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上下移动使液面相平,排水量气装置中用量筒的那一种,需不需要上下移动使液面相平?如果要,为什么?

在反应前后读取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那么液面下降时水到哪儿去呢
假设原先是左边高、右边低 。
上下移动时,左边的水流向右边,导致左边下降、右边上升 。
水还在E中,没变
化学用水准管和量气管测量气体体积时,为什么要上下移动水准管,使两管液面相平,网上说是使气体压强等于
调节压强,使被测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 。如果不等测出来就不准 。如果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测出其体积就会偏小,反之偏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压住气球,那此时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球体积就变小 。
排水量气装置中用量筒的那一种,需不需要上下移动使液面相平?如果要,为什么?
如用量筒的话就不用移了,因为量筒与大气压是一样的,排出多少气体就是要测气体了,你说的那一种是用连通器原理 。水的压强公式为P=p(溶液)g(重力加速度)h(与水面的高度差)
如果U形管左右不等高,比如左低右高,那你计算U形管正当中的水的压强时,你就会发现从左边算的压强会比右边小,也就是说U形管正当中那个平面的右边压强大于左边,那么左边的水会受到右边的水的作用力,让左边的水上升,这样就会压缩左侧的气体,导致气体体积偏小,因为气体被压缩,所以气体会对水也有作用力,当气体对水的作用力等于右侧水对左侧水的作用力时,水面才不会再升降 。
第二问不画图的话有点难解释,可能你看了还是不懂,你最好自己画个图,边看图边看我的解释,当你朝长颈漏斗中注水时,在漏斗中形成水柱,那么水柱最下端(也就是长颈漏斗最下端与水接触的位置)的压强会大于他四周的压强,那么长颈漏斗里的水就会对锥形瓶里的水有个作用力,那么锥形瓶里的水就会受到正当中向四周的力,水面就会上升,水面一上升就会压缩锥形瓶里的气体,被压缩的气体就会对锥形瓶里的水有作用力(跟上一题一样),当两个作用力相等时水面就不会升降了,如果装置漏气,那么被压缩的气体就会从漏气的地方逃出去,那么气体就不会对水有作用力了,自然也就不会形成水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