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当年为什么不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典故( 二 )


海瑞上书嘉靖皇帝,相称于摸了老虎屁股一把,嘉靖帝大怒,最后,还是忍住没有杀他 。嘉靖皇帝驾崩的那一天,海瑞痛哭流涕,这足以说明海瑞是一个真正的忠臣,而不是“卖直”或者博出位的 。嘉靖皇帝把海瑞留着,其实是想让他辅佐他的儿子隆庆皇帝的 。
隆庆年间,海瑞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开黄浦江、清退田地等等,海瑞被老百姓誉为“海青天”,还说他是“包公再世” 。
但是,到了万历年间,海瑞徐徐被冷落,没有了实权 。假如隆庆帝与万历帝能够重用海瑞,革除时弊,万历一朝的文治武功,将会更加辉煌 。
东西方史学的最大不同:西方人喜欢写他们的故事(世界史),中国人喜欢写我们的故事(中国史) 。
古希腊的一次战争
为什么有此不同呢?因为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就是小国寡民,而中国自西周开始就是大一统的王朝 。
司马迁写《史记》,他总结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第二:兵家的来源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称之为“十家九流”,但是,“十家九流”当中并没有兵家 。那么,兵家是从哪里来的呢?
先秦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子,孙子的代表作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里有浓厚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为“太极”、“慎战” 。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
我们读《孙子兵法》,其实,就会发现史家、兵家与道家是密切相关的 。道家与史家洞察世事,对历代成败、存亡、祸褔之事的典故了如指掌,因此,《孙子兵法》里才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说法 。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不轻言战役,因为“兵者,国之大事”,弄得不好,就把自己的父母之邦给搞灭亡了 。
中华文明能够延绵至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把“兵者”看作是“国之大事”、不轻言战役 。在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中华文明是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古文明 。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早已灰飞烟灭,而中华文明依然存续至今,商代的殷墟甲骨文,在晚清民国时期被发现,我们依然能够看得懂几千年以前的文字,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
第三: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典故来自于长平之战,此战是战国末期最残酷的一场战争,赵国40余万将士的性命被葬送 。
赵国的军事实力,在战国七雄之中并不弱,长平之战,秦国之所以能够取胜,就是因为赵国中了秦人的反间计,把老将廉颇换成了赵奢之子赵括,赵括熟读兵法,但是,却没有多长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 。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赵括的兵法学得很好,自以为了不起,但是在没有多长实战经验的情况下,匆忙上阵,致使赵国40余万将士灰飞烟灭,成为千古笑柄 。
杨振宁、邓稼先与杨振平在美国的合影
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抗日战役时期,在抗战的大后方,有两所闻名的高校,一所是设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还有一所是设在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 。
鲁迅艺术学院的校训是:“紧张、严厉、刻苦、虚心”;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训是:“刚毅坚卓” 。西南联合大学与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文化的长征,在抗战的大后方,保存了中华文化的火种 。邓稼先、杨振宁其实都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友,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有8位都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