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顺序,历史上的三国,真的有那三大战役嘛?

首先,三国历史上确实有官渡之战三大战役顺序、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顺序,历史上的三国,真的有那三大战役嘛?

文章插图
其次,这三大战役都是战术指挥出色、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三大战役顺序,历史上的三国,真的有那三大战役嘛?

文章插图
最后,这三大战役都是对当时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要战役 。
三大战役顺序,历史上的三国,真的有那三大战役嘛?

文章插图
一、官渡之战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六月,统一了河北地区、坐拥冀、幽、青、并四州的袁绍领军十余万要南下中原,迈出自己统一天下的第一步 。割据中原地区的曹操被迫以数万兵马应战 。袁曹双方于官渡(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带展开战略决战 。
官渡之战前期,曹操绞尽脑汁取得小胜,先后斩杀袁绍帐下大将颜良、文丑 。但是袁绍军实力强劲,虽取小胜的曹操在正面战场上依旧十分吃力,曹操几乎丧失取胜的信心 。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在许攸的投靠告密下,曹操知道了袁绍军的军粮储备地—乌巢(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 。
曹操连夜亲率骑兵并伪装成袁绍军去奇袭乌巢,成功烧毁了袁绍军无数的军粮和武器装备,继而袁绍军的张郃、高览二将阵前倒戈,投降曹操 。双重打击下的袁绍军阵脚大乱,曹操趁胜追击,最终彻底击溃袁军主力 。
此战的历史意义在于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
二、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曹操厉兵秣马地整军二十余万要渡江征战、统一天下 。割据南方地区的孙权联合刘备整军五万对抗曹操 。曹操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展开战略决战 。
由于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在长江上,这让以北方人为主的曹军颇不适应,曹军上下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晕船事件 。为了避免船只左右摇摆以致于将士晕船,曹操下令以铁索将战船绑在一起 。如此一来曹军战船相连、各船甲板相连如同平地,曹军晕船事件得以缓解 。
东吴大都督周瑜和部将黄盖眼见曹军铁索连舟,顿时大喜过望 。他们深知曹操这样做虽然避免了将士晕船,但是也丧失了船只机动灵活的特性 。
周瑜和黄盖联合使用“苦肉计”,然后黄盖以投降的名义得以接近曹军大营 。临近曹军战船时,黄盖下令火烧己方战船 。大风将燃烧的战船迅速吹向曹操军,曹操军的战船也迅速着火 。由于曹军战船以铁索连接,一船着火、全军遭殃,最终大火蔓延到曹操岸上的军营 。火借风势,越烧越大,最终曹军大乱,孙刘联军趁势杀出,大败曹军 。
此战的历史意义在于奠定了曹、孙、刘三国鼎立的基础 。
三、夷陵之战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刚刚登基称帝三个月的汉昭烈帝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同时也为了兼并东吴之地而发动对吴战争 。
夷陵之战前期,刘备以替关羽复仇为名要求全军缟素、带丧出征 。在哀兵必胜的Buff加成下,刘备军进展神速,短短数月便深入吴地数百里 。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军长驱直入,已经攻打到了东吴的夷陵地区,大军就驻扎在猇亭(今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 。
此时东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开始有组织地抵御刘备军的进攻,同时新任大都督陆逊下令夷陵地区的吴军据险而守,坚守不出,刘备军的兵锋逐渐被遏制住 。
章武二年(222年)六月,刘备军在夷陵地区饱受酷暑天气折磨,全军将士苦不堪言 。刘备下令全军转移到深山密林、依山傍水之处安营扎寨 。
吴军大都督陆逊抓住战机,以火攻的形式大破蜀军联营 。同时,刘备军在撤退途中在吴地遭到各路吴军的连番打击,全军几乎丧失殆尽 。刘备逃亡到白帝城后(今重庆市奉节县)又气又急,最终也病故于此 。
此战刘备军全军覆没、蜀国元气大伤,而吴军虽然取胜,但是战争前期吴国亦损失惨重相当于蜀、吴两国两败俱伤 。
此战的历史意义在于迫使蜀汉和东吴政权罢兵言和、互不侵犯、共同抗魏 。进一步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
作为世界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战役,应该具备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起决定性作用 。2、作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 。3、影响力巨大而深远 。根据以上三点我列出世界十大战役如下(按时间顺序排列):
一、巨鹿之战——项羽以5万楚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40万秦军,只此一战便使秦朝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
二、垓下战役——这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公元前202年12月,10余万楚军在垓下被50余万汉军团团围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全军覆没 。刘邦因此战的胜利,奠定了四百余年大汉基业 。
三、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孙权以5万联军大破曹操20万大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水战 。火烧赤壁、曹操败北,从此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渐渐形成 。
四、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8月27日至28日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中、日海军展开了第一次空前规模的大海战 。唐军总兵力7000人,战船120艘 。倭军总兵力42000人,战船1000余艘 。唐军在刘仁轨指挥下全歼日军,焚毁日战船400余艘,烈焰涨天、海水皆赤 。此战后日本人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认清了谁才是东亚的老大,不断地派遣唐使,全面学习唐朝文化 。
五、怛罗斯之战——怛罗斯位于唐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附近(哈萨克斯坦境内),公元751年7——8月,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两大帝国间的大决战在这里爆发 。双方兵力:唐朝30000余,阿拔斯王朝近20万 。这是一场兵力众寡悬殊的较量,唐军虽败,却是杀敌7万 。战争的结果是阿拉伯取代了唐在中亚的统治,阿拉伯因惧于唐军的威力未敢东进,大唐也因安史之乱而无暇西顾,从此再也没有踏上这片土地 。
六、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法军与英普联军在比利时的小镇滑铁卢展开决战,法军兵力为73000人、英军67000人、普鲁士军60000人,英普联军获得决定性胜利 。此战役宣告了拿破仑帝国的彻底覆灭,从而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
七、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机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夏威夷基地,美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 。8艘战列舰有4艘被击沉,其余的也受到重创 。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表面看来日本获得不小的战果,其实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最强大的敌人 。美国原本只想隔岸观火,这下可倒好,把美国的决战之气给激发出来,在全国一片喊打声中,美国对日宣战 。
八、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5月,德军以闪电战术横扫苏联西南地区,兵临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在此上空狂轰滥炸,苏联红军奋起反击 。整个战役历时六个半月,最终苏军赢得了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 。苏军以113万人的兵力全歼德军近150万 。这场战役是苏军由防御转入反攻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胜利的转折点 。
九、中途岛海战——这是一场美国对日本的夺岛之战,美海军击退了日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并予以重创,从根本上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 。战役从1942年6月3日开始至6月7日结束,日军损失航母4艘、巡洋舰1艘、飞机332架、阵亡3500人 。美军损失航母1艘、驱逐舰1艘、飞机147架、阵亡307人 。以上数据表明美军获胜 。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节节败退直至投降 。
【三大战役顺序,历史上的三国,真的有那三大战役嘛?】十、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大决战,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这一战役的结果,国军总兵力下降为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为300万人,国共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以为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最重要的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战役结束后,百万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协作打响了平津战役 。可以说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也就没有平津战役的胜利 。同时由于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将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分割包围,才使得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逐鹿中原而无后顾之忧,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