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你手中收藏的五彩瓷器断代? | 明代开光釉上五彩瓷罐

如何为你手中收藏的五彩瓷器断代?
五彩开光龙凤纹梅瓶
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釉瓷器 。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 。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 。
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彩、白釉褐彩、唐三彩、金三彩、辽三彩等品种 。
元代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彩瓷有了新的发展 。和其他瓷窑相比较,景德镇的彩瓷由于采用高岭土制成,瓷器质量大大提高,从质量和品质上看优于其他地区的彩瓷 。烧制出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蓝釉白彩、蓝釉金彩、红绿彩、戗金五彩、青白釉褐彩等品种 。
明清时期是彩瓷最为兴盛的时期,彩瓷空前发展,从数量和品种上大大增加 。除青花、釉里红品种以外,还有斗彩、五彩、红绿彩、素三彩、青花五彩、白地绿彩、白地赭彩、粉彩、珐琅彩等 。清代更是各种色地彩瓷的繁荣时期,品种更加丰富 。
五彩是彩瓷发展的又一新的阶段,最早出现于元代,在金代三彩的基础上,景德镇烧制出元代五彩,器物有高足杯、玉壶春瓶等 。九十年代见到的戗金五彩,是在景德镇烧制的卵白釉瓷器上,采用进口料绘制而成,纹饰类似堆粉,突出于器物表面,纹饰有花卉、龙纹等 。色彩以紫、白、孔雀绿、黄诸色,有些施加金彩,故有戗金五彩之称 。自元代开始,五彩瓷器逐渐流行,尤以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的五彩瓷器最为著名 。
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估价HKD37,470,000-74,940,000
尺寸:高:48cm 口径:17.5cm 底径:21cm
五彩瀚林博物馆征购:13;221,38‘’181;8{dian,hua}
二、何谓五彩
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两种 。五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种彩,施彩多寡,要依据整体装饰效果来确定 。现掌握的实物资料证明,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是最早的釉上五彩瓷器 。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再入窑以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工艺简单 。青花五彩瓷烧造工艺相对较复杂,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在已烧成的瓷器上进行描绘,最后再入窑以700℃低温烧成 。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明宣德时期烧制的,但数量极少 。明嘉靖时期,青花五彩工艺开始流行,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器型有盘、碗、罐、盖盒、尊等 。
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色彩鲜艳,造型多变,颇受世人喜爱,欧洲人、日本人更是对其情有独钟 。市场上出现的万历五彩瓷器数量较多,但大多数是仿品,其中有一部分仿品具有相当迷惑性 。因此,瓷器收藏爱好者尤其是初涉收藏的朋友应谨慎辨别 。
明五彩开光龙纹天球瓶
三、明代釉下青花釉上五彩瓷器特点
明早期釉上五彩瓷器传世品不多见,因为当时景德镇延续元代制瓷主流,生产青花、釉里红产品 。然而从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洪武釉上红彩可以判定,洪武时期的红彩瓷器已为“五彩”瓷的蓬勃发展做好了铺垫,可以说洪武釉上红彩已拉开了明代五彩瓷辉煌的序幕 。特别要指出的是,用红彩描绘精细的龙纹、云纹等图案,只是明初才出现于景德镇 。宣德时期红彩,是釉上红彩和五彩的开端,为后世的五彩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
成化时期的五彩是釉上五彩,其呈色以淡雅为主,色彩包括红、绿、黄、姹紫等,并开始使用孔雀绿彩 。此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纹饰绘绘画中使用了不少黄彩,而且主要图案都是以黄彩打底色,上面再以红色渲染,使色彩更显浓艳厚实 。这种彩瓷证实了明代彩瓷所谓“黄上红”的彩绘技法,开创于成化,并非始于嘉靖 。
弘治一朝的釉上五彩瓷基本是成化风格的延续,所用颜色有红、绿、赭、黑、孔雀绿等,色调恬静淡雅 。其中最突出的品种是刻花填彩 。刻花填彩的制作方法是在胎上先刻出所需图案纹样,上透明釉时将刻好的图案留出,高温烧成后再在白釉露胎处施彩并用低温烧制而成 。刻花填彩的出现,标志着釉上五彩的制作已进入成熟和发展阶段 。
正德时期釉上五彩在造型、装饰方面不但延续了传统的特点,还在创新中确立了正德五彩独特的风格 。正德釉上五彩器制作精细,多以在白釉上直接绘画五彩图案为主,称为“白地五彩” 。多用红、黄、绿彩,绿色多为翠绿和孔雀绿,其中绿色浅中微微闪黄 。常以阿拉伯文或伊斯兰图案为纹样作装饰,这是正德五彩瓷的鲜明特征 。
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明代五彩瓷经过了数朝的发展,到了嘉靖一朝已相当成熟 。此时的釉上五彩瓷器,以色彩斑斓而著称 。官窑和民窑都有大量生产,无论其质量和烧造数量都蔚然可观 。开创了五彩瓷制作的新局面 。此时期在用彩方面,也有一些变化 。如官窑瓷器在色彩上较前朝更加丰富,多用红、绿、黄、赭、紫、孔雀蓝等色彩绘 。红彩为“枣皮红”;绿色为孔雀绿,分为大绿、淡绿;紫色为艳丽赭紫;黄彩似蜜蜡 。此时“黄上红”工艺运用得较为普遍 。大面积使用红彩形成了嘉靖五彩极为绚丽浓重的特征 。嘉靖五彩造型多为大器,如大罐、大缸、大盘、花盆等 。常见纹饰有云龙、云凤、花鸟、八仙、八吉祥等 。
明代万历五彩瓷仍以前代风格为主体,新出现了以镂空工艺和五彩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万历朝的釉上五彩的色彩继承了嘉靖一朝的特点,与嘉靖时期的五彩多有相同之处,都是以红、绿两色为主,其中点缀黄、黑彩等 。红、绿彩更加鲜艳、热烈,对比强烈 。嘉靖、万历时的五彩器均装饰繁密,色彩绚丽,制作工艺和造型大同小异,因此常常被归于一类器物 。但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万历五彩则不然,这是两朝五彩器的重要区别 。
天启、崇祯时期的釉上五彩瓷器已不如嘉靖、万历时五彩色泽浓重,色泽趋向柔和,淡雅宜人 。用红、黄、绿、紫、孔雀绿等色渲染,纹饰绘画生动洒脱,具有中国文人画的笔墨情怀 。但是有一类五彩器比嘉靖和万历五彩更加浓烈,红色为深红,绿为黑绿或黄绿,青花颜色也发黑 。还有一类厚胎的白地五彩器,施釉较厚,口部多为酱黄釉,多用标记款识 。这一类器物多以民窑制品为主 。崇祯一朝五彩器发现得不多 。
清雍正珊瑚红地五彩牡丹纹?
估价:HKD8,000,000-12,000,000尺寸:11.4cm
四、清代五彩瓷器特点
顺治五彩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可以明显看出从明代向清代过度的风格 。五彩瓷器与同时期的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器型有罐、瓶、蒜头瓶、花觚、盘等 。纹饰以花卉题材为主,双犄牡丹比较常见 。除花卉纹以外,还有人物、动物等纹饰 。动物纹比例较大,多占满器物的整个空间 。顺治到康熙早期,常见用红彩在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画出各种锦地纹饰,是这时期五彩瓷器装饰的特点,口部多饰酱色也是顺治五彩瓷器的特点 。
五彩瓷器发展到康熙时期有了重大突破,此时发明了釉上蓝彩,替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 。釉上蓝彩的创烧成功,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的局面 。蓝彩色浓而且鲜艳,胜过青花 。康熙时期的釉上五彩是在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器和顺治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制作工艺高超,彩色鲜明透澈,彩饰华丽,绘画线条刚劲有力,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此时五彩用多种色料进行绘制,官窑以规矩的绘制和细腻笔法著称,而民窑则以釉彩浓重艳丽、画意清新活泼见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 。康熙五彩由于色彩丰富,红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它的画面色彩显得沉稳、热烈而不浮躁,这是其鲜明特色 。
清康熙五彩龙凤纹茶圆
康熙五彩瓷器还大量外销,在外销的五彩瓷器中,常见花卉、人物、动物、山水以及具有域外风格的纹饰 。清代五彩瓷器的花卉纹中有牡丹、荷花、菊花、四季花、洞石花卉、花果、石榴花果、松竹梅,花卉多写实,也有图案式布局的花卉,难以分辨画的是某一种花,只作为装饰图案 。
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说明,雍正时期的釉上五彩制作也非常精美,一改前朝浓艳的风格,而显得淡雅柔和,纹饰也由康熙的繁杂趋于疏朗,笔划也由刚劲变为细腻,疏密结合恰到好处 。并留有较大的空白 。雍正釉上五彩的总体特点是清雅俊秀 。雍正五彩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紫、蓝、黑、白等色,施色较薄,大红大绿少见,蓝色使用较少,黑色较多 。
清雍正五彩龙凤纹碗
到了乾隆时期,五彩器物就更少了,仅有官窑的龙凤碗和十二月令花卉杯 。嘉庆、道光时期,略有少量官样器生产,像撇口式五彩龙凤碗、花卉杯,但存世量也比较少 。
同治、光绪时期民窑出现了仿康熙的五彩器,有的仿写明代各朝及康熙款、图记款,字迹很潦草 。同治时期仿的大件器类,色彩用得过于浓艳,施彩也比较凝厚,同时缺乏光泽,纹饰画得也比较粗率,不及后期光绪的五彩器 。光绪一朝仿康熙五彩较多,有青花五彩和白地五彩 。白地五彩所用的彩料红、黄、绿彩色较为鲜艳,但红彩表面显得比较干涩淡薄,也有显得厚暗的;仿康熙青花五彩的器物,青花的颜色过于浓艳、漂浮,色阶变化不明显,绘画层次也较少 。所仿的器物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符合晚期器物的所有特征 。

明代的纯粹釉上五彩瓷包括哪些颜色?五彩和素三彩分别是什么?
明代的纯粹釉上五彩瓷,一般包括红、绿、黄、褐、紫诸色,大多以红色为主 。凡有红彩等三色以上的彩瓷,虽不够五色,也叫做五彩;无红彩的,则叫素三彩 。

如何鉴定古瓷碗年代
古瓷鉴定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 。应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的方法是目测鉴定古资的普遍方法 。一般是按器物造型与装饰分类,或把不同时代的碗进行系统的排比,或把不同时代的五彩、青花、单色釉等分别进行系统的排比 。在排比中,要充分运用以上所述的古瓷鉴定的五点依据,去解决鉴定的以上四点主要内容 。对某一时代的产品尚未取得标准器的情况下,则采用看两头、印证中间的方法 。如美国波普氏在鉴定洪武青花时,先看元至正型青花,再看明永乐,宣德有官窑年款的青花,那些似又不似元青花,而又具有某些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特征的青花瓷,便是明洪武青花瓷 。因为任何时期的产品必然会带有许多承前启后的因素 。鉴定时前看后想,左右思量是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 。当一件需要鉴定的产品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怎样来分析它的烧造年代和窑口呢?也就是说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够反映出它真实的烧造年代和窑口?我们把能反映器物烧造年代和窑口的因素,统称为断代因素 。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器形:主要看器物口、颈、肩、腹、壁、胫、底足、流、执、系等的形体特征和胎体的厚薄、轻重 。以景德镇宋代的碗类产品为例,有斜壁、弧壁、鼓腹碗三大类,其中又有唇口、葵口、撇口、直口以及圈足高低、宽窄和碗身高、矮大、小的变化 。经过反复比较,各类碗的变化规律大致如下表:时代变化情况 北宋初 北宋中 北宋晚至南宋初 南宋中、晚期 圈足 高低 由低—————→高——————————————→低 足径 由大———————————→小(以后无明显变化) 足壁厚度 由厚——————————————————→薄(以后无明显变化) 足深度 由浅—————→深———————————→浅(至元代出现了实圈足 。) 碗口 唇口 由多————→少由粗————→细 无 无 芒口 无 无 少—————————————→多 碗壁厚度出现薄胎———→薄由厚———————————————————→薄———→厚 碗身高矮 矮———————→高———————————————→稍矮另外,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 。如明代永乐的压手杯,成化的鸡缸杯,清代康熙的凤尾尊、乾隆的百鹿尊、转心瓶等 。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赝品便可一眼识破 。2、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 。由于装饰是随着造型、工艺、材料、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重要 。以景德镇的釉上五彩瓷来说,它出现了元代中后期,当时仅有红、黄、绿三色,画法和元青花一样,以勾、搨、点画成,笔致粗犷豪放,生动自然 。明初除继承元代画风外,洪武时出现了双面矾红彩 。永乐、宣德时有青花斗矾红彩,纹样气魄雄伟,彩色凝重艳丽 。成化风蜚的斗彩,笔致工整,纹样生动,彩色丰富而深古 。成化斗彩的施彩方法也多样,有点彩、覆彩、染彩、加彩、填彩等,但均为平涂,花无阴面,叶无反侧,有轻盈优美之貌 。嘉靖、万历的五彩主要是用釉上色料绘纹样 。用青花绘纹样局部,但所占比例很少 。此时还新创翠色,用胶水调黑料勾线,但黑线中部微微带褐色 。纹样布局比成化斗彩繁茂,用笔草率中见拙朴 。清康熙的五彩,深受明代与清初的版面插图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形象概括 。夸张,线条柔中藏刚,色彩明净莹澈,大红大绿、古色古香 。康熙五彩中的黑色,漆黑光亮,不再微带褐色了,并开始用油来调黑料和矾红,本金也多在五彩中使用 。康熙的五彩深深地影响后世,清嘉、道后多仿,但都不及康熙五彩生动自然,古拙优美 。3、胎、釉;由于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对胎、釉的原料选择、配方、精制不尽相同,成型和施釉方法上存在着差异,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完全一致,使产品的胎釉各具特征 。如景德镇宋中期的影青瓷,胎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釉面晶莹透明,如水似玉,和同时代的其他窑口的影青瓷质有着明显的差别 。又如明代永乐的甜白釉瓷,胎骨微带肉红色 。成化时则瓷胎迎光照映显牙白或粉白色 。清代康熙的胎骨给人细腻,坚致感 。雍正瓷胎迎光照映显微青白色 。这些特征都为后世仿品所不可及 。鉴定时细察产品胎度的色泽、粗细、松紧、坚脆、厚薄、透光与敲打声等亦很重要 。4、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也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装烧方法的使用,使产品面貌产生变化 。如景德镇五代时采用多支钉迭烧的无匣装烧方法,使器物的圈足和器内底留下了约7-18颗支钉痕迹 。北宋初以三、四颗支钉垫在器物的底足上,再装入匣钵(一匣装一器)入窑烧成,产品底足留下了三、四颗支钉痕迹 。接着扬弃了支钉,采用了小于圈足内径并约高于圈足的垫圈式垫饼装在器物的圈足内底上装入匣钵,使产品圈足内底留有垫圈或垫饼的痕迹 。北宋晚期因覆烧出现而产生了芒口瓷等 。又如元代至明洪武时,大件瓶罐的器底是另接的,洪武后则不采用,元与明洪武的高足把杯的高足是用泥与上部的杯相接的,洪武后则改用釉接;明代瓶罐成型时所产生的接口多而明显,清代因工艺技术提高,则接口少而不明显 。这些因工艺、装烧所致的细小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 。5、款式 。景德镇瓷器从明代永乐官窑瓷开始,就正式有帝王年号款,宣德十分普遍,从此款式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赞颂语款,吉言款,题画款,花押款,窗棂款等 。由于明清御窑厂有专门的落款陶工,对字体、笔致、排列形式、落款位置以及写款的彩料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 。所以,鉴定明清御窑产品时,看款式特征是重要一环,民清御窑产品落款则各尽其态,笔致随意,鉴定时要次于御窑瓷款式的作用 。6、看瓷器的总的时代风格:瓷器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地方风格、个人风格融汇于时代风格之中,但又是时代风格的构成因素 。因此把握好我国各时代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对鉴定也是十分有利的 。如我国宋代瓷器造型挺秀精巧,纹样精美典雅,具有轻盈、俏丽、沉静雅素的格调,而景德镇宋代的影青产品也融汇于这一时代风格之中,我国元代瓷器胎体厚重,造型雄伟端庄,装饰豪放有力,而景德镇的元青花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时代气氛 。总之,任何时代的真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许多方面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尽管后仿赝品繁多,或有乱真水平,但它毕竟是另一时代的仿古产品,总会留下仿制时代的蛛足马迹,只要我们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所调乱真的赝品也不能逃其鉴 。五、古瓷和新瓷的一般区别1、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如玉;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处理,主要方法有:(1)用稀酸涂或浸,但釉面苍白,在放大镜下见伤痕 。(2)用兽皮打磨,但在放大镜下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状纹 。(3)用茶水加少量食碱久煮或烟久薰,但釉色不正 。(4)入土久埋 。2、出土的古瓷土锈入釉,伪造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 。3、瓷器纹饰,真者用笔(刀)流利自然,伪者则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 。4、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损,易变色,或只留下痕迹;新瓷金色鲜艳,光泽耀眼 。5、古瓷中的低温铅釉,釉面可见一层银色,瓜皮绿釉较明显,新瓷则无 。6、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达一百年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围有彩虹般的光晕,有的仅隔60年的釉上彩瓷也会出现此现象,但年岁愈久则愈明显 。7、旧胎后挂彩自光绪以来多见,解放后很少 。是否属后挂彩,着重看如下几方面:(1)釉上彩色是否有当时彩色特征;(2)纹样的布局、形象、用笔等是否有当时的风格 。后加彩多画得拘谨、呆板、纤细、缺乏当时的风格 。(3)纹样是否压着了釉面伤痕,有这种现象的必然是后加彩;(4)后挂彩的彩色一般光泽度强 。
五彩瓷器釉上彩有开片吗
这种做法是有的,但是很少,一般有的在开片的瓷器上面,作彩然后在回炉烧造,作成开片的彩瓷器,但是这样的瓷器的价位都不高,因为不是传统,不是主流 。谢谢
【如何为你手中收藏的五彩瓷器断代? | 明代开光釉上五彩瓷罐】这是一件开片的民国彩瓷器 。

陶瓷里面的五彩到底是釉下彩还是釉上彩
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种丰富术性较强 。因彩绘施于釉上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 。
彩是指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绘图案之后,再施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 。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分技巧:
1.看 。釉上彩的图案一般比釉下彩和釉中彩的鲜艳,清晰
2.摸 。用手轻摸釉上的图案 。一般釉上彩有凸凹感,釉下彩和釉中彩则没有
3.问 。由于工艺和成本的原因,釉下彩和釉中彩的价格一般都比釉上彩的价格要高!
明代晚期仿哥釉五彩瓷器值钱吗?
哥釉瓷器从色分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深浅米黄类 。哥窑瓷最显著的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 “ 金丝 ” “ 铁线 ”。
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 “ 紫口 ” ,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 。藏品拍卖屡屡天价成交
清朝粉彩瓷器有哪些制造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 。这种白色彩料,据有关研究所分析,是一种含砷的乳白色玻璃 。它是采用一种叫“白信石”或“亚砒霜”的天然矿物,配入铅熔块、硝钾等熔剂中制成的,景德镇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 。
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 。在粉彩没有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体感 。自从发明了玻璃白以后,在瓷器上面绘画时,先在所需要的纹饰部分施一层玻璃白,如同纸上粉本一样,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颜料 。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
康熙晚期粉彩由于初创,原料依赖进口,画意较为简单,传世器物极为少见 。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能自己生产,粉彩技艺也已日臻成熟,有时一件器物上的用色达二十多种 。粉彩取代了五彩地位,跃居于釉上彩绘榜首 。不仅官窑制品以粉彩为主要装饰,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民窑 。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烧制更进入了黄金时代 。粉彩的渐趋繁缛,不仅能自如流畅地着上一切颜色,同时能细腻地表达意象 。其表现手法被誉为清朝官窑中典型代表,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生产制品 。嘉庆朝的前期,粉彩基本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已远逊于乾隆盛世 。到了道光、咸丰朝,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已大为减少,而且上乘佳品上少 。同治、光绪两朝,由于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除少量官窑粉彩器外,景德镇制瓷业已无特珠精致的粉彩作品 。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壶、瓶、樽、罐、盆、盘、洗、缸、盒等 。乾隆年间,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时期更为繁多,别具一格的陈设品层出不穷 。清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 。精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还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的粉彩 。彩绘图案多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这主题画面,并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容西方绘画技法 。常见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兰、蔷薇、菊花、海棠等 。清代粉彩瓷器的纪年款式一般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 。字型:顺治、康熙时盛行楷书,雍正时楷书于多于篆书,乾隆时流行篆书,而到嘉庆以后又以楷书为主 。格式有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青花书款为主流,乾隆后期多用红字款 。
关于诗词的题记
1.民间谚语类
用民间谚语作为瓷器的装饰,是从唐沙窑器物开始的 。民间谚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是反映商人和市井小民的生活和意识, 。如“众人少语”、“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等 。
2.四季风景诗类
在器物上描绘四季风景,并配以诗句,如清代乾隆时期的一件粉彩山水转颈瓶,器面开光内绘春夏秋冬风景图,以便于随季节来展示 。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用隶、楷、行、篆四种书体题写诗句,春季图题“春到人间饶富丽,柳烟花雨总宜人”;夏季图题“风绉谷纹回远濑,霞堆峰势映明川”;秋季图题“澹月梧桐影,轻风梦薛香”;冬季图题“梅帐春融血,松窗月舞龙” 。
3.山水诗类
将描写山水美景的诗题写于器物上,如一件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壶清代的碗上就写道了“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并配以“山高”、“水长”印章 。诗句与山水景色相得益彰 。
4.花卉诗类
一般是在瓶、碗等器物上一面描绘花卉,一面题诗 。常见的花卉有:月季、牡丹、天竹、兰草、腊梅等 。常见的题诗有:“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等 。
5.对联类
在清代康熙时期的瓷器上,常见对联类题记,如康熙五彩加金锦地瓷器,在菱形开光内书“聪明当此发”,“步步是莲花”,横批“锦地永常” 。
6.仕女诗句类
仕女类画是瓷器装饰的主要题材之一,仕女诗句类题记正是由此产生的 。如清代乾隆时期的这类瓷器中,有“惜花春起早,爱日夜眠迟”,“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高烧银烛照红妆”,“轻罗小扇扑流萤”等题记 。
7.短文类
这一类题记在清代康熙时期较为流行,也是以整篇古文装饰瓷器的一种手段,常用的短文有《出师表》、《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赤壁赋》、《圣主得闲臣颂》等 。短文的'字体也比较讲究,多仿书法名家,有不同风格的行、楷、隶、篆等形式 。这类短文题记主要见于文具和陈设品上的装饰 。
8.歌颂名人类
这是一种以歌颂古代历史名人为内容的题记,如明代龙泉瓷器上的“孔子泣颜回,韩信武志才” 。李白书 。
9.御题诗类
清代乾隆时期,盛行在唐宋名窑瓷器上的题写御制诗,目前所知乾隆一生所作的有关瓷器的诗文达1 9 9首,基本上都由宫廷造办处为其刻在唐宋瓷器上 。
10. 祈愿类:祈愿的主要内容是祈求幸福、健康、平安和升官发财,在寺庙道观使用的香炉花瓶等供器上常见 。
11. 记事类:将一些重要事件记录在陶瓷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