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门神叫什么
门神,是旧时民间信仰的神格 。流全国广大地区 。传说中把守门户之神.最早的门神为神茶、郁垒 。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 , 有度朔之山 , 上有大桃木 , 其屈曰鬼门 , 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 , 一曰神茶 , 一曰郁垒 , 主阅领万鬼 , 恶害之鬼 , 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 , 以时驱之 , 立大桃 人 , 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 , 悬苇索以御 , 凶魅有形 , 故执以食虎 。”唐时 , 门神形象改为秦琼和尉迟敬德(《三教搜神大全》做胡敬德) , 相传唐太宗(627-649在位)患病 , 闻门外抛砖弄瓦 , 鬼魅呼号 , 太宗惧之 。秦叔宝请与尉迟敬德戎装门外以伺 , 夜果无事 。太宗乃令画二人形象悬于宫门左右 , 后世相沿 , 从此画像为门神镇邪.唐后期 , 又借钟馗捉鬼之传说 , 将其附会门神张贴.民间流传的门神形象 。以一地俗信为主 。有朱纸画神茶一郁垒 , 贴于左右扉;有书钟进土三字 , 斜贴后户以却鬼 。靖康以前 , 汴中门神多戴虎头盔 , 王公之门以浑金饰之 , 谓虎头男金饰 。后世多画将军朝官复加爵、鹿、蝠、喜、宝、马、瓶、鞍之状 。《土风录》云 , 俗多用秦叔宝 , 尉迟敬德.民间一般将其像彩印于纸 , 于除夕夜分之间易门神.杭俗门神一年一易 。《吴县志》谓门神 , 彩画五色 , 多写温岳二神之像 。远方商客 , 多贩运各地出售 。亦有端午贴门神的 , 如江苏连云港等地即是.贴门神 , 原为汉族岁时风俗 , 后亦为一些少数民族所接受.如毛南族第八位家种 , 即“神茶”和“郁垒” , 张贴在大门口的两扇门上 , 脸面相对 , 以为可把守门庭 , 不让恶鬼进屋 , 保护家中人畜平安 。
门神在春节习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时值今天 ,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和城市 , 人们还保存着过年张贴门神的习俗 , 旧时还形成许多门神年画的传统产地 , 如四川绵竹、山东潍坊、荷泽、河北武强、苏州桃花坞等 。
为何说诸葛亮是三国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说诸葛亮(一)
文 | 郭英德
一、引子:士人政治家
毛在批评《三国演义》时 , 极力称赞“三绝”:诸葛亮、关羽和曹操 , 其中 , 诸葛亮被认为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毛本《三国演义》卷首《读三国志法》) 。
我觉得 , 《三国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 , 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 即代表了中国古代士人的一种理想 。小说在塑造诸葛亮形象的时候 , 融入了非常浓厚的中国古代士人气息——包括士人的政治理想、政治情操和生活态度 。
94版《三国演义》·唐国强饰诸葛亮
诸葛亮之所以被历代文人士大夫称道 , 最重要的原因 , 就是他不仅是一位功勋盖世的伟大的政治家 , 而且更是一位涂染着浓重的士人色彩的政治家 。那么 , 作为一个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 《三国志演义》小说中的诸葛亮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二、士人的政治选择:君臣契合 , 鱼水恩深
择主而事
中国古代士人心中最憧憬的政治理想 , 就是:“良禽择木而栖 , 贤臣择主而事 。”“龙从云 , 虎从风” , 中国古代士人由衷地渴望风云际遇 , 得到明君的重用 , 使他们在政治上得以大展宏图 。
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 , 诸葛亮还没有出场 , 他弟弟先唱了一首楚歌 , 代他表明心迹:“凤翱翔于万里兮 , 无梧不栖;吾困守于一方兮 , 非主不依 。自躬耕于陇亩兮 , 以待天时;聊寄傲于琴书兮 , 吟咏乎诗 。逢明主于一朝兮 , 更有何迟;展经纶于天下兮 , 开创镃基 。救生灵于涂炭兮 , 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 , 拂袖而归 。”(卷八《玄德风雪访孔明》)
楚歌中最关键的一句是“非主不依”——不是我看得上的明主贤君 , 我就不愿为他效劳 。如果遇到明主贤君 , 我就可以“展经纶于天下” , “救生灵于涂炭” , “立功名于金石” 。这正是中国古代士人政治家的抱负 。
诸葛亮是很有才华的人 , 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 , 徐庶甚至认为“管仲、乐毅不及此人也”(卷八《徐庶走荐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有着非常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
在汉末群雄争霸的时代里 , 诸葛亮虽然隐居南阳 , 躬耕垄亩 , 自己称为“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志·诸葛亮传》) , 实际上他胸怀大志 , 抱经天纬地之才 , 而且声名远扬 。
诸葛亮
当时 , 在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周边 , 北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 东边是踞长江而窥天下的孙权 , 离南阳不远的荆州一带则有汉宗室刘表 , 西南边的西川有刘璋 。这些诸侯都有相当的势力 , 雄霸一方 。
我们不禁要问:在汉末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历史条件下 , 有众多的英雄豪杰崛地而起 ,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 , 不选择孙权 , 也不选择刘表、刘璋 , 偏偏选择了刘备?
我们还可以问:当时真正有一统天下的势力和能力的 , 恐怕得数曹操 。从诸葛亮本身来说 , 他有一统天下的志向 , 他应该选择能够一统天下的诸侯 , 但是他没有选择曹操 , 反而选择刘备 ,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诸葛亮有两条明确的择主标准:第一 , 他所选择的人主必须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明君 。这是很重要的一条标准 , 如果是庸才 , 诸葛亮肯定不会选择 , 所以他肯定不会选择刘表 , 不会选择刘璋 。
第二条也很重要 , 诸葛亮在择主时 , 特别想到这个人主必须能够尽他之才 , 能够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 能够把他作为委以重任的股肱 , 这样的人主才是诸葛亮选择的对象 。尤其是这后一条 , 在根本上决定了诸葛亮的政治选择 。
《三国志》里记载 , 赤壁之战前 , 诸葛亮出使东吴 , 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孙权 , 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 , 然观其度 , 能贤亮而不能尽亮 , 吾是以不留 。”(《诸葛亮传》注引《袁子》)
三国志(同文书局石印本)·蜀志·卷五·诸葛亮传
诸葛亮认为孙权的确是一位盖世英雄 , 这没问题 , 但是看他的度量 , 虽然能器重我诸葛亮 , 但是不能尽用我的才能 , 所以不选择孙权 。
的确 , 与孙策相比较 , 孙权只是守成之主 , 而不是创业之主 , 他怎么能让诸葛亮真正实现一统天下的雄心大志呢?
可见 , 诸葛亮认为 , 他所选择的主人不仅仅要看重他 , 不仅仅要礼贤下士 , 要求贤若渴 , 更重要的是 , 既然出山了 , 一定要干出最轰轰烈烈的事业 , 所以仅仅礼贤下士是不够的 , 还应该能够尽他之才 。
那么 , 什么样的人主才能尽诸葛亮之才呢?
在曹操一方 , 人才济济 , 即使是佼佼英才 , 厕身其中 , 也很难显示出他过人的才华 , 难得脱颖而出 。
据《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载 , 当诸葛亮好友孟建思乡心切 , 想要到中原求取功名的时候 , 诸葛亮曾经劝阻他 , 说:“中国饶士大夫 , 遨游何必故乡邪!”这是大实话 。你瞧 , 像司马懿这样的不世人才 , 在曹操手下混了19年 , 不是也没混出个名堂来吗?而人生能有几个19年?
同样 , 孙权一方的人才也是非常充足的 , 并不缺人 , 甚至不缺统帅式的人才 , 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等 。
94版《三国演义》·洪宇宙饰周瑜
当时 , 能够称为当世英雄 , 又在人才资源上真正匮乏的 , 恰恰是刘备 。相对曹操、孙权来说 , 刘备的人才观念比较滞后 , 对人才一直不太重视 。他一开始到处流窜 , 寄人篱下 ,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就是他身边缺乏真正能够为他所用的人才 , 尤其是属于智力方面的人才 。他有关羽、张飞这两个结拜兄弟 , 但在出谋划策方面都不管用 。好容易得到一个徐庶 , 帮他打上一阵胜仗 , 但是又被曹操给逼走了 。
所以 , 刘备兵不过千 , 流离失所 , 无处栖身 , 除了关羽、张飞两位“哼哈二将”和赵云、糜竺等几位忠心耿耿的战将以外 , 在人才资源上一直极度匮乏 。
诸葛亮看得非常清楚 , 正是刘备 , 才急需像他这样的人才 。刘备在群雄逐鹿时代的“劣势”和“短处” , 在诸葛亮择主的慧眼中 , 反而成了“优势”和“长处” 。
当然 , 刘备一方也有先天的优势 。这个优势首先是他姓刘 , 好歹是皇族 , 他可以打起刘姓的旗号来争霸天下 , 不管这个旗号有多虚假 , 但毕竟是一杆旗子 。曹操只是姓曹 , 孙权还是姓孙 , 而刘备毕竟是姓刘 , 相比较来看更为正统 。另外 ,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 , 在群雄逐鹿的局势中 , 刘备以他的“大仁大义”道德品质 , 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 赢得了天下的口碑 。
所以 , 诸葛亮选择刘备 , 既看重刘备的皇族身份 , 也看重刘备特有的口碑 。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 , 却看得非常明白 , 真正能够和曹操、孙权构成一种竞争势力的 , 不是袁术 , 不是袁绍 , 更不是刘表、刘璋 , 而是刘备 。
刘备
当然仅此还不够 。诸葛亮之所以在众多诸侯中唯独看中刘备 , 认定只有刘备才是他一直等待的有道“明主” , 不仅仅因为刘备姓刘 , 血统纯正而得天独厚 , 也不是因为他与刘备志同道合 , 有志于“兴复汉室” , 更不仅仅因为刘备“弘毅宽厚 , 知人待士 , 盖有高祖之风”(《三国志·先主传》) ,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刘备已经陷入穷途末路、饥不择食的境地 , 极其缺乏人才 , 非诸葛亮不可 , 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尽”诸葛亮之才 。
中国古代的士人 , 从孔子开始 , 就有一种求得“明主”、实现抱负的政治理想、政治期望 。孔子就说:“沽之哉 , 沽之哉 , 我待贾者也 。”(《论语》)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学成文武艺 , 卖与帝王家 。”
所以《三国志演义》以洋洋洒洒的篇幅 , 浓笔重墨地描写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 一方面固然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君主风范 , 更重要的是为诸葛亮自抬身价、择主而事做足了文章 。
与一般的和平年代不同 , 诸葛亮生活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动荡年代 。他既无法靠老辈子的“门荫”、“世袭” , 也无法靠科举考试“鲤鱼跃龙门” , 走上仕途 。他生活在乱世里 。
“乱世出英雄” , 三国时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 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时代 。《三国志演义》讲了许多选才、用才以至于争才、抢才的故事 , 争夺城池甚至都不如争夺人才重要 。曹操在攻下荆州后就说:“吾不喜得荆州 , 喜得异度(蒯越)也!”(卷九《刘玄德败走江陵》)在这个时代里 , 一方面是君择臣 , 另一方面是臣择君 , 是一种双向选择 。在这种双向选择中 , 可以显露出一个人政治选择的智慧 。
诸葛亮在这些人才中是最杰出的 , 他不是坐等着别人来选他、用他 , 而是静观形势 , “非梧不栖” , 主动地选择“明主” , 保持着一种在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建立以后士人丧失已久的“择主而事”的权利 。士人一旦取得了这种“择主而事”的权利 , 就是获得了政治生活中的自由 。
为帝王师
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是“为帝王师” , 即做帝王的老师 。他在智慧上 , 在能力上 , 远远高出帝王 , 但是他不会去篡夺帝王的权力 , 而只会自我定位 , 做好辅弼的工作 。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 诸葛亮选择了刘备 , 意味着他本身有让刘备能够选择他、能够认可他的那种非同常人的厚重本钱 。这种厚重的本钱 , 就是他的超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洞察力 。所以就有了“隆中对策” 。
“隆中对策”时 , 诸葛亮提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策略 。在汉末动荡的年代里 , 他第一个看到了“三分天下”的历史趋势 , 这是很了不起的 。当然 ,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来说 , “三分天下”并不符合历史的发展 , 历史的发展是要统一天下 。但是在汉末特定的历史时期 , “三分天下”的确是不同凡响的政治策略 。
对刘备来说 , “隆中对策”所勾勒出来的政治前景 , 特别具有诱惑力 。刘备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前景 , 所以诸葛亮给他描画出的政治蓝图 , 一下子就把他给震住了 , 这令他对诸葛亮刮目相看 , 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备“三顾茅庐” , 不仅仅请出了一位诸葛亮 , 而且请出了一个高明的政治策略、明晰的政治目标 。在这点上 , 诸葛亮堪称“帝王师”!
对诸葛亮来说 , 当刘备前来请他的时候 , 他一次、两次、三次地推辞 , 不愿出山 , 最后好像是被迫出山了 , 这也是为了自尊其位 , 为成为“帝王师”作铺垫 。
诸葛亮的选择是明智的 。出山以后 , 刘备对他推心置腹 , 以诚相待 , 君臣投契 , 如鱼得水 , 使他得以尽展雄才大略 , 纵横捭阂 , 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人生 。
增像全图三国演义(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十九卷
对于诸葛亮的出山 , 老百姓的看法和士人并不一样 。
古代士人认为 , 诸葛亮能够选择刘备 , 这是君臣风云际会 , 如鱼得水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 , 其中两句道:“鱼水三顾合 , 风云四海生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弟》)因为有刘备的“三顾茅庐” , 诸葛亮就如鱼得水 , 从此以后就可以大展宏图了 。这是士人的解释 。
而老百姓不这么看 。元杂剧《火烧新野》描写刘备“三顾茅庐” , 诸葛亮“隆中对策”之后 , 刘备恳切地邀请诸葛亮出山 , 诸葛亮怎么也不愿意 , 坚持继续隐居 。他说:“我的对策已经卖给你了 , 但是我本人不出山 , 不能干这个事情 。”
刘备非常着急 。这时赵云闯了进来 , 报告喜讯 , 说刘备夫人生了个儿子 , 就是阿斗 。诸葛亮听了很高兴 , 让人把新生儿抱过来 。古代戏剧舞台是虚拟的 , 不管多远的距离 , 人物在场上转一圈 , 就能把阿斗抱过来了 。抱来以后 , 诸葛亮一看阿斗的面相 , 知道“此子有数十年帝王之相” 。在历史上 , 阿斗当了41年皇帝 , 其中十几年是诸葛亮做宰相 。按照正常推理 , 既然阿斗有几十年皇帝之命 , 那么 , 只要诸葛亮能够长寿的话 , 就能有几十年宰相之命 。所以诸葛亮就答应出山了 。
在老百姓看来 , 一个人假如能做十几年、几十年宰相 , 一生轰轰烈烈 , 这就够本了 , 没白活了 。可见老百姓的理解和文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文人觉得有“鱼水相合”的君臣合作就足够了 , 能做“帝王师”是士人的政治梦想 。老百姓觉得这还不够 , 还要有更现实、更功利的考虑 。
为了突出诸葛亮作为“帝王师”的身份 , 《三国志演义》小说甚至有意贬低刘备的能力与作用 , 极力抬高诸葛亮 , 使二者之间形成强烈反差 。
诸葛亮与刘备
小说中 , 在诸葛亮出山之前 , 刘备是相当聪明的 , 不管是保护自己 , 还是要取得人们的信任 , 都有智有谋 , 是个难得的英雄 。连曹操对他都刮目相看 , 觉得他是个英雄 , 何况他人 。但是自从诸葛亮出山之后 , 刘备的才能、智力就急剧地下降 , 下降到甚至不如一个小儿的地步 。
比如赤壁大战以后 , 周瑜设计要夺荆州 , 想出了一个馊主意 , 假称要发兵帮助刘备取西川 , 假道过荆州 , 驻扎下来补给一些粮饷 , 乘机夺取荆州 。
谁都知道这个做法是“假途灭虢”之计 。但是刘备愣没明白过来 。诸葛亮大笑说:“这等计策 , 小儿也瞒不过!”刘备却一再追问“此是何意”(卷十二《诸葛亮三气周瑜》) 。连一向心疼刘备的毛宗岗 , 读到这里 , 都忍不住皱着眉头评道:“小儿瞒不过 , 大人倒不晓得!”(毛本《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评语)
刘备几乎丧失了主见 , 成为诸葛亮任意操纵的提线傀儡 。比如 , 历史记载刘备过江东去娶孙夫人 , 无论是入吴就婚还是脱笼返回 , 都是刘备自己拿的主意 , 诸葛亮反而多方谏阻 , 但未被采纳 。史书对此有清楚记载 , 见《三国志》的《先主传》及《山阳公载记》 。
但到了小说里 , 整个过程由诸葛亮全权包办 , 他用“锦囊妙计”调度一切 , 刘备却毫无主张 , 只能一味地“依计行事” , 简直成了诸葛亮的“阿斗”(卷十一《刘玄德娶孙夫人》) 。刘备甚至迷恋孙夫人 , 迷恋江东的繁华生活 , 不愿意回成都受苦受难 。
这不难看出 , 自从有了诸葛亮 , 刘备的智力下降到何等程度!他居然连自己毕生远大的政治目标、政治责任都可以放弃 。而真正鼓励他、帮助他、辅佐他 , 真正成为蜀汉核心人物的 , 就是诸葛亮 。
【我们中国的门神叫什么 | 吕布】自由地择主而事 , 成为“帝王师” , 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 , 甚至可以引导君主 , 左右政治局势 , 这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政治理想 , 当然也是他们的梦想 。《三国志演义》里诸葛亮的辉煌成就 , 为中国古代士人圆了一场政治之梦 。
- 怎样看面相吉凶【印堂宽的人_面相怎么样】
- 说我面相命硬,会克父!是这样的吗?,爸爸说我男朋友面相不好怎么办
- 『陈晓旭的一生』陈晓旭面相哪里最不好,陈晓旭的长相罕见,毕彦君
- 曲面相切 机械制图中平面与曲面相切时的切线需不需要划
- 我们双眉之间的竖纹在面相学里有什么意义吗?男女之间有什么不同吗?,面相学图解 女人
-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是什么
- 女人是男人面相生什么 | 什么男人面相是最受女人喜欢的
- 【不完全相同是什么意思】下面各立体图形,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A.B.C
- 什么面相的男人有财运!面相好的男人有福气的是啥样的面
- 酸枣仁粥有哪些禁忌