就会发现 , 七夕原本与爱情无关 。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 , 古时候妇女会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 故称为 "乞巧" ,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 。
年轻、无忧无虑的女孩们 , 在天气晴和的秋夜里 , 笑着玩各种占卜 , 用自己的巧手为看得到的一切进行装扮 , 瓜果、化妆镜、针线、彩楼 , 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这是专属于少女的节日 。
那么七夕到底是怎么变成情人节的呢?
牛郎织女——两颗星的结合
现代人对于头顶上的星空越来越生疏了 。
满天繁星 , 对于现代人而言 , 只是记录于天文学读物中的抽象概念 , 人们不仅不能像古人那样如数家珍般指出星星的位置、认出星宿的图形、叫出星星的名字 , 甚至连那些千百年来世代流传、古人像话家常一般时常念叨的星空神话、星辰故事 , 也早已付与忘川逝水了 。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在中国 , 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 。《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 , 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
维天有汉 , 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 , 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 , 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 , 不以服箱 。
七月的黄昏 , 人们仰望星空 , 便会看到明亮的织女星最先出现在深邃的天幕上 , 而牵牛星位于织女星东方稍偏南的地方 。两颗星隔着银河 , 遥遥相望 。大概天上牵牛织女星的相守相望 , 正是民间百姓对夫妻同心、男耕女织的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情投射 。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 。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 , 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 。
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 , 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 , 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 。可见三国时期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 。
但七夕节真正成为“中国情人节” , 是在1993年 。
九十年代以来 , 西方文化中的情人节(2月14日)开始在中国产生影响 。中国年轻人会在这一天来表达爱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呼吁保护传统 。1993年 , 有人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人节 。
2006年5月20日 , 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国情人节 " 的概念便犹如黄河之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了 。
一诺一生——中国人的爱情
与西方情人节短暂的热烈浪漫相比 , 中国情人节则主张许下一个承诺并持续履行 。这一点我们从中国流传的爱情故事中可见一斑 。
春秋时 , 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 , 与圣人孔子是同乡 。尾生为人正直 , 乐于助人 , 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 , 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 。后来 , 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 。他在那里熟悉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 。两人一见钟情 , 君子淑女 , 私订终身 。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景贫寒 , 果断反对这门亲事 。
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 , 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 , 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 。那一天 , 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 , 双双远走高飞 。黄昏时分 , 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